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如何扩大FDI所带来的技术扩散效应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考虑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初步建立了适合中国实际的计量模型,利用1990-2005年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的市级面板数据来分析FDI在长三角地区是否存在技术溢出效应及其传导途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FDI技术溢出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影响有显著的正效应,并且这种正效应具有鲜明的人力资本特征,即外商直接投资在长三角地区是通过与当地的人力资本结合对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作用.因而,提高区域的人力资本供应数量不仅能够扩大技术扩散效应,而且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
王永齐 《南开经济研究》2006,110(1):101-113
按照Muzumdar和Baldwin的观点,贸易通过促进资本积累来促进进口国的经济增长,而根据Helpman等人的观点,贸易通过其内生的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持久,而技术溢出的效果则与贸易结构相关,并且需要一定的人力资本存量相结合,通过结合中国的数据分析发现:人力资本结构和分布状况对贸易溢出产生显著影响,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将增加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即贸易通过人力资本发生的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会产生持久影响。  相似文献   

3.
朱彤  崔昊 《世界经济研究》2012,(10):60-67,86,89
本文在国际技术溢出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技术水平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创新在于将人力资本溢出引入了国际技术溢出的研究范畴。前人仅研究了逆向研发资金溢出对中国技术水平的影响,而本文还研究了逆向人力资本溢出对中国技术水平的影响。通过研究,主要发现:(1)在本文的研究年限中(1985~2008年),整体而言,东道国逆向研发资金溢出和逆向人力资本溢出对中国技术水平没有显著的影响;(2)对于逆向研发资金溢出而言,中国的人力资本可以形成一定的吸收能力,为使得逆向研发资金溢出对国内技术有正向的影响,存在国内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即,从2001年开始,逆向研发资金溢出经过国内人力资本的吸收,对国内技术水平有促进作用;(3)对于逆向人力资本溢出而言,中国的研发资金存量可以形成一定的吸收能力,为使得逆向人力资本溢出对国内技术有正向影响,存在国内研发资金存量的"门槛效应",即,从2004年开始,逆向人力资本溢出经过国内研发资金存量的吸收,对国内技术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开放条件下的教育支出、教育溢出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祝树金  虢娟 《世界经济》2008,31(5):56-67
本文阐述了教育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与渠道,讨论了开放条件下教育支出、教育部门的技术溢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考虑到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和贸易开放等因素与教育溢出效应的互补性,利用1987~200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支出对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其生产弹性要大于物质资本的生产弹性;存在教育部门的技术溢出效应。这种教育溢出与区域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和贸易开放等因素相互结合,共同推动地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关于我国本土企业是否存在内生经济增长特有的人力资本溢出效应,一直缺乏直接的微观经验证据。本文首次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大样本数据,通过考察产业集聚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绩效敏感性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存在产业集聚带来的溢出效应,但这种效应只是显著存在于中小企业集群中:在中小企业集群地区,产业集聚程度上升将会提高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而在非集群地区,产业集聚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没有产生影响。进一步的实证检验表明,地区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的提高会改善该地区没有人力资本投入的企业绩效;对于中小企业集群地区没有人力资本投入的企业,地区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给其带来的边际绩效显著高于非集群地区的企业。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在一定区域的集聚能促进知识和技能的相互交流,进而推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文章利用省际劳动力微观数据,估计了我国省级层面的人力资本溢出对生产力水平的效应。结果显示,以平均受教育年限衡量的省级人力资本水平每提高一年,劳动力平均生产水平提高约10%。  相似文献   

7.
基于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本文分析了不同研发资本及人力资本对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动态效应,并运用中国1985~2006年的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本国研发投入;FDI溢出的国外研发时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并有上升趋势。进口贸易和国外专利申请却对我国的自主创新起到阻碍作用,但这种阻障作用近年来有所缓和;人力资本尚未跨越FDI溢出渠道所需东道国知识水平能达到的最低"门槛"。  相似文献   

8.
以往的经济学研究主要把知识溢出作为经济增长中的一个内生变量,却忽视了对空间维度的考虑。随着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知识溢出更多地被看作是一种空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溢出的研究单元逐步从企业转向了空间,研究重心也开始从个体之间的溢出转到了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溢出,知识的空间溢出日益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研究热点。本文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按照现有研究的发展脉络与逻辑关系,从知识溢出的空间认识与测度、知识溢出与空间集聚的内在关系以及知识溢出的空间效应三个方面,对近年来西方学界基于空间维度的知识溢出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并且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符宁 《世界经济研究》2007,(11):37-42,61
本文研究了中国人力资本水平和国内研发强度对于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进口贸易的国际技术溢出对中国技术进步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但是具体促进程度受到中国人力资本和国内研发等吸收能力因素的制约。在此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外贸易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不仅依赖于本国的R&D存量,而且还依赖于国外R&D的溢出。本文对Coe&Helpman的贸易溢出模型进行了扩展,将人力资本要素纳入到模型的分析框架中,并对其模型的设定偏误作了修正。经扩展后的模型测度表明,通过贸易渠道溢出的国外R&D资本存量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相对来说要小于国内自身R&D资本存量的作用;同时计量结果还表明,人力资本要素通过提高创新能力间接地促进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文章在此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万珺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5):55-59
文章利用长三角地区2004年经济普查中类行业的截面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和分位数回归法(Quantile Regress)研究了该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控制人力资本和市场竞争度之后,实证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于长三角地区的工业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即FDI总的溢出效应为正,同时更富有竞争力的市场也有利于工业总产值的提高。通过长三角地区内部的比较分析得出,上海利用FDI的溢出效应为负,江苏利用FDI的溢出效应为正且不显著,浙江的FDI则具有显著正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研发投入与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依据1985~2008年我国对11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测算了通过OFDI渠道溢出的外国研发资本存量,并对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从吸收能力的角度考察了人力资本和国内研发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促进程度受人力资本和国内研发吸收能力因素的制约,其中研发投入的不足造成的技术吸收的阻碍更大。  相似文献   

13.
马志越 《科学决策》2023,(3):99-114
高质量发展需要提高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及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升对区域经济增长将产生重大影响。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无法考量其空间相关性,因此需要深入探析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文章构建双向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具有空间外溢性与空间关联性,不论是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对经济增长,还是资本与劳动产出对经济增长均有空间溢出效应。同时,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作为资本与劳动集聚的空间载体,其通过资本与劳动的聚集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此外,分空间区域检验中心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京津冀地区对其经济增长有较强的虹吸效应,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对其经济增长有较强的辐射及空间扩散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知识的特殊属性,将知识溢出途径分为以人为载体的溢出和以物为载体的溢出两大类,并提出了增强知识溢出效应的相关对策。以使知识溢出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许培源 《科技和产业》2008,8(9):29-34,41
贸易开放带采的技术溢出是发展中国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渠道,技术溢出的效果与贸易结构相关,并且需要一定的人力资本存量相结合。本文运用DEA方法测算1980—2006年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然后通过基于ECM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分析贸易结构和人力资本联合指标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于中低技术品,高技术品进口的技术溢出效果更明显,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相对于人力资本的结构和分布,人力资本水平更直接地影响技术溢出的吸收效果,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因此,调整贸易结构和增加教育投资是强化贸易开放的全要素生产率效应的两个必然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2005~2015年珠三角城市的面板数据和两种空间权重矩阵,研究了知识溢出对经济的增长作用,文章使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回归,并将知识产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解为总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实证结果发现,总效应为正并且很显著,在经济权重矩阵下作用更大,说明知识产出能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直接效应为正但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作用效果不同;间接效应为正但不显著,一个城市知识产出增加能正向促进相邻城市经济产出增长。  相似文献   

17.
李治国 《乡镇经济》2008,24(8):77-80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拉大。这个问题已经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可以发现:人力资本溢出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拉大有显著影响。为此,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形成城乡之间人力资本的合理流动,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从而有效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中部六省1996-2011年的面板数据,以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为理论依据,通过协整分析研究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的关系。结果显示:中部六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在20%~40%,且由于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不同,各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效应存在较大差异。故为促进江西省经济快速发展,需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和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针对1985-2009年间中国人力资本水平和FDI技术溢出进行VECM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我国人力资本水平与FDI技术溢出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但短期关系不显著。从动态层面看,FDI技术溢出变化对我国人力资本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我国人力资本水平变化对FDI技术溢出的正向影响程度较弱。  相似文献   

20.
徐紫嫣 《改革》2023,(2):105-117
在服务经济领域,服务业因其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对滞后而导致的“成本病”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从人力资本角度来看,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长期动力,其外部性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效应和消费溢出效应两方面。基于2005—2019年我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人力资本积累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积累通过促进服务消费和加快技术创新来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进而有助于缓解“鲍莫尔成本病”问题。为了更加清晰地描绘这种关系,将服务业划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并分别进行考察,发现人力资本的积极作用和作用机制在生产性服务业中更加显著。加大服务业人力资本投资,完善劳动者技能和教育培训体系等公共服务保障,缩小高技能劳动者与低技能劳动者之间的技能差距,是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