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旷 《中国证券期货》2013,(6X):239-239
当前,中国银行业脱媒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影子银行体系在整个金融体系内的膨胀式发展。尽管有专家称,影子银行从本质上看是一种金融创新,在当前金融机构市场化和社会融资多元化背景下,应该理性认识,并非所有正规金融体系之外、非传统银行业务的金融创新都应该划入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影子银行的范畴。但从2012年我国经由影子银行渠道提供的资金规模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总量已经超过1/3,影子银行已经给中国金融体系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本文通过对影子银行的涵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提出一些有益的监管意见。  相似文献   

2.
曹诚 《甘肃金融》2012,(10):32-33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民营资本投资政策的放宽和金融体系创新步伐的加快,以信托融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及小额信贷、融资性担保、典当融资为主的影子银行业务快速发展,社会经济领域从影子银行体系获得的流动性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不断上升,金融脱媒现象明显。针对当前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缺失和影子银行与金融体系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的视角,通过模型分析和数值模拟对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的风险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增加银行风险,而影子银行对银行风险有两种不同影响渠道。在影子银行发展初期,正面影响占据主导,银行风险随影子银行规模增加而减小,在影子银行达到一定规模后,负面影响占据主导,银行风险随影子银行规模增加而增大。在对融资成本影响方面,影子银行降低经济中的融资成本,互联网金融增加融资成本,纠正存款利率管制带来的利率扭曲。为了维护金融稳定,需重视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影子银行体系是金融体制改革以及融资多元化的必然趋势。在融资需求与贷款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以金融创新为特点的影子银行体系的急剧增长。然而,影子银行体系的固有缺陷及脆弱性使得我国金融市场面临一定的风险。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控制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是当下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中在阐述影子银行及金融审计的基本内涵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存在的主要风险,并在审计视角下提出规避我国影子银行风险,促进影子银行体系有序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影子银行发展重点偏向于融资渠道创新,监管方式侧重于行政手段监管,整体上与美国利率市场化初期相似。对于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的资金错配、效率偏低、风险潜存等问题,需要借助市场化改革手段在其发展过程中加以解决。应通过放松管制、增进市场、改善供给等措施,积极构建监管制度完善、竞争环境有序、发展规模适度的影子银行体系。鉴于美国的经验和影子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应主动顺应金融结构变化,监管部门应动态看待影子银行对经济金融的影响,保持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国际影子银行监管改革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静 《青海金融》2012,(6):31-33
目前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小、风险小,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规模占全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也有所下降,但随着全球金融自由化的持续深入和我国“金融深化”、“金融脱媒”的迅速发展,影子银行系统的发展壮大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我国原有的金融结构。为此,有必要错鉴国际影子银行监管改革的实践经验,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家经济的发展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业的战略顶层设计和金融创新活动也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深化金融改革,逐步建立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道路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进入21世纪以来,涉及多方面的金融改革政策陆续落地,频频触及金融体制中的深层抑制性因素,这也意味着我国金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与此同时,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也由此应运而生。中国的影子银行在传统银行体系外进行信用创造,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为我国金融市场注入了活力,但也给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和潜在风险。因此,本文拟通过简要介绍我国影子银行的起源、发展及构成,来讨论分析我国影子银行的价值及风险防范问题。  相似文献   

8.
姚璨璨 《时代金融》2015,(5):113-114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家经济的发展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业的战略顶层设计和金融创新活动也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深化金融改革,逐步建立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道路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进入21世纪以来,涉及多方面的金融改革政策陆续落地,频频触及金融体制中的深层抑制性因素,这也意味着我国金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与此同时,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也由此应运而生。中国的影子银行在传统银行体系外进行信用创造,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为我国金融市场注入了活力,但也给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和潜在风险。因此,本文拟通过简要介绍我国影子银行的起源、发展及构成,来讨论分析我国影子银行的价值及风险防范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小平 《中国金融》2012,(16):71-72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产生和发展的背景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随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我国不断对原有金融体制进行改革,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市场体系。与金融市场发展相适应,我国也对原有的金融监管体制不断进行改革。金融支持逐渐从原先的以银行为中介或者为中心的间接融资向多元化融资发展。在此背景下,金融创新和混业经营开始得到发展,这为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创造了客观环境。  相似文献   

10.
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伴随着金融脱媒,传统银行功能减弱而直接融资渠道功能增强,国内影子银行逐渐兴起。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应,亟须加强金融监管。本文通过对影子银行涵义、现状及存在的风险进行简要分析,试图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田丰 《时代金融》2014,(1Z):148-148
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伴随着金融脱媒,传统银行功能减弱而直接融资渠道功能增强,国内影子银行逐渐兴起。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应,亟须加强金融监管。本文通过对影子银行涵义、现状及存在的风险进行简要分析,试图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多角度界定影子银行的基础上,总结中国影子银行的主要特征,即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杠杆率相对较低、主体独立性低、金融创新活跃地带。从欧美国家影子银行发展实践来看,中国影子银行是金融体制过渡性的产物,代表了未来金融创新的方向,其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业务发展:由银行表外业务向资产证券化业务转变;运作模式:由"一对一"对接向"多对多"对接转变;融资结构:由非标债权融资向标准化债权融资转变;体系构成:由商业银行为主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转变;监管动向:由机构监管向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结合转变。  相似文献   

13.
赵阳 《时代金融》2013,(32):177+184
由于近年来金融改革和创新的发展,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影子银行体系的超常规发展和信用扩张,是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影子银行体系对我国金融系统产生的冲击,通过对比金融发达国家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措施和思路,获得了一些针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非正规金融体系票据融资交易是典型的影子银行交易行为,容易成为影子银行的交易对象,票据理财产品的业务属性应在支持票据业务创新发展中逐步厘清。融资性票据是影子银行的投资对象,票据融资存在着套利空间和承兑与贴现业务不相匹配是其重要原因。中国应把影子银行纳入整体性监管框架,加强对票据业务合规监管,并以制度创新促进票据业务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理论角度剖析了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活动的内、外部驱动因素和机制,基于三个假设命题构建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融资结构的关系模型,并运用2009—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第一,融资结构对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业务的规模产生显著的影响,内源融资、外源融资对企业影子银行规模均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外源融资相较于内源融资、股权融资相较于债权融资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的促进作用更强;第二,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引致的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加剧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趋势;第三,不同所有制结构、不同规模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与其融资结构的关系存在差异,国有、大型企业外源融资和股权融资占比高,影子银行化动机强烈。但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上升,影子银行化行为会因股东关注和社会舆论受到一定的约束。最后提出抑制企业过度金融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70年代,当时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浪潮中出现了放松金融管制这一改革背景,影子银行是西方国家进行金融管制创新的一种新型尝试手段.自影子银行这一概念被提出之后,其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了快速发展.近些年来,我国也开始重视影子银行并形成了一套影子银行体系.但是在这一迅猛发展的背后,各国对于影子银行的监管工作却一直有待加强.文章就我国的影子银行监管工作展开讨论,从分析其监管现状出发,进而为如何有效进行影子银行监管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影子银行有相当部分资金流入了房地产市场,影子银行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因此备受学术界的关注。本文通过构建SVAR模型检验了我国影子银行、房地产市场与宏观经济景气程度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影子银行通过金融创新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融资需求,对房地产市场和宏观经济景气度有积极推动作用。但由于影子银行的高利率会加重企业负担负,其负向影响将会显现,对正向影响产生抵消作用。最后,根据实证分析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堃 《现代金融》2015,(2):40-42
在金融抑制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由于信息不透明以及缺乏有效担保措施导致融资途径受限,因此催生了影子银行的发展。江浙沪地区经济发达,实体融资需求旺盛,影子银行规模较大。本文分析了江浙沪地区影子银行体系的部分数据,为合理评估江浙沪地区影子银行风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海曼·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性理论,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分析发现,我国现阶段的影子银行体系仍以对冲保值及投机型融资为主;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资金供需不平衡、信贷规模控制、利率管制下的创新业务突破及金融分业监管.  相似文献   

20.
影子银行现象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其快速发展是由供给和需求共同推动的,企业影子银行投融资相应地分为影子银行化和影子银行融资,而如何精确识别和测度影子银行业务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关于影子银行的测度散见于各类实证研究中,本文基于文献梳理发现,与宏观层面的影子银行易于观测与统计不同,我国企业影子银行化和影子银行融资测度普遍存在着不精确、不完整、难识别的困境,影响了影子银行业务的监管与发展。鉴于此,可运用残差法与倒扣法测度影子银行业务,为微观层面影子银行测度提供方法论,促进影子银行经济后果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