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之所以将劳动合同规定为要式的、书面的合同,意在强化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同意识,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尽管如此,现实生活中,事实劳动关系大量存在,不仅给用人单位带来极大的隐患,对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极为不利,而且还严重干扰了劳动力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明确阐述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全面分析事实劳动关系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影响及产生事实劳动关系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劳动合同变更过程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处于平等的法律地位,任何一方无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另一方。除非双方有特别约定,用人单位无权擅自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和劳动报酬。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和劣势地位,许多情况下无法与居于强势地位的用人单位相抗衡。有效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三项措施是:完善我国的劳动合同法律制度;完善集体合同制度;充分发挥工会作为集体劳权代表的组织作用。  相似文献   

3.
事实劳动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之所以将劳动合同规定为要式的、书面的合同 ,意在强化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同意识 ,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尽管如此 ,现实生活中 ,事实劳动关系大量存在 ,不仅给用人单位带来极大的隐患 ,对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极为不利 ,而且还严重干扰了劳动力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明确阐述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 ,全面分析事实劳动关系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影响及产生事实劳动关系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劳动争议是劳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基于劳动关系而发生的有关劳动权利与劳动义务方面的冲突,它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劳动关系不协调的表现。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在调整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合法权益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不少弊端。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劳动关系与劳动争议的复杂化,这些弊端日渐显现,需要进行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这是劳动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的。而内部规章制度是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及经营发展需要而自行订立的约束员工行为规范的制度。劳动法根据解除条件的不同将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协议解除,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是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第二类,单方解除,指用人单位依法  相似文献   

6.
邵怡红 《现代经济》2009,8(2):137-137,140
工资集体协商谈判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企业中创造条件,努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谈判制度,有利于保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形成企业分配的约束机制,促进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7.
张菁 《大众商务》2010,(12):242-242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在实践中,由于传统观念、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劳动者一直处在弱者的地位,一旦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往往利益受损。基于此,《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才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作为其立法宗旨,更是将单方解除权作为其维护权利的武器。但在实践中,该权利却存在着诸多局限性,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加以思考。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平等自愿协商的基础上,规定双方责权利和协调双方关系的法律依据。随着《劳动法》的正式施行,劳动合同将普遍订立和履行。如何使所订劳动合同合法,这是施行劳动法,正确履行劳动合同的前提。本文试就劳动合同所涉及的主体、内容和程序的合法性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关于主体的合法性劳动合同的主体是指在劳动合同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相应义务者。根据《劳动法》第二条的规定,劳动合同的主体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即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及国家…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在实践中,由于传统观念、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劳动者一直处在弱者的地位,一旦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往往利益受损.基于此,<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才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作为其立法宗旨.更是将单方解除权作为其维护权利的武器.但在实践中.该权利却存在着诸多局限性,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加以思考.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法》第23、24条对竞业限制作了规定,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都有一定制约和保护作用,是对劳动者就业选择权的限制,是保护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方式之一。但在竞业限制人员、竞业限制的期限、竞业限制的范围和地域、用人单位支付补偿金、劳动者承担违约金、竞业限制协议解除等方面的规定还不周全,需要完善相关条款使劳资双方权利义务更加明晰,以在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权与劳动者的自主择业权之间取得平衡。  相似文献   

11.
经济理论表明长期雇佣是维持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重要条件.在长期雇佣条件下雇佣双方通常会理性地选择对双方都有激励和约束作用的报酬后置的支付模式,但考虑到这种支付模式是双方的隐性协议以及我国劳动力市场中雇佣双方力量悬殊的现实情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用人单位单方面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而<劳动合同法>中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出台有效地保护了劳动者尤其是资深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集体合同是集体协商的双方代表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劳动合同是单个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集体合同的效力要高于劳动合同的效力,集体合同具有支配其所代表的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内容的效力。而集体合同从其内容的广泛性和保障性上,都将更大程度上维护员工的基本利益。  相似文献   

13.
《劳动合同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将原《劳动法》中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作为确立劳动关系的标准,修改为从用工之日起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不在法定期限内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还将承担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的法律责任。新法第九十七条第二款没有明确不订立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这样适用法律仍然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以来,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影响都是非同小可的。这部法律通过对用人单位在用工行为上更细致、更全面的规范与限制,为劳动者赢得了更多与用人单位对等谈判的条件与筹码。这是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也并非对用人单位的打击,从长远看,这也是对用人单位构建更科学的人力资源体系、提高用人单位综合竞争力的促进与推动。  相似文献   

15.
在2007年12月10日召开的中国就业市长论坛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提醒,求职者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注意以下七种“有问题”的合同不能签订:一是口头合同。这类合同一般由朋友、亲戚、熟人介绍到用人单位,双方只有口头的意向承诺,碍于情面或觉得麻烦,没有正式的书面合同文件,没有签字认可。一旦发生纠纷,劳动者空口无凭,劳动保障部门无据可查,  相似文献   

16.
劳务合同是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以提供劳务为内容而签订的协议。劳动合同则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两者的法律性质不同。劳务合同是确立民事、经济关系的依据,属于民法、经济法的范畴。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依据,属于劳动法的范畴。②合同主体不同。劳务合同签订后,合同主体仍旧是平等的、独立的,是以自己的名义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劳动合同签订后,劳动者便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员,具有从属性、行政管理性。因履行劳务合同发生的争议可以申请仲裁或直接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在校大学生面临毕业就业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实际,就如何订立好劳动合同,从而促使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建立,预防和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论"试用期"条款的理解和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劳动合同法》中试用期的相关法律条款,有助于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自身的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劳动争议,对于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在体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立法宗旨前提下,注重实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调和平衡。与《劳动合同法》相比,《实施条例》对劳务派遣用工形式、企业用人自主权的规定等更趋理性,对《劳动合同法》中的原则性规定及存在重大分歧条款,做了具体补充和必要衔接,增强了《劳动合同法》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劳动合同法》的贯彻执行。但《实施条例》搁置了部分争议条款,《劳动合同法》仍有多处空白待补充;《实施条例》仍存在规定不明的条款;《劳动合同法》对企业影响在短期挑战大于机遇。  相似文献   

20.
劳动关系立法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定劳动关系,需要劳动立法保驾护航。《劳动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法律主体,国家以公权力采用法律调控手段,对当事人的权和利进行协调平衡。通过《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对用人单位守法情况进行劳动保障监察,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工伤保险条例》和《失业保险条例》的贯彻落实,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险服务制度基本形成,但是在实践中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