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业技术进步的概念,度量及其存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80年代开始,一大批农业经济学者开始注重农业技术进步对于农业增长的影响和贡献的研究与度量。本文将8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经济界对于农业技术进步的研究和度量作了简要概述;并对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作一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农业技术进步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两部门经济结构框架和Solow-Swan模型的稳定均衡条件为基础,分析了农业技术进步的一般趋势。从中得出了一些从宏观经济角度上认识农业技术进步趋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农业技术经济效益临界分析任熹真农业技术像一条纽带,把农业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农业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和手段。农业经济的需要也是农业技术发展的方向和动力。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水平低,经济效益差,因此,分析农业...  相似文献   

4.
提高经济效益是当务之急。一年多来,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方针指导下,我国经济情况正在逐步好转,物价涨势日落,工业产值回升,农业丰收,市场供应物资丰富,经济秩序混乱的状况初步得到整顿。但另一方面也应看到,经济形势仍然严竣,最突出的问题是企业的弱性表现越来越明显,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一直没有解决,难以应付市场的变化,出现经济效益大面积下滑,亏损企业、亏损金额有增无减,空壳企业不断增加,财政收  相似文献   

5.
一 贵州省农业技术进步特点的历史分析 1.以推广适用技术为主。 早在1940年,贵州省农业改进所联合农林部农产促进委员会等4个单位,由国民党中央农业促进委员会助款39760元(旧币),成立省农业推广委员会。解放前夕,仅镇远、贵筑等县建立农业推广所,以推广冬耕和繁殖良种为主,其特点是推广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6.
一、研究农业技术进步的目的和意义 大家一致认为,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研究技术进步的目的和意义在于:①为党和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提供理论依据;②研究和分析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现状和问题,寻求推进技术进步的措施,为科技兴农服务;③为科技管理部门制定科技政策和技术进步政策提供依据。代表们认为,技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农业技术进步的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经济区域的划分对不同地区的农业技术进步作用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必须科学合理地选取划分地区的方法 ,然后才能根据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对各地区的农业技术进步的贡献进行恰当的定位 ,以便分析各地区的农业技术进步状况以及差异并得出正确的结论。本文划分的思路是 :以县为单位 ,分别计算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和每个农业劳动力创造的农林牧副渔增加值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然后 ,以平均值的一倍正负标准差作为分界线 ,将全省划分为经济较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 ,我们根据 1998年《湖北省农村统计年鉴…  相似文献   

8.
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技术进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表明,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大大拓宽了传统农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进一步降低了农业对稀缺自然资源的依赖,是促进农业增长的重要源泉。因此,在目前我国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增收为目标的农业结构调整中,技术作为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是促进经济结构合理化演进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面对农业技术与农业结构调整的不协调,我国技术研究应转变研究方向,拓展研究领域,开发适用型、简单型技术,对农民的技术需求作出积极反应,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有效技术支撑。一、农业…  相似文献   

9.
创新效率、技术效率、扩散效率一起定义了技术进步效率。影响技术进步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创新机制的完善、农用工业品的配套供给、剩余劳动力、经济环境及利益主体素质等。  相似文献   

10.
政策与农业技术进步杜晓君世界各国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技术进步是农业增长的源泉和核心内容。农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了农业产出能力和产出质量,并使农业的比较利益基础从自然资源转化为科技知识和技能。在我国,农业的技术进步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过程,使生产...  相似文献   

11.
农业技术进步过程中的主体行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技术进步是一个由多阶段构成、多层次发展、多门类综合的复杂过程,这一过程有众多相对独立且功能各异的主体参与。在众多的参与主体中,政府、农业技术研究机构和人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人员、农业生产者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主体,他们的行为决定农业技术进步的进程。而由农业技术自身特点和我国国情所决定,政府又在其中充当管理决策者和资金、物资主要提供者的重要角色,成为推动农业技术进步的核心力量和关键因素。各参与主体在行为动机、行为准则、行为方式上的差异,一方面为多途径、多方式调动其参与农业技术进步的积极性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又带来将各主体和主体集团分散的抉择行为引导到协同推进农业技术进步的艰巨任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可以利用政策调控、资助诱导、管理约束、指导性分工等手段,既充分发挥各主体推动农业技术进步的潜能,又规范他们的行为,使各主体间有效协同配合,共同推进农业技术进步。同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诱导各主体参与农业技术进步过程,并促进各主体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协同,实现农业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农业技术进步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党的三中全会之后,江苏省农业在调整中有了哪些变化,它的经济效益如何,怎样客观地衡量一个地区的农业经济效益,这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一、三年来江苏农业的调整和变化 3年来,江苏农业主要在两个方面作了调整。 一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和分配政策。根据中央有关农业的几个文件,先后落实了尊重生产队自主权、扩大自留地、发展家庭副业、恢复集市贸易、提高农副产品价格、减免农业  相似文献   

13.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我国工农业产值翻两番的宏伟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对经济效益的概念以及为什么要将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实现战略目标的前提有所认识,才能更好的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贡献力量。讲求经济效益是人类社会各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的共同要求。所谓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包括生产活动,也可以是比生产活动广泛的经济性活动,例如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的活动。但是最基本的活动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按照一定的  相似文献   

14.
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建立了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效果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吉林省榆树市大坡镇的九个村进行了实证研究,为决策者选取示范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农业技术经济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开始于五十年代后期,在六十年代初期出现过一个高潮,对于这门学科的对象和任务以及农业增产措施的经济效果,都进行过初步的讨论和研究。但是,由于这项研究断断续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摧残,至今仍处于学科形成阶段,还很不成熟。近几年来虽有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技术经济,但究竟什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统计学中的方差分解、协方差、变差系数分析方法,解释中国粮食产量波动的原因。中国粮食产量波动起因于省际粮食产量波动。与常规结论不同的足,自然因素(如灾害)和技术进步(如引进新品种)并不是导致省际粮食产量波动的首要原因,计划调节和政策变动往往直接作用于当年粮食产量并影响以后几年和整个国家的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7.
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民农业收入增长弱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民农业收入增长的弱相关性,认为当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小于供给价格弹性,且供给价格弹性与需求价格弹性之差介于0和1之间时,技术进步将对农民农业收入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这一结论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技术进步类型选择和我国农业技术创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解释了农业技术进步和诱致性技术变迁的内涵,构造了农业技术发明可能性曲线;其次,从农业技术与要素投入的"互补性"特征出发,基于里昂惕夫生产函数对农业生产者的技术类型选择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研究部门农业技术创新的"诱致性"表现;再次,在二元经济体制背景下,利用劳动生产率指数和土地生产率指数从侧面证明了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路径表现出比较明显的要素"诱致性"特征;最后基于政府部门、生产部门和研究部门对我国农业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厘清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对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实现碳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份1995-2021年的面板数据测算出各省份历年的农业碳排放,进而分析技术进步与经营规模对农业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碳排放总量和单位面积碳排放有正向影响,对单位产量碳排放有负向影响;合理施用化肥可以减少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灌溉条件的改善对碳排放总量有负向影响,对碳排放强度有正向影响;经营规模对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均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