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地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分析,以陕西咸阳为例,就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如何突显地域文化特色这一问题,从统一思想认识、地域文化资源挖掘、地域文化形象塑造和地域特色文化传承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可供相关部门及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学文化特色具有组织使命、空间和时间三个向量,其要素包括学科文化、地域文化和校史文化.案例研究表明,我国大学文化特色建设方略可总结为"强化学科特色,融合地域文化,挖掘校史资源".所以学校在培育文化特色时,应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大力开发地方文化和校史资源,同时坚持"扬长避短、错位发展"的特色发展战略,力争整合多种文化要素.  相似文献   

3.
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文化是民族生活的样法,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在同一个国家,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因素及历史发展进程形成互为区别的传统地域文化。不同的区域经济水平和特色孕育出不同水平和特色的传统地域文化,同时,传统地域文化又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因而,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总是体现出受不同类型地域文化影响的深刻印记。地域文化也是生产力,表现在文化应用水平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地域文化是明天的区域经济;地域文化本身具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发挥文化的力量,建设地域“文化经济”。  相似文献   

4.
旅游特色小镇通过文化场域来影响旅游者的消费行为,使文化资本发挥再生产与创造利润的潜能,从而实现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及社会资本的转换。民族地区的地域特色与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差异性是建设旅游特色小镇的优势资本,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存在与小镇内涵发生偏离的旅游特色小镇,使得小镇没有了吸引力。通过整合民族文化资本,并结合旅游特色小镇的内涵特征,探索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路径,包括特色产业培育、空间形态建设、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可以成为我国民族地区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和实地调研法对皖北地区地级市宾馆和酒店进行调查,针对酒店亳文化主题缺乏,建筑风格雷同,装饰语言缺乏地域特色等不足,从设计策略、创意构思、设计特色、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地域文化主题酒店设计的一般范式,为改进皖北地域文化特色的主题酒店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全球地域化将“全球化”和“地域化”融合在一起,强调从全球化角度出发,同时立足和突出地域特点,从而使地域特色在全球得以传播和彰显.文章分析了全球地域化及全球地域化视野中的酒店国际化人才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球地域化视野中的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树立全球化与地域化相结合的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观;共同开发具有本地域文化特色的教材和课程;加强本地域特色语言及文化的传承;建立全球地域化视野中的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评估体系等培养策略来深化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内容,提升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行西安分行党委以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大力开展以努力把央行的统一意志和行为准则、先进理念和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全体职工的精神动力为核心内容的央行文化建设活动,形成了富有西北地域特色的央行文化体系,工会组织作为央行文化建设的主要工作部门,如何紧紧结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会工作方针,把央行文化建设作为工会工作的突破口,本文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进一步搞好东北文化建设,是振兴东北经济和增强社会发展向导力和内推力的不可缺的“软件”,而这就要汲取传统的、国际的与共性的三个文化源泉,同时要彰显东北自身的人文特色、时代特点和地域风情,即彰显东北自身的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9.
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是国际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助推器 每个国际企业孵化器的基础条件、发展历程、文化传统、发展目标和经营管理方式都不同,反映到文化上不尽相同,有着各自的特点.因此,营造孵化器文化,不能单纯模仿和照搬,要通过对自身孵化器的识别和诊断,结合员工的构成、地域文化传统、服务特色、在孵企业的特点以及其它具体情况,来确定切实可行的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激励原则和企业精神,从而塑造出具有本孵化器特色的文化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江苏城市杂乱无章的户外广告和店面招牌、粗制滥造的城市景观雕塑、滥用的城市色彩色调以及失调的建筑物风格和体量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发现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逐渐衰微,城市视觉污染日趋严重,已经严重制约了江苏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城市视觉污染在影响着人们身心健康的同时更影响着城市形象的塑造和特色的彰显,与我们所倡导的发展城市人文精神、建立人文城市的内涵相违背。城市的建设不仅仅依赖经济的发展,更应立足于文化的根基,正是各自多元的文化才能塑造各具特色的城市。城市视觉污染的泛滥某种意义上正是由于对地域文化的漠视。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城市间的竞争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在城市间文化的发展上。文化的多元化特征与特色是成为沈阳地域历史文化的特征。幽默是人的天性,沈阳的民间艺术也以幽默见长。沈阳应该在打造清文化牌的同时,发掘文化资源,把“幽默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沈阳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建设具有特色的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地域文化丰富的国家.实施城市群战略是当前一些地方规划区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地域文化对于城市群建设有着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地域文化既有可能促进城市群建设,也有可能抑制城市一体化目标的实现.在进行城市群建设的设计时,需要考量地域文化间的耦合性、互补性、调适性.用实证的方法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审视城市群建设,是深化城市群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发挥档案文化软实力、创造档案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辉煌,是当前档案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分析了档案文化建设面临的诸多困境,积极探索适应档案文化发展的科学理念和运作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优化西部少数民族高职院校心理学教师培养体系,规范教师行为,提升教学专业化水平,文章基于当前培养体系存在的形式单一、内容脱离实际、评价方式笼统等问题,提出了以西部文化培养、教学内容整合、地域资源共享为核心的改革策略,摆脱教材内容的限制,突出西部文化特色,增强教师融入西部高职院校教学的能力,从而培养出一批能够承担心理学科教学和发展的职业教师人才,使心理学教育体现西部地域特色,符合人才培养需求,推动西部高职院校心理学科的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不断深入发展,很多高职院校开始探索将地域文化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这样既能够体现特色又能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该文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如何在岭南地域文化视域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实现地域文化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的结合,从而促进地域文化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地域文化与城市形象的关系是紧密的,它们虽然在内涵和外延上各有侧重,但都指向城市之于人的印象和感觉,城市形象是地域文化的外显,地域文化是城市形象的内核,二者互为表里。巴渝文化、红岩文化和抗战文化构成了重庆地域文化的主体,对重庆城市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重庆城市形象应该定位为国际时尚都会、抗战记忆名城和山水森林之城,进而塑造起以城市理念形象、城市行为形象和城市视觉形象为主要内容的,具有重庆特色的城市形象体系。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支柱。检察文化是检察人员群体道德风范的自我表达,也是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的精神指引。检察文化建设要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执法办案能力、传递检察正能量、弘扬地域文化特色有机结合,将检察官的个人价值和检察机关的整体价值统一起来,充分利用当地人文特色和历史资源,把先进的文化理念融入思想教育之中,引导检察人员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操守,增强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18.
动漫作为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是宣传和弘扬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充分挖掘以海洋文化、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和边关文化为代表的广西地域文化资源,以动漫的形式去创意开发、加工、承栽、包装这些文化资源,塑造造型独特、风格鲜明、感染力强、大众喜闻乐见的动漫形象,将动漫产业与地域文化进行有效融合,既可有效传播广西地域文化,彰显民族特色、区域特色,又可提升广西文化软实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9.
陈亚芹 《大众商务》2011,(11):99-100
贯彻以人为本,积极推进高校民生档案“两个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档案事业一项新的伟大工程。但是,目前在部分高校档案工作实践中,民生档案资源建设与“两个体系”还存在着差距。因此,加强高校民生档案“两个体系”建设,对于丰富和整合馆藏民生档案的资源,便于人民群众利用档案的服务机制等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加强公安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学警文化自信,对于公安人才培养和公安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文化自信的公安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安文化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公安院校应通过文化自信融入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等路径,加强公安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学警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