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而企业所有权安排又是产权制度安排的核心。它直接涉及到公有产权的变革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决定企业治理结构的科学性,是个理论上必须搞清楚、实践上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从企业的契约性出发,对企业所有权作出规范:分析了决定企业所有权归属的因素;考察了企业所有权归属的历史演化和状态依存,它既是第二部分的证明,又是第二部分的深化;最后提出了国有企业所有权安排的政策建议。企业所有权的含义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典型的关系性契约,是一系列契约的连接点。契约是当事人在地位平等、意志自…  相似文献   

2.
论职工持股与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述了关于员工持股的理论与实践,我国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前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后存在着国有资产无人最终负责等问题。因此,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引入职工身份股,国家拥有生产资料的整体所有权,形成社会主义条件下企业职工对经营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3.
企业所有权的激励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所有权规定了其主体可以从企业的剩余中获取与其努力程度相适应的收益,因而对主体追求和实现自身利益具有激励功能。企业所有权的激励功能是通过两个方面实现的:一是引导企业所有权主体的行动方向,二是为企业所有权主体提供持续的动力。企业所有权主体可以分出资者(或股东)、经营者和生产者三类,由于他们各自的责权利不同。所以,企业所有权对他们所起的激励作用也不同。  相似文献   

4.
我国全民所有制企业即国有企业的改革首先是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并提出了实行租赁、承包(包括资产经营责任制)等形式。前一个时期,部分同志又提出了国有企业股份化的设想。企业扩大自主权、租赁、承包的实践离不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理论,股份制实际上也是以两权分离为基础的。因此,要对我国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必须认真研究和正确评价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理论和实践。笔者仅以对两权分离理论根据的质疑为出发点,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对它进行分析。一、两权分离不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趋势国有企业为什么要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赞成两权分离说的同志是用这样的三段论来回答问题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生产是社会化  相似文献   

5.
民营化改革的所有权结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贞发 《财经研究》2005,31(7):40-50
现实中的产权改革是复杂的,存在许多介于纯公有企业与纯民有企业之间的中间形态,文章试图解释这些复杂现象,在不完全合同框架下,扩展了HSV模型,研究了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不同配置效应,强调了所有权结构安排对管理者行为的约束和激励作用,认为所有权结构选择是社会福利与效率间的权衡问题.另外,文章还简单探讨了合同完全程度和市场竞争对所有权结构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产权结构与中国商业银行绩效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产权安排与绩效:经典理论描述传统的产权理论认为,由于私有企业的所有者独享剩余索取权,因此私有企业所有者有较强的激励去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益,而国有企业由于其经营者并不能获得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即基本不存在利润的激励,因此私有企业会较国有企业具有更高的绩效表现。但是,在转轨经济条件下,以上结论是否能够依然成立呢?本文即对此问题展开探讨。(一)产权与激励。在转型经济中,所有权结构的改变将改变委托人的目标,并将伴随着对经理的激励结构的变化。尽管国有所有权工业企业和私有所有权工业企业面临相似的委托—代理问题,但由于所有…  相似文献   

7.
文章简单回顾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认为“国有资产所有权”和“全民职工身份”互为存在前提 ,并据此质疑了几种国有企业所有权改革措施对所有者利益的损害。在分析马克思“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 ,提出通过国有资产所有权的移交赎回“全民职工身份” ,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 ,是国企所有权改革的制度前提和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8.
陈修远  肖卫平 《当代经济》2009,(21):148-149
企业不存在不完全合同理论指出的那种虚无的即实际无所有的所有权,也不可能存在基于这种"企业所有权"解释的治理结构.真正的企业所有权其实是指人们传统认识到的企业出资者所有权,它的内涵是指对企业物质资本和产品的所有权.这个企业所有权是出资者用它自己投入企业的资本承担经营风险而形成的,所以它归属出资者.由此还可得出,真正的企业最一般的结构就是资本雇佣劳动结构,现代企业的结构演化也必须立足于这一基础来解释.  相似文献   

9.
谢贞发 《财经研究》2004,30(12):15-27
不同产业拥有不同的成本结构,而不同的所有权结构决定了不同的市场竞争结构.文章的研究表明,在双寡头竞争中,由于成本函数(一次型和二次型假设)不同、市场竞争结构不同,用应的社会产出、价格、利润、社会福利都会有所不同.同时,当国有企业的边际成本高于私有企业的边际成本,即存在效率差异时,在不同的成本函数假设下,社会福利与效率差异的变动关系也会不同.  相似文献   

10.
股份公司的治理结构是基本相同的,由于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和意识形态等因素,各国股份公司的治理结构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而股份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差异是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程度差异的外在表现。股份公司的治理结构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而调整和改变,并遵循以下规律: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化、资源-产权配置效率最优化、交易成本最小化。  相似文献   

11.
陶虎  齐新家 《技术经济》2007,26(12):93-96
国有企业治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乃至国民经济的增长,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地区国有资产状况的重要标志。本文构建山东省国有企业治理效率的指标体系,对山东省国有企业治理效率诸多因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从而为国有企业的有效治理和国有资产的科学监管提供了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国有资产市场化营运及其管理体制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资产经营具有“非自体性”特征 ,从这一特征出发 ,国有资产在市场经济下经营运行必须实现“四个转化”。与此相适应 ,要对“统一所有者主体”进行实在化形象定位 ,进而建立“统一所有、分类、分层监管”的国有资产总体管理体制和“三分开、四主体”的国有资本营运机制及体制  相似文献   

13.
国企混改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可以从资源效应与制度效应两个方面加以阐释:一方面,国企通过获得互补性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国企通过融合非国有股东制度活力激发创新动机。基于2013—2019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数据验证混改程度对国企创新效率的影响关系,并证实不同内部经营风险与外部竞争风险下,国有股比例对创新绩效具有差异化影响。结果发现:国有股权比例较低的股权结构,有利于发挥非国有资本的差异化制度优势,国有股权比例较高的股权结构,有利于发挥国有股东的资源优势。国企经营风险过高或市场竞争风险过低,能够强化国有股权与创新绩效的U型关系。分组研究结果显示,国有非制造企业股权与创新绩效呈U型关系,而国有制造企业中二者关系不显著。结论可为分类推进国企混改,提升国企创新绩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分税制以后,国有资产税后收益仍然一直保留在企业,从未上缴。而且,中央始终统一管理国有资产收益分配权,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收益分配问题悬而未决。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明晰的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占有使用权,成为了两者划分国有资产收益的前提。运用中央与地方之间国有资产收益的分割系数进行博弈分析,发现中央先行可以确保地方的主动性。因此,真正落实所有权与收益权、财权与事权相对应的国资收益分配机制,实现中央对国有资产收益分配权的适度分权,建立健全中央与地方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以提高地方政府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中国国有企业因其特殊的产权关系和管理体制而只能获得较低创新产出的背景下,本文从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视角出发,在公司治理的理论框架下引入了双元创新的相关研究,从而详细地探讨了国有企业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如何通过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进而影响到企业整体创新产出及双元创新产出提升的微观作用机制,并利用2004—2020年中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国有企业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明显有助于企业整体创新产出和利用式创新产出的提升,而对于企业探索式创新产出的提升却并无显著影响,且具体作用机制与理论分析部分相符,但作用效果却会因企业内部特征的不同及员工持股计划的设计特征差异而具有明显区别。由此,应该积极推进国有企业以多种方式开展员工持股计划,特别要在高技术型和高学历员工占比较高的国有企业中优先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并进一步优化持股计划的方案设计,从而更好地发挥出各类员工在企业创新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确认识我国"国资"的产权归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分析了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误区,指出没有全民资本,只有政府资本是我国国有资产的实质性问题,因此,认为改革的选择就是要废止统一所有,确立分级所有,实行一级政府、一级产权、一级信用的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不同所有制单位劳动力就业趋势及就业现状分析发现,北京市较大的公有制经济成分,国有企业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及私营企业规模偏小,外部环境有待改善等影响着劳动力就业,因此,要建立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非国有企业的发育,并将所有制结构调整与综合配套改革相结合,促进劳动力就业。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外部性理论与制度理论,以2013-2019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面板Tobit模型考察非国有股权参与对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非国有股权参与显著促进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股权融合程度越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越高,外资股东参与有利于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但机构投资者未表现出明显作用;分层分类检验结果表明,非国有股权参与更有利于中央国有企业、公益类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外部治理环境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环保补贴可以增强非国有股权的环境研发激励作用,分析师关注有利于抑制私有股权短视化自利行为,二者均正向调节非国有股权参与对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改革3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30年的改革和制度创新,国有企业不但走出了困境,而且成为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较强盈利能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理论研究与实践证明,很难有最优的所有制结构和股权结构。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框架内通过制度建设来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股份制本质上是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本身并不具有所有制属性,其核心问题是由“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来决定企业法人产权的归属,因此股份制与公有制不是一回事。十五大报告关于股份制性质的论断是侧重于理论认识,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则侧重于改革实践。股份制是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