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青  王丽娟 《辽宁经济》1999,(11):23-23,38
我国是一个人口增长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年增长率平均在2.5%左右,40年间,劳动力就增加了1.66倍,而工业化国家劳动力增长一倍却用了90年。辽宁省人口自然增长率1997年为3.2‰,高于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水平。相对辽宁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来说,受人口增长速度影响,劳动年龄内人口数增加的速度较快,劳动力资源总数占总人口的比重逐年上升。由此可见,辽宁劳动力资源的构成正在向稳定型发展。(一)劳动力的供给预测根据劳动经济学原理,决定一个国家劳动力供给的四个要素是: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平均工作…  相似文献   

2.
1998年我国劳动力市场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1998年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环境分析由于受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未来劳动力增长压力依然十分沉重。据劳动部门推算,整个"九五"期间都是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劳动力资源供给将从"八五"时期的年均1870万人进一步增加到2030万人,即使扣除当年退出劳动年龄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约950万,每年仍将净增劳动力1080多万人。随着市场  相似文献   

3.
贾一苇 《北方经济》2009,(23):34-35
一、我国劳动力总量中长期变化趋势分析 充裕的劳动力供给是助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我国未来何时进入劳动力短缺时代,不同研究预测结果不同.本文对我国未来劳动力供给数量的预测主要是从人口总量预测的角度出发,假定一些最基本的变量,例如死亡率或者预期寿命水平,从而推测出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口数量.  相似文献   

4.
孙雪松 《魅力中国》2014,(25):42-42
当前,我国社会正朝向人口老龄化迈进。近几年来,整个社会当中的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上升,而且,其它年龄层的人口规模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特别是劳动年龄群体的比重在缩水,这样一来,我国劳动力供给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文就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我国劳动力供给变化的特点,以及社会劳动人口规模下降给社会带来的变化做以阐述,剖析其中所蕴含的潜在问题以及带给当下国家管理层的启示,并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以期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广东劳动力需求缓慢增长,与劳动供给之间的缺口拉大。从宏观角度看,经济总量、科技进步、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以及相应市场环境都成为影响劳动力资源需求的因素。通过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主要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讲,劳动力资源就是有劳动能力的那部分人口。它既包括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劳动力,即劳动适龄人口中的在业人口;也包括未参加社会劳动的有劳动能力的人,即劳动适龄人口中的不在业人口。目前,我国对劳动年龄的一般规定是:男16至60周岁,女16至55周岁,特殊作业,女工、因病提前退休例外,这个年龄段的人口称为适龄劳动年龄人口。  相似文献   

7.
浙江的就业趋势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浙江劳动力供给变动趋势预测1.浙江在未来几年内劳动资源总量将继续增长,农村劳动力资源继续向城镇或省外转移,城镇劳动力资源增长速度较快。一个地区劳动人口变动趋势关系到就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就业政策的制定。我们的研究表明,从总量上看,未来5年浙江劳动年龄人口将一直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劳动力参与率的国际比较 劳动力参与率,一般指劳动年龄内就业人口(在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与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比率。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内整个劳动力资源总数中,可能参与社会劳动人数的比重。与世界各国比较,中国劳动力参与率具有以下特征:(一)总劳动力参与率偏高。据测算中国1990年总劳动力参与率为79.17%,其中男性为85.03%,女性为73.02%,与世界上具有3000万人口以上国家的劳动力参与率比较,中国男性的劳动力参与率仅低于孟加拉国、泰国和巴基斯坦,比其他国家都高,中国女性劳动力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失业的基本状况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而未从事工作的状况,包括我国的待业、下岗、长期放假等各种状况。一般说来,失业是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导致的结果。我国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出现的失业问题,也是由于劳动力供给增长过快和需求相对减少所形成的。从劳动力供给来看,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受解放后三次生育高峰影响,增大了劳动力基数,以目前12亿人口,每年15%。的出生率计算,每年新出生1800万人,减去死亡人数,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约为1000万人。从劳动力需求看,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对…  相似文献   

10.
失业是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一大难题,解决失业问题应拓宽思路,寻求现实可行的方法。一、增加就业、减少失业是我国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劳动力供给与需求长期失衡必然使失业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首先,从供给角度说,由于以下三个因素我国劳动力供给将长期过剩:l、劳动年龄人0的过快增长是我国失业人D长期存在的源泉。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0的自然增长为劳动力的供给提供了雄厚的基础。据国家统计局人口与就业统计司的资料,“九五’饿问,按照目前妇女的生育水平、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为1.9预测,我国平均每年将出生2060万人,净…  相似文献   

11.
章剑卫 《浙江经济》2014,(18):39-41
随着外来劳动力的逐步回流,以及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减少,人口结构发生历史性、趋势性的变化,劳动力供应开始从近乎无限供给逐步向短缺转变。既要通过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延长"人口红利",更要通过深化教育提升劳动力素质,创造人力资本"第二次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12.
我国建国以来劳动力人口的需求,不是增长需要型的劳动力人口需求,而是就业需要(劳动力人口供给压力)型的劳动力人口需求。但是,就业压力往国民经济中压挤劳动力人口的程度,也受经济增长容纳能力的限制。就是增长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时,在经济上形成恶性循环。高就业率实质是相当一部分劳动力人口的虚假就业,结果是降低劳动生产率,低劳动生产率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人均国民收入和劳动者收入的低速度导致消费结构变化缓慢,市场容量狭小,工业生产自我循环,国民经济在一种高就业率和低劳动生产率的陷井中运行。  相似文献   

13.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城镇公开失业人员520万人泪有企业亏损引起的隐性失业约1300万人。城镇失业问题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一是劳动力供给总量相对过剩。8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了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数的比重明显上升。1953年、1964年第一、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约为50%。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和1995年抽样调查时,这一比重上升为60%左右。我省是个人口大省,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存在着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据预测,到下个世纪初,每年新成长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14.
(1)2001年劳动力资源进入增长高峰期,由于第三次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开始逐步进入劳动年龄,中国劳动力资源呈持续上升趋势,另外,人口老龄化在这一时期也会有较明显的体现,老年劳动力的比重有所上升,虽然这一部分劳动力已经超过了劳动年龄,但有相当一部分人仍会继续寻找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5.
《中国合作经济》2022,(1):54-55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和比重已连续多年出现"双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显示,2020年15岁-64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比2010年下降3162万人,占比下降6.8个百分点.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意味着劳动力供给的萎缩.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劳动力供给的萎缩不可避免地对劳动密集...  相似文献   

16.
《中国老区建设》2014,(8):20-20
蔡昉:农民工市民化能带来多方面的好处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认为,农民工市民化可以大幅度提高非农产业的劳动参与率,增加劳动供给,缓解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给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激励,可以提高劳动资源重新配置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一国际社会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实施充分就业的公平战略中有两个致命威胁:人口的过高增长率和农村大量劳动力对城市的冲击。就第一点人口爆炸而言,这是产生大量无限供给劳动力的根本原因。我国正处于高出生率——进入劳动年龄的劳动力增加——就业压力增大这一轨迹。我国过去人口超常规增长。1988年起的第三次生育高峰,促成90年代面临平均增长2000万人的威胁,据预测,到2000年总人口将突  相似文献   

18.
一、劳动力人口所面临的就业形势和压力大量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劳动适龄人口(男16—59岁,女16—54岁,下同)的增长已处在持续二十多年来居高不下的高峰期。其数量、比重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均属我国人口经济发展史上所罕见,并远远超出了现阶段社会经济条件所能达到的需求限度。由此形成了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中特有的、少有的劳动力就业压力问  相似文献   

19.
锁箭  范一迪  李先军 《改革》2022,(11):130-143
结构变化是我国人口发展的核心议题,已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变量。随着少子化和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劳动力供给压力日益加大,人口红利趋于消失,经济增长面临新的挑战。为应对少子化和老龄化危机,美国、日本、瑞典等发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典型的劳动力供给政策组合试图缓解其负面影响。政策内容方面,各国主要采取家庭支持政策和劳动力市场政策,注重对民众生育意愿和行为的引导,防范“少子化困境”造成的总就业供给不足;强化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平衡,优化社会就业结构并提升民众幸福感;精准支持市场主体,应对劳动力短缺带来的发展困境。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应对我国少子老龄化问题,应当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少子老龄化应对的法律体系;从财政、税收、保险、津贴、住房等方面入手,形成有效的生育支持系统;积极引导就业,在发展职业培训的同时促进老龄人口再就业,扩大劳动力供给;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通过非正规就业等形式解决企业用工难题,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杉木 《江苏经济》2002,(10):43-44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存在着大量的边际劳动产出为零的农业劳动力,劳动力供给具有完全弹性。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必然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只有将劳动力转移出去,农村、农民才能摆脱贫困。从另一方面看,我国入世后,农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农民失业最多,农业劳动力输出后,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技术,更新了观念,积累了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