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几年,我国的消费信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在发展中,其风险问题也十分突出。在中国目前的市场体系和环境下,消费信贷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消费信贷风险防范和控制中,银行要做好自身的信贷管理工作,其核心是个人资信评估。  相似文献   

2.
我国消费信贷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消费信贷发展滞后,在银行、消费者、市场等多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国消费信贷发展,当务之急要全面提高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我国消费者破产制度、建立消费信贷风险防范机制和建立健全个人信用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3.
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是:   1.汽车消费信贷发展过分依赖保险业务.由于目前国内尚未建立个人信用管理体系,银行不得不通过保险来转嫁汽车消费信贷业务风险.所以,保险公司在当前的信贷风险防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商业银行正是由于有了履约保证保险才放开手脚积极介入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市场.但是,由于高赔付率的压力,保险公司不得不暂时退出了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使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产生了动摇,直接导致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停滞状态.……  相似文献   

4.
消费信贷是在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同其他银行业务一样,消费信贷也面临着一系列风险.我国商业银行要防范、回避、分散、转移和补偿消费信贷所受到的风险,从而尽量减少其损失,维护消费信贷业务的正常开展,首要问题就是在引进国外银行先进管理模式与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实际设计出包括框架结构、长短期战略等在内的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消费信贷业务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的特征分析 消费信贷业务是指个人住房信贷、个人经营贷款、个人综合消费信贷、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等业务,商业银行消费贷款业务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特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1998年以来,由于我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消费信贷步入快速增长轨道.与此同时,随着消费信贷的发展,信贷消费群体和商品不断扩大,消费信贷风险也日益凸现出来,因此,必须把防范和控制消费信贷风险摆在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广泛地开展了消费信贷业务,各家商业银行对业务进行结构调整,使得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在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中占得比重越来越大,银行利润不断升高.但是,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也日渐凸显出来,逐渐威胁到了这项业务在商业银行的继续开展.而且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消费信贷业务时间并不长,对消费信贷的风险性认识并不强,在面对风险时缺少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控制风险.通过对国外发展经验的介绍,结合国内现状对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同时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水平,增强商业银行竞争力而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需求的日益扩大,消费信贷已成为各家银行竞争的焦点和获得收益的亮点,但是随着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风险也随之而生,并成为影响其健康快速发展的制约性因素,这就要求银行在发展消费信贷业务的同时,必须有效地防范风险,使之做到既统筹兼顾又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论证开展消费信贷的必要性;其次论述了消费信贷的可能性;再次从资金的需求方考察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从资金供给者的角度考察消费信贷发展不力的原因主要是消费贷款对象既分散又缺少组织保障,而目前又缺乏相应的机制、健全的市场作保证,这样就导致消费信贷存在诸多风险.银行为了规避风险势必采取各种防范措施,在贷款中遵循必要的贷款条件和贷款程序,这就会导致银行贷款手续复杂而不得要领,从而制约了消费信贷的发展.最后提出发展消费信贷的对策及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0.
消费信贷可以把消费函数中的收入,从当期收入转化为持久收入或终生收入,从而放松消费者的流动性约束,对当前消费产生倍加的扩大作用,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本文从分析消费信贷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入手,系统地提出了消费信贷与经济增长和银行效益的关系;回顾了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历程以及在此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制约,包括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消费结构存在断层、消费行为趋于谨慎、制度安排存在障碍以及受观念与政策的影响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消费信贷业务需要采取的对策,对理顺消费信贷体制、完善消费信贷制度、强化法律保障、降低风险程度、减化业务手续、开发热门品种的途径和重点提出了较为明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空间不断拓展,住房信贷、汽车信贷、耐用消费品信贷、助学信贷等业务发展迅速。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该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本文就商业银行如何加强对消费信贷风险的分析与识别,防范消费信贷风险的对策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在加入WTO后过渡期,我国银行业消费信贷创新迎来了新高潮.按照银行监管的六条良好标准和持续监管工作思路,促进消费信贷创新,鼓励创新、支持创新、规范创新、防范风险,关注消费信贷创新理论的新进展,探索消费信贷监管的新举措,加强消费信贷风险管控,成为银行业监管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栾晶 《河北金融》2013,(2):14-16
限购、限贷等一系列房地产相关政策的出台,既调控了我国的房贷市场,也影响了消费信贷市场的增长速度,更让我们认识到我国消费信贷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改变目前住房信贷一支独大的产品结构现状.面对国内巨大的消费潜力和中央拉动内需的决心,笔者认为可以利用信用卡改善我国消费信贷结构.  相似文献   

14.
于伟东 《金卡工程》2008,12(10):103-103
随着我国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信贷业务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住房信贷、汽车信贷等业务获得迅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信用状况的不透明,信用制度的不完善,信用风险的难测性,银行对于消费信贷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积极性,严重阻碍了消费信贷的发展.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开展现状,分析了消费信贷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消费信贷风险成因,提出了商业银行评价、监测和管理消费信贷风险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个人消费信贷状况及风险防范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杨大楷  俞艳 《金融论坛》2005,10(7):45-50
随着个人信用消费的不断扩大,消费信贷的比重不断提高,在整个市场个人信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个人信贷风险凸现,银行个人信贷中的不良资产率上升。本文从中国消费信贷的总量状况出发,对于银行消费信贷内部结构展开探讨,继而分析消费信贷的客户风险、制度风险及法律政策风险,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建立个人信用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客户信用分析法、逐步试点个人破产制度、建立银行内控体系及风险转嫁渠道以及完善个人消费信贷的相关法律保障等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美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控制与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桂平 《银行家》2004,(7):86-94
我国的消费信贷已从1997年的172亿元增长到2002年的10669亿元,产品的品种也增加到十多种,包括住房、汽车、教育、家庭耐用消费品和旅游等。随着消费信贷市场的快速发展,其中所存在的风险和问题逐步暴露出来。美国在消费信贷的风险控制与防范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完善消费信贷市场的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处发表了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分行副行长刘桂平博士在美国学习、访问时所写的调研报告,相信能让读者们受到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的消费信贷发展迅速,规模急剧上升,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商业银行在发展消费信贷时存在着法律、社会问题,面临的风险较大.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创造一个发展消费信贷的良好环境,最大程度地降低消费信贷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面对消费信贷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商业银行亟需建立一套防范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逐步建立全社会范围的个人信用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个人征询体系是银行控制消费信贷风险的前提保证。从目前的实际出发,可以分两步走:先在银行内部以信用卡个人信息资料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开办的消费信贷主要有:一是住房及相关商品消费信贷;二是汽车、摩托车、农用车消费信贷;三是教育消费信贷.此外还有电脑等其他耐用消费品消费信贷、旅游消费信贷等.对消费者来说,消费信贷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而对银行来说,消费信贷是银行不可或缺的业务品种.西方国家消费信贷总额占银行信贷金额的比例为20-30%,而我国却不足5%.一个国家的个人消费信贷规模可以反映出商业银行业务的拓展深度.1997年汽车个人消费信贷规模,美国已达到70%,德国为60%,日本为50%,而我国仅为2%,以上差距说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消费信贷业务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和无限的挖掘潜力.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快发展消费信贷,要当机立断,敢冒风险,有效占领市场.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经济环境和国外需求比较严峻的形势下,如何扩大消费成为振兴经济的焦点。目前,我国消费信贷市场不断扩大,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助学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和个人短期借贷等业务得到迅速发展。由于我国信贷业务起步较晚,市场机制尚不健全,该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渐暴露。本文首先介绍了消费信贷风险的种类与特征,然后分析了消费信贷风险的成因,最后提出一些防范消费信贷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