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刑法修正案(八)规定的一个新罪名,一直存在犯罪化与非犯罪化之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客观方面要求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主观方面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主体的认定上,单位犯罪主体与自然人犯罪主体在某些情况下存在一定的认定难度。  相似文献   

2.
<正>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中新增加的罪名,其客观方面表现为: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2013年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司法解释针对学界曾探讨较多的问题作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为司法裁判者在实践中适用本罪提供了比较明确的依据,同  相似文献   

3.
劳动报酬权是劳动者按照劳动合同或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完成了一定工作任务,就有权要求用人单位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的权利。但目前在我国,由于资强劳弱等原因,用人单位利用其强势地位,违法克扣、拖欠劳动者薪酬的现象时有发生,且屡禁不止,严重地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鉴于此,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结合国内外劳动者工资权益保护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针对我国欠薪的现状,对欠薪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和探讨,并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欠薪问题的可行性措施,以期为完善我国劳动者薪酬支付保障机制建设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4.
一、事实劳动关系与"双倍工资"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链接: 第五条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相似文献   

5.
《中国劳动保障》2012,(3):57-58
正人社部发〔201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公安厅(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公安局: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关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规定,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加大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侵害劳动者权益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现就进一步加强涉及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查处和司法移送工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6.
1.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条第一款的规定,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遵循的原则。A.协商一致、诚实信用B.合法、公平、平等自愿C.自愿协商、诚实信用2.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A.书面劳动合同B.口头劳动合同C.书面或者口头劳动合同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一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的支付标准是。A.按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B.按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  相似文献   

7.
恶意欠薪的行为人客观上侵害了劳动者的财产所有权和社会的劳动管理秩序;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应明确为"恶意",体现在客观行为上是转移、隐匿资产或有能力支付报酬而不支付。该罪成立的两个客观要件为"数额较大"及"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数额较大"的界定应和拖欠时间综合考虑,即根据当地月平均工资为准拖欠三个月为"数额较大"。  相似文献   

8.
据悉,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河南省进城务工就业人员权益保护条例》规定,今后,用人单位有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务工人员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务工人员工资、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未按规定向务工人员支付经济补偿等情形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50%以上到100%以下的标准向务工人员加付赔偿金。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微观层面数据,本文借助双边随机边界模型测度劳资双方议价能力对剩余索取权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信息不对称使得劳动者愿意接受的最低劳动报酬与企业愿意支付的最高劳动报酬之间存在剩余,这一剩余的分配主要取决于劳资双方在谈判中议价能力的大小。具体而言,劳动者的议价能力使其获得的劳动报酬高出基准劳动报酬17.69%,企业的议价能力使其支付的劳动报酬低于基准劳动报酬23.59%,两者的博弈结果使劳动者获得的实际劳动报酬比基准劳动报酬低5.90%。从样本异质性来看,国有企业及其员工的议价能力均是最弱的,外资企业及其员工的议价能力均是最强的,而外资企业获得的劳动报酬净剩余最大。此外,劳动合同、工会对劳动者的剩余获取能力的影响并不明显。基于这样的现实,劳动者在薪酬谈判中的信息劣势地位不利于中国劳动报酬占GDP比重的提高,因此保障和提高劳动者的剩余索取权成为破解劳资经济利益分配不公平难题的政策着力点所在。  相似文献   

10.
最低工资标准是国家为切实保障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强制性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用人单位尤其是用工不规范的个体私营企业,为争取利益最大化常常在最低工资支付上做文章,致使许多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受损。那么,作为劳动者该怎样严防最低工资被"缩  相似文献   

11.
张驰 《人力资源》2008,(10):70-74
劳动报酬即是劳动者的收入来源,同时也是用人单位的成本支出,直接关系着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时时反映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对立关系。一直以来,因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克扣、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而引发的劳动争议屡见不鲜。随着《劳动合同法》的施行和《北京市工资支付规定》的进一步修改,关于工资纠纷的争议处理出现了部分变化。因此本期将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对劳动报酬界定、约定、支付、履行方式以及扣减、拖欠、经济补偿等关键点做出分析,为企业减少工资纠纷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2.
一、相关概念 工资,从形式上看,是指劳动者付出劳动以后,以货币形式得到的劳动报酬。国际劳工组织《1949年保护工资公约》中指出了工资的含义:由一位雇主对一位受雇者,为其已经完成和将要完成的工作或已提供和将要提供的服务,可以货币结算并由共同协议或国家法律或条例予以确定而凭书面或口头雇用合同支付的报酬或收入。简单来说,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动关系双方的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  相似文献   

13.
加班加点工资引发的劳资纠纷已成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发生劳动争议的主要内容。《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实施强化了足额支付加班费、劳动报酬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并进一步明确了劳动报酬的特别时效。但在实践处理中,因各地的具体规定和实际作法不统一,仲裁和法院部门掌握的尺度也存在差异。因此对加班加点的概念以及加班加点的时间确认和加班加点工资的科学计算进行重新剖析,从根本上妥善处理好此类劳动争议和纠纷。  相似文献   

14.
<正>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现象由来已久,在我国一直都是通过劳动法或相关的行政法律来调整。但是近几年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现象愈演愈烈,不仅影响了雇主与劳动者之间的和谐关系,也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2011年刑法修正案最终将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报酬的行为犯罪化,这在法学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本文拟对该罪的客体和客观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探求本罪的立法原意,使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侵害劳动者权益的事时有发生。尤其是在计划外用工上,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劳动报酬权受到侵害几乎成了一种普遍现象,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一、劳动报酬侵权的表现劳动报酬侵权现象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比如,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根据这种协议,劳动者加入到用人单位,担任一定职务或从事一定工作,并遵守用人单位的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分配劳动者工作岗位,按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提供劳动条件。劳动合同制度是劳动法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制度,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是  相似文献   

17.
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其目的与结果是为了维护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18.
镇江市近日对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做出了新的规定:对企业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拒不支付劳动者加班报酬或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报酬的,将责令其在规定时间内支付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金,并可责令其支付相当于应得报酬、经济补偿金总和1至5倍的赔偿金。  相似文献   

19.
点击     
最高法:被拖欠工资可直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因支付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事项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  相似文献   

20.
5月26日,央行正式向支付宝颁发国内第一张《支付业务许可证》,悬而未决十年之久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身份问题终于得到解决。"支付牌照"的发放,无疑是给了某些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一道强有力的护身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