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冉丽 《金卡工程》2008,12(10):29-29
法治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针,要实现法治这一目标,不仅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而且要有对法律的信仰.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观念,一个社会若失去了民众对法律的信仰与尊重,即便制再好的法律,也难以内化为一种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从而难以完成建立法治社会的历史使命.什么样的法律才值得被信仰,怎样才能树立起公民的法律信仰,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徐洪涛 《深交所》2006,(1):66-69
投资者保护水平、法治水平和股市发展紧密相关,这几乎成了公理。法治和法治信仰的关系与“三公”股市和股市信心的关系是完全相同的。法治离不开信仰,股市离不开信心。法治完备,我们才会相信法律和遵守法律。有了股市的公开、公平和公正,股民才会建立对股市的信心,投身股市。股  相似文献   

3.
高蒲 《金卡工程》2010,14(3):23-24
近年来,法律职业者越发地成为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的维系力量,然而当前法律职业者的职业道德水准并不高,这直接制约着我国法律职业的发展,影响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法律职业道德与法律信仰之间存在内在和必然的联系,法律信仰中蕴含着丰富的法律职业道德精神,法律信仰又是培育法律职业道德修养的首要因素,二者与职业技能共同构成法律职业共同体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因此,在当今法治社会下,应促进二者在法治环境下更好地相结合,以建构高素质,精英化和威望高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并为我国法制现代化的发展而服务。  相似文献   

4.
谢燕飞 《金卡工程》2009,13(10):135-136
既然选择了法律来治理和规范社会,而不是民意和道德,我们就越须接受法律之治.法治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很大程度上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是相互联系的.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法治的初级阶段,法律在人们心目中的"绝对正统"地位还未确立,民意在司法判决中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应牺牲法律尊严而一味迎合民意.直接决定社会基本框架和运行规则的,并不是道德层面的公序良俗和文化心理,而是公共司法制度和公权力运作方式.近观西洋诸国,无不经历了一个严格法治的阶段,只有经过一个严格法治阶段,我们才能在国民心目中树立法律的信仰,我们的司法才能独立,我们的"依法治国"的宏愿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胡中伟 《金卡工程》2009,13(7):70-70
中国正在步入宪政时代,向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稳步迈进。保证国家权力在法治的轨道内安全平稳地运行,充分运用法律规范和约束政府行为,切实保障公民权利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简言之,法治不应该存有空白,越是在危急时刻,政府越应该保持理性,坚持对法律的遵守和信仰,而危机时刻的法治问题则与国家紧急权制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袁仕益 《金卡工程》2009,13(3):87-88
公司法律文化是指公司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为公司成员共同信仰、共同追求的对法的认知、评价、心态以及与此相应的思维模式和制度的总和。公司法律文化是文明社会民主、法治特质的积淀与气息,其对于公司的发展与超越,对公司的生存与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对公司法律文化的内涵及相关问题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以期有利于公司法律文化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沐莉敏 《时代金融》2012,(2):47-48,67
人性问题是一切社会科学的研究起点。法律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当然也能从每一部法律或每一个法律部门中间接或直接地找到人性的确认规范与制度设计框架。论法治必会涉及到了法治的人性基础并把人性的道德性、良善因素归结为制定和实施法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但人性中的仁德只是法律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法治的构建终究离不开人性恶的保守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8.
沐莉敏 《云南金融》2012,(1Z):47-48
人性问题是一切社会科学的研究起点。法律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当然也能从每一部法律或每一个法律部门中间接或直接地找到人性的确认规范与制度设计框架。论法治必会涉及到了法治的人性基础并把人性的道德性、良善因素归结为制定和实施法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但人性中的仁德只是法律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法治的构建终究离不开人性恶的保守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
李悦 《金卡工程》2008,12(12):73-73
本文试图对韦伯的法律合理性和韦伯关于东西方法律文化运行机理进行研讨,并得出法治是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的内在统一,以及这一认识对于中国法治的形成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滕璐 《金卡工程》2009,13(3):21-22
大陆法系国家普遍承认法律的公私法二分,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自己的法律体系,法律原则自然包括公法原则和私法原则。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法治社会,而法律原则为法律规则提供普遍价值根据,因此法律原则对和谐社会法治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取消农业税以法律废止的形式为城乡的融合消除了人为设置的坚固屏障,体现了公平正义的法治理想,取消农业税是法治社会对农民国民待遇的确认,而作为法治治理的最基层形式的乡村治理,也随着农业税的废止将形成全新的乡村法治结构.分析取消农业税的法治意蕴对研究农民的权益保障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法律对策有着及其重要的现实作用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法律人执政是法治国家的标志之一,法律人执政会对一个国家的法治化建设带来积极的意义,当然也可能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必要的分析,以求对于法治建设提供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13.
胡权利 《金卡工程》2009,13(6):125-125
本文从法治和法律方法论两个方面出发,粗略的阐述了法治的基本理念,我国现阶段法律方法论存在的问题,以及法律方法论对于法治的意义,同时也提出了自己在法律方法论对于法治的意义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姚东 《中国金融家》2014,(12):37-40
中国金融业几十年来的法治历程,可用立法、执法、守法、用法来做基本概括。对法治的信仰和坚守,是金融业不断改革创新、稳健发展的结果,也是行稳致远的坚强基石。2014年11月30日,注定是一个被写入中国金融史的日子。这一天,中国人民银行向社会公布了《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一项酝酿了20年之久、将深刻改变中国银行业发展格局的重大改革成果,以法规条文的形式面向世人,也成为中国金融法治征程的一个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15.
郑琳 《金卡工程》2010,14(3):138-138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法律的总的基本的看法,他是在继承和发扬整个西方法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当代中国法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在中国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法律观、邓一J、平理论法律观、依法治国法律观和社会主义法治法律观。  相似文献   

16.
李悦 《金卡工程》2008,12(10):7-8
国际私法作为中国的一个新兴法律部门,到目前已初具规模,并成为中国必不可少的一个法律部门.本文试图结合改革开放30年这一重要历史背景,概括中国国际私法的发展,肯定其现有的成就,探讨其基本的发展趋势;同时也透过中国国际私法的30年发展历程,映衬出改革开放30年对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目前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和以大规模立法为主要特征的法制建设时期,但是其中普遍存在着法律情感薄弱和法律信仰缺失的危机。借鉴伯尔曼对西方法律与宗教的历史渊源和现代社会发展中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理性分析,发掘现代法律和信仰的深层联系,从而提出在当今中国应当建立具有神圣性因素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文化,建构具有中国自己民族特色的法律信仰;那么就要在中国的民族精神中寻找途径,把中国法律源头之一的神圣性因素——“礼法道德”引入到当代的法律中去,使得我国法律在普通民众心中能够唤起民族意识和归属感,从而具有一种本民族的神圣性,为中国民众所信仰。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法制建设是有很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论法律信仰     
薛向东  桂书立 《金卡工程》2009,13(10):55-55
伯尔曼有句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这句话彰显了法律信仰在法律实现中的重要作用.英国著名学者斯坦在研究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后指出,"如今,人们普遍认为,法官的人格和信仰对于法律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他们不仅影响法官对法律规则进行解释,而且影响对当事人所提出的证据如何进行认定."这句话足以展示法律信仰在法律实现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西方经验表明,培育民众税收法治信仰的途径有三:发掘文化传统中的法治习惯;向民众讲清税法遵从的道理;增强民众对税收法治的切身体验。本文认为,对我国而言,第三点最具借鉴意义。为此,必须建立公共财政,明确并保护纳税人权利,优化纳税服务,增强税法威慑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典型的礼俗社会,礼俗几乎渗透了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代,礼俗对我们影响都是巨大的,它给我们带来过积极的一面,也给我们带来了消极的一面,特别是对我国法律以及法治建设的的消极影响给我国的法治建设带来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