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全球经济从2007年开始减速,2008年显著放缓,2009年将进一步放缓并可能经历3-5年的调整.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展望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到2.2%.其中,发达经济体收缩0.3%,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减缓到5.1%.本轮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取决于很多复杂因素,这些因素的叠加将会导致世界经济进行深度调整.  相似文献   

2.
2008年后半年爆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了以美、日、欧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一个沉重的警示:当今全球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发达国家来主导,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发展的贡献和作用已经日趋重要。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金融危机下表现的可圈可点,甚至逆流而上,成为了继续推动全球经济走出危机泥潭的强大动力。因此,在后危机时代,新兴经济体如何抓住这个机遇,采取一些新举措来参与经济全球化,在不断增强自身经济实力的同时也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并提高在全球经济事务中的话语权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与债务危机相互交织,金融市场依然处于动荡之中,发达经济体的复苏前景仍不明朗,新兴经济体则面临着结构调整和转型压力。在这个复杂的阶段,我们需要关注和思考,如何构建一个更为稳健的银行体系,兼具安全与高效的特点,以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以两位数的经济增长创造了中国的另一个超越——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确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09年的8.5%左右。201O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39万亿元,超过40多年保持全球“老二”的日本成为全球第二经济体。规模和总量的超越意义非凡,但中国的发展及其质量远远没有超过日本,中国和日本仍具有非常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一、世界金融危机下的国际经济形势 全球金融危机,正加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经济体传导到新兴市场经济体,从虚拟经济扩散到实体经济,拖累世界经济形成下行“拐点”,形势变化之快、振荡强度之大、影响程度之深都出乎人们的预料。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全球经济正进入一个明显的减速阶段。其中,美国在2008年的GDP增长率为1.4%的基础上2009年下滑至-0.7%,  相似文献   

6.
结合"十八大"报告关于经济工作的论述,谈谈我对中国经济现状与前景的基本看法。中国经济现状与目标中国经济现状是"十八大"规划未来的起点,同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之后,目前我们所处的位置。关于目标,"十八大"提出了未来十年乃至本世纪中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中国经济现状有四方面基本特点:一是总量很大。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超过10%。二是人均收入水平很低。从人均国民总收入看,我国在世界200多  相似文献   

7.
回眸2009,中国经济的发展让人精神振奋:作为世界经济最重要的引擎,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不仅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而且正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静心省视,我们也需清醒认识国内经济的种种难题:经济结构失衡,城乡发展失衡,居民收入失衡,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失衡,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结构可谓千头万绪,仍有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继续下滑与衰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深刻,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不断增加的严峻形势。在我们的采访中,许多政府官员、经济研究专家学者均表示,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我国具备较早地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五大优势。  相似文献   

9.
在厄运继续蔓延市场之际,重新探讨“脱钩”问题是值得令人关注的。对于普及“脱钩”和“再挂钩”一说,我们是有责任的。起初,在2006年下半年很长时间以及2007年全年,我们支持全球其它经济体和市场(与美国)“脱钩”的看法。而到了去年年底,我们提出了“再挂钩”的可能性,理由是我们预计全球其它一些地区到现在将发现自己很难无视美国的经济放缓。  相似文献   

10.
观点荟萃     
胡鞍钢:2030年中国或成全球最大经济体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指出,到2030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形成世界最大的现代产业体系和最大规模的城市  相似文献   

11.
鉴于目前全球众多经济体进入降息通道,且中国经济增速仍相对较高,未来"热钱"流入趋势或不可逆。楼市和地方投资项目有望受到"热钱"追捧。从全球流动性角度看,美国和欧盟持续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全球资本流动愈发活跃,国际资金从发达经济体流向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趋势将不可逆转。截至2013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4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如此快速增长,唯一的  相似文献   

12.
从当前宏观情况来看,中国的GDP已由九年前的全球第九位,跃升到2009年第三位,2010年以后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前,中国经济在全球的比重还在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更新报告,指出全球经济总体走强,发达经济体持续复苏,但部分新兴经济体增长前景不容乐观,预测全球经济增长从2013年的3%升至2014年的36%,比今年1月上一次预测下调0.1%,2015年将升至3.9%.与2013年10月的预期大体相同。  相似文献   

14.
《辽宁经济统计》2008,(7):40-40
全球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日前在巴黎公布研究报告说,从现在起到2050年,世界经济格局将发生巨变,新兴国家的经济实力将大大增强,中国在2025年就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这份名为《2050年的世界》的报告称。根据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预期。到2050年全球经济前三强将是中国、美国和印度。届时中国的经济规模将相当于美国的130%,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IMD)发布的((2013—2014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中国内地的经济竞争力在世界排名中仅占第29位。因此.如何提升我国的经济竞争力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总会计师》2013,(1):28-29
受金融危机影响,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仅为3.3‰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在此期间均经历了经济增长的减速。在全球经济一片萎靡中,中国经济依然是亮点,2012年中国经济再次实现软着陆,年底经济已出现复苏迹象,预计2013年会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好转。  相似文献   

17.
正近两年全球经济增长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不再是一枝独秀,发达国家正在摆脱困境,走向复苏,但要彻底修复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创伤仍需时日。在这一国际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其走势如何,倍受关注。本文从国际视角对此进行了初步分析。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以金砖国家为主体的所谓新兴经济体的高速增长,一直是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全球经济进入后危机时期,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依然面临许多共同的任务与挑战,例如,如何平稳地从应对危机的超常规政策中退出、如何推动全球治理的完善以及技术进步等。中国作为在应对危机中率先复苏的主要经济体,转方式和调结构同样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与机遇。尤其是世界经济正逐步进入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期,这对中国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巨大的转型压力,也成为倒逼的动力,这就需要作出战略性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9.
全球新旧世界的大转换中国对世界经济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与中国经济联系增强的经济体表现相对更好当人们忙于为美国财政状况、欧元区前景与刺激紧缩之争忧虑之时,或许忽略了全球经济所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我们正处在一个快速转变的时代,从欧、美、日主导的"旧世界"转向由中国引领的"新世界"。诚然",新世界"这个名字对于享有数千年文明的中国来说并不恰当,但是中国近年来对世界  相似文献   

20.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动荡,导致发达经济体整体衰退,全球经济大幅减速.美国经济长期透支被认为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经济长期透支意味着经济体的总支出持续大于总产值或总收入.美国经济长期透支表现为私人消费支出比重大幅上升,同时储蓄明显不足.美国经济持续透支,导致全球经济长期处于失衡状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