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中国的资本市场总体让人感觉有些“冷”,不过“冷”中也有一些“热”点,“热”点当然包括影响全国的“郎顾之争”。虽然“郎顾之争”基本上已尘埃落定,但从中透射出的种种观点、论调和问题仍将继续引发人们深深的思考。如果说“郎顾之争”是资本市场理论层面的“热”点的话,那么资本市场实践层面也有一些“热”点让人难以忘记,其中伊利数名高管被捕的事件无疑是很有代表性的事件之一,这些事件与“郎顾之争”暗相呼应,反映出我国企业和我国资本市场在发展过程中还要经历很多的风雨,才可能最终见到美丽的彩虹。  相似文献   

2.
2008 顾雏军     
《中国报道》2008,(10):77-77
关键点 与顾雏军有关的最著名事件之一是“郎顾之争”。 2004年,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发表了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盛宴中狂欢》的演讲,直指顾雏军使用多种伎俩,  相似文献   

3.
一直存中小股民中有“郎监管”之称的郎咸平,近期卷入了“郎顾之争”的漩涡中。作为一个经济学家,他坚持经济学家就是要为老百姓负责任,为国家负责任。公司治理的最主要目标就是要让中小股东的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王杏君 《特区经济》2005,(4):133-134
<正>2004年8月,香港中文大学郎咸平教授以一篇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引发了一场与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之间的“郎顾之争”。围绕“郎顾之争”,媒体以及学术界也引发了一场关于国企改革问题的激烈争论。郎咸平教授的观点并不是反对国企改革,只是  相似文献   

5.
顾雏军的被拘,使人们又想起了去年的“郎顾之争”,“郎顾之争”表面上看是关于国企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出售的定价问题,但其本质则涉及到我国自改革开发以来一直备受关注的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角,正是2003年初成立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自2000年以来,国内企业掀起了“管  相似文献   

6.
鲁宁 《上海国资》2005,(11):14-15
国内经济学家们的名声似乎越来越臭。一年之内,连续三场风波(事件)令原本(计划经济年代)声誉就不佳的经济学家们“屋漏偏逢连日雨”。三场风波梯次出现:先是郎顾之争一些经济学  相似文献   

7.
不管是刑事拘留也好还是正式逮捕也罢,也不论是遭天谴报应还是因作科自毙,总之,去年"郎顾之争"的强势人物--一脸憨厚且满口"诚信"的顾雏军终于"从天上掉下来,掉到地上最不干净"且自己最不愿意去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如今,郎咸平已成为各大媒体纷纷关注的焦点人物。他是怎么“走红”的呢?郎氏乃“炮轰”德隆系扬名股市,“炮轰”顾雏军引起企业界和经济学界的轩然大波。“郎顾之争”并非只是停留在学术和企业层面,而是吸引了数以万计的网友、股民以及普通百姓的参与,并由此演变为一个“公共事件”。  相似文献   

9.
哈尔滨天价医药费事件曾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深圳天价医药费事件紧随其后,人们对公立医院存在问题的反映层出不穷,关于医疗体制改革的讨论络绎不绝。而曾一度掀起“郎顾之争”热浪的郎成平教授则以“看病先看钱”的评论直指市场化导致中国医改正面临严峻考验的现状,即正是有了医疗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才有了医生看病开药惟“铜板”是瞻的不义之举,笔者根据事实,认为市场化改革确实加剧了医疗体制的混乱。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前三个季度的统计数字显示,上市公司MBO披露的事件达到8家,大大超过以往年份。加上“郎顾之争”引发的中国经济学界对包括MBO在内的国企改革模式的争论,上市公司的MBO遭到了更多的质疑。  相似文献   

11.
从一年前的“郎顾之争”到如今的“严顾之争”,顾雏军遭遇的不再是来自单枪匹马的经济学学术良心的挑战,而是法律专家试图以法律武器进行合法维权的群起而攻之了。这次严义明的胜算将有几何?  相似文献   

12.
陈玉良 《特区经济》2005,(12):103-104
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国企改革真正进入了最后的攻坚阶段。两年来,最引人瞩目的事件是,国有产权转让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郎顾之争”由此而生,并引发了一场产权改革大争论。这场争论是意义重大的,它最终影响了中央的政策调整,遏制了国有资产进一步流失的势头。但是  相似文献   

13.
屈指算来,国企改革已历经20余年.在这20年里,围绕国企改革的"攻坚",就有不下三次.而且每一次攻坚,都是媒体热炒、捷报频传.而今天人们面对的现实却是:改革的成本越来越高,见诸媒体的调子越来越低.即便如此,范畴更广难度更大的国有资产改革不可避免地成为我们新一届政府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从去年的"郎顾之争",到今年李金华审计长指出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违规问题及10户央企资产流失,国资改革一直是我国财经界改革的焦点.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学家和相关人士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其中不乏一些大智大慧,我们在这里借众家之言,集众家之长,谋国资改革之大事.  相似文献   

14.
肇始于2004年年中的“郎顾之争”到现在已经一年了,虽然这场争论以顾雏军被拘而暂告一段落,但这场争论所引发的社会各界对国有产权改革更广泛的思考却并没有因此而尘埃落定。在这个背景之下,《新财经》杂志与乌有之乡网站(http://www.wyzxwyzx.com)于2005年8月12日举行了一次“顾雏军现象”深化国企改革与健全法制研讨会,作为“郎顾之争”一周年纪念和总结。由于篇幅有限,《新财经》杂志只能节选部分与会专家学者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郎顾之争"引发了人们关于国企改革的经久思考,国企该不该改制、如何改制,也似乎成为了一个敏感的话题。毋庸讳言,在对有些国企实行改制的过程中,会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等弊端。但如果改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有利于企业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地方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那么这样的改制不仅必要,而且应早改。改制不一定要局限于某一种形式,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黄石华信机械的发展过程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与成熟、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相比,我国资本市场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本文通过对我国股权融资偏好原因分析,提出几点改善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状况的建议,这不仅对上市公司自身运营目标的实现有现实意义,而且也对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体系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禾刀 《产权导刊》2018,(7):77-79
最近一段时间,中兴事件就像是过山车,让人胆颤心惊.据变化无常的川普自我披露,中兴有望解禁,前提是满足美方提出的条件.中兴虽属个案,但此次也曝出了中国"芯"痛的真正命门.一些专业人士不无忧虑地指出,中国芯片技术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之远不是一点两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关于内部资本市场的行业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企业规模化和多元化.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环境逐渐形成,企业开始进行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一些学者认为内部资本市场的无效率会产生企业价值的折价,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内部资本市场并非无效.另一方面,在我们对内部资本市场研究过程中,很少有基于行业性质对内部资本市场进行研究的方法.文章考察了几个比较优秀的西方行业研究案例,旨在提供内部资本市场有效性的论据;同时也为我国行业研究提供启发和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6月30日前,"新36条"相关实施细则全部出台,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似乎开始进入操作层面.不过与国家部委的高调不同,民间对实施细则密集出台却表现得相当冷静,民间资本未现跃跃欲试情形.官方与民间态度一热一冷对照鲜明,让人对民间投资能否如愿启动报持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20.
《快讯》编辑部:"九五"期间,我国汽车计划270万辆销售目标没有实现,但20年来我国农用车的需求量却增长了113倍,社会保有量超过1600万辆。在这"冷"与"热"的反差中,许多人在问:农村动力车市场有多大?通过调查了解,笔者有了一些想法。1600万辆还不够如果还用手扶拖拉机的眼光来看待今日农村动力车市场,那可大错特错了。经济迅猛发展,不仅造就了日益增长的城市汽车市场,也"无意间"成就了更大的农村动力车市场,让具有中国特色的农用车着实风光了一把。2000年,农用车产量达到310多万辆,保有量超过1600万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