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也说说喝茶     
喝茶去!又是喝茶去!这却不是赵州禅师留给世人的那段"吃茶去"的公案,这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呼朋聚友的口号,或者是见面之问候语。茶,已然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喝茶,也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生活时尚!  相似文献   

2.
中国茶之吃法,大体有三.一日喝,二日饮,三日品.喝者,解渴也,动作粗旷放肆,水量是要旨,茶为其次;饮者,解渴亦玩味也,动作紧缓有序,水要紧,茶也得三五分质量;品者,纯玩味也,水质要紧,茶上等,还得穷究泡法,谓之茶道,摆姿弄式,咂咂有声,说不准还来得句把"寒夜客来茶当酒"类诗言,道不清是吃茶还是制造高雅.  相似文献   

3.
礼物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好长一段路,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禅师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那人摸摸鼻子走了。  相似文献   

4.
成为湖泊     
《人力资源》2012,(10):91
一位禅师有一个总爱抱怨的年轻弟子,遇到何事都看不惯,整天愤世嫉俗、郁郁寡欢。一天,禅师派这个弟子去买盐,回来后,大师吩咐他抓一把盐放进一杯水中然后喝掉。"太苦了",弟子呲牙咧嘴地说。禅师又吩咐他把剩下的盐都撒进附近的湖里,然后再尝尝湖水是什么味道。弟子捧起一口湖水尝了尝,说:"很新鲜,一点也不咸。"此时禅师严肃地对弟子说道:"生命中的痛苦烦恼就像是一定量的盐,能否使我们体验到咸淡的关键,取决于我们将它放进多大的  相似文献   

5.
职工保健     
<正> 以茶养生《红楼梦》一书中有多处描写吃茶养生的情节,虽着墨不多,耐人寻味。老君眉是《红楼梦》中贾母最爱吃的养生茶。每次贾母吃此茶时,都取用梅花雪水浸泡,而且此茶色泽鲜亮,香气高爽,其味甘醇,既养心又养生。以酒养生合欢花浸的烧酒是林黛玉的疗养酒。《红楼梦》第38回,因螃蟹性寒,黛玉吃后觉得心口微微地痛,要喝口热热的烧酒。宝玉忙令将那"合欢花浸的烧酒"烫一壶来。合欢花是合欢树上开的小白花,有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得道的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一个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解决人生的痛苦,但我信佛多年,却不觉得快乐,这是何故?"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反问道:"你每天都忙些什么呢?"信徒说:"为了让门第显赫、家人风光,我日夜操劳,心力交瘁."禅师笑道:"怪不得你得不到快乐,原来你心里装满了苦闷和烦恼,哪里还容得下快乐呢?"  相似文献   

7.
相信的力量     
《英才》2013,(6):12-12
两青年想从商,请禅师指点,禅师说:"世间商路两条:信人善者,总能从万恶中体味善的温暖;信人恶者,总能从众善中看到恶的狰狞。"一人开始做贸易,初时屡屡被骗,但他始终相信善有善报,与其合作的人越来越多,生意遍布五湖四海。另一  相似文献   

8.
宋丹丹在小品《昨天、今天、明天》里饰演白云,当说到黑土(赵本山饰)家穷时,有一句开头语:"不怕你笑话",其实,她的真实意思还是怕别人笑话她老公当初家里穷。黑土连忙接上话茬:"不是还有一样家用电器——手电筒吗?!"惹得观众一阵哄笑。一个人真要做到不怕别人笑话,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白云守端禅师有一次和他的师父杨岐方会禅师对坐。杨岐问:"听说你从前的师父茶陵郁和尚大悟时说了一首偈,你还记得吗?""记得,记得。"白云答道,"那一首偈是:我  相似文献   

9.
改变智道     
《英才》2012,(12):12
黑夜,法演禅师和弟子归寺,一阵风吹灭了灯笼,四周一片黑暗,法演说:"快把你们此刻的心境说出来。"甲答:"彩凤舞丹宵。"(意为黑暗与光明无别)。乙答:"铁蛇横古路。"(意为禅者心无碍,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他前进的步伐)。丙答:"看脚下。"禅师拍掌称赞:"丙有大智慧,忽入黑暗,没有什么比看清脚下,走好每一步更重要。"  相似文献   

10.
哲理的故事:日本江户时代,有一位名叫大愚良宽的禅师,一生致力于参禅修行。他年老之际,一日家乡捎来消息,说他的外甥成天吃喝玩乐,快要倾家荡产了,家乡父老希望他能救救这个外甥,劝他重新做人。于是,良宽禅师不辞辛苦,走了三天的路,回到久违的家乡。外甥看到舅舅回来,十分高兴,恳请禅师留宿一晚。良宽禅师在俗家的床上禅坐了一夜。  相似文献   

11.
传说,有一次苏东坡与佛印禅师一起打坐.苏东坡自觉修行甚高,坐姿优美,便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回答:"像尊佛."苏东坡很高兴.  相似文献   

12.
正记得二十多年前,有一位领导提出过这样四句话:"拱手不握手,敬酒不劝酒,分餐不共餐,献茶不让烟"。我觉得这四句话讲得很好,当时还曾撰文加以推广。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我感觉这四句话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正当其时,有继续加以大力提倡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偷的哲学     
经过多年参禅之后,石屋禅师已经通达无比。这天,他决定外出云游一次,以便感受大自然的清风明月,体会世间的人生百态,使自己已经领悟到的真理更加深厚练达。半路上,他遇到一位陌生人,问清对方也是到某某地之后,石屋禅师便和他结伴同行。晚上,他们住进了同一家旅馆的同一个房间。半夜时分,石屋禅师忽然被一阵奇怪的声音弄醒了,再一摸身边的人,不见了。"天亮了吗?"禅师问正在房间角落里翻东西的同伴。  相似文献   

14.
她满肚子茶文化,一开口就滔滔不绝地流淌出采,茶的品类、茶的冲泡、茶的啜饮,还有茶风、茶俗、茶艺、茶诗、茶画……真是洋洋大观。但她讲得最精采的却是茶道与人道关系中的精奥。  相似文献   

15.
陶幕宁 《财会月刊》2010,(10):I0016-I0016
北方忌醋,因为“醋”与“错”音近。北方一些地区(如山西)干脆管醋叫“忌讳”。粤语忌肝,因为“肝”和“干”同音,结果猪肝叫猪润,豆腐干叫豆润。吴语忌药,结果吃药叫“吃茶”,真正的茶则叫“茶叶茶”。上海话甚至忌“鹅”,因为“鹅”与“我”同音,弄不好“杀鹅”就成了“杀我”,所以上海人把鹅叫做“白乌龟”。  相似文献   

16.
<正>很多年前,某地出了一个自认为才华横溢、智慧无上的文士。每当听见谁说起某某禅师如何如何,他就满脸的不屑,心想那些人只不过是群和尚,连大千世界都没见识全,再能耐又能怎么样?但是后来,听多了人们不绝于口的赞叹,他决定亲自去"检验"一下。他拜访的人,是当时著名的南隐禅师。听说有文士来访,南隐禅师精心准备了上好的茶叶招待。二人客套完毕后,面对面地坐了下来。文士首先开口,说想请教禅师一些问题。早已听说文士"大名"  相似文献   

17.
再生猛、再出格的创意,也不能违背法律和文化传统。有个笑话,讲的是几个急于出名的人在争辩:这年头究竟干什么出名最快?一个说:"唱。"一个说:"跳。"一个说:"抢。"一个悠悠地说:"脱。"结果,最末一个答案荣登榜首。有例为证。西安市一家商场为此大大出了名。该店为了促销  相似文献   

18.
一个学佛人去拜访德高望重的老禅师.开始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他态度十分傲慢.后来老禅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禅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吗还倒呢?”禅师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干嘛还要到我这里求教?这就是“空杯心态”的起源.  相似文献   

19.
快乐的兰花     
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常为弘法讲经而云游各地。有一回,他临行前吩咐弟子看护好寺院的数十盆兰花。弟子们深知禅师酷爱兰花,因此侍弄兰花非常殷勤。但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偏偏弟子们由于一时疏忽,当晚将兰花遗忘在户外。第二天清晨,弟子们望着眼前倾倒的花架、破碎的花盆后悔不迭。几天后,慧宗禅师返回寺院,众弟子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准备领受责罚。得知原委,慧宗禅师泰然自若,他宽慰弟子们说: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自信     
《英才》2010,(1):12-12
唐宣宗未做皇帝之前,在香严禅师门下做小沙弥。两人路经瀑布时,禅师吟道:“穿云透石不辞劳,地远方知出处高。”还是沙弥的宣宗接口:“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做波涛。”禅师说:“此诗喻你迟早要去做皇帝,到时别忘了天天礼拜。”宣宗问:“不向佛求,不向法求,不向僧求,礼拜何所求?”禅师说:“无求他人,礼拜自己。”礼拜是不断提醒自己:自知、自信、自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