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有幸在北京认识张振清。他是入选“软件十大领军人物”的惟一一位副总裁。要介绍他,我们只需看一组数字:1999年底张振清加盟亚信,主管软件业务。当年,亚信软什收入为650万美元。占总收入的10%左右:2000年,亚信总收入17610万美元,其中软件方面销售额为1660万美元,比1999年增长155%:2001年,亚信软件方面销售额增至2790万美元占公司净收入的39%,同比增长60.5%。“种子”为什么发芽?  相似文献   

2.
《中关村》2008,(10):82-83
1995年初,丁健等亚信的三位主创人员回国,成立了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信”),第一次把Intemet带回中国。  相似文献   

3.
《信息产业报道》2004,(12):32-33
首先,对一个企业来说,抓住行业发展的机遇,获得行业高增长是非常重要的,成功的例子很多,象NOKIA、亚信、华为、科利华,联想本身的发展也得利于中国IT市场的大发展,而一些失败的企业或者也是因为企业发展道路的选择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4.
冯永锋 《中关村》2006,(6):16-20
有的企业家属于先有思路再找出路,最后取得成功;另一类企业家是认清市场后,专注于精耕细作,挖掘市场最大价值,这属于实干家一类。亚信集团CEO张振清属于后者。  相似文献   

5.
伊石 《中关村》2010,(6):46-47
4月1日,中关村风云再起。 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将达到600至700亿元的中科院龙芯芯片、激光显示、曙光超级计算机、华为通信、国核能源、亚信总部等18个中关村北部产业聚集区重大产业化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正式举行。  相似文献   

6.
咏慷 《中关村》2005,(7):72-74
丁健,1986年毕业于北大化学系,1990年赴美留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信息科学专业硕士学位及Hass商学院EMBA学位。1993年冬在美国德州达拉斯市创立亚信公司,1995年初,回国建立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被业内人士称作“国内最早传播互联网概念、介绍互联网技术并提出互联网商业化的先驱之一”。2003年4月1日,改任亚信公司董事长。曾被评为“十大中关村优秀企业家”、“2001中华十大管理英才”、“国内十大最具人气企业家”、“2002年100位全球明日之星”等。作为亚信公司的最高领导人,丁健性格沉稳,坚定执着,对企业经营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在…  相似文献   

7.
张睛 《中关村》2004,(11):61-61
2004年10月15日,以“创新与超越”为主题的2004中国石油高层管理论坛在北京召开。适值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建院20周年,石油企业的经理人与国资委所属企业的领导一起探讨企业特色,共同追求管理创新与超越。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院长李玉平在致辞中说:“目前欧美跨国公司经营战线的收缩体现出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追求。而经济大国日本的企业仍在多元化经营中展现着辉煌。今天,我们将在众多演讲中感受到特色经营的独特魅力。”确实,作为国有企业比例最大的石油行业,有特色的企业思想、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模式的探讨与交流十分重要,尽管各个企业…  相似文献   

8.
e化的时机     
Internet 越来越普及,无论大人小孩,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知道有个东西叫 Internet。精明的 IT 商人绝对不会放过这样一个赚钱的机会,所以它们利用各种媒体对企业进行立体式的狂轰乱炸,“e 化”这个神秘的字眼一次次在媒体上露面。这时我们想问:企业 e 化了就一定生存吗?e 化是不是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9.
时间过的好快,转眼又一年。作为企业信息版的责编,每当拿到一条信息时,都在想要怎样做才能不辜负它,因为这里包含着企业对我们的期盼与信任。回望2006年,这个小小的栏目每月只占杂志的三四个版,但这里却是离企业最近的地方。哪个企业迁址、获奖、出新品、中标新工程……都可以在这里第一时间向读者通报。每当读到  相似文献   

10.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信息化是一个新生事物.在这个"化"的过程中,新旧思想观念的碰撞,新旧管理模式的磨合,必然会激发出不少的矛盾,也就必然会形成一些不可避免和不容忽视的误区和问题.这些问题让习惯了传统管理模式和思维定式下的企业管理者们一下子弄明白是怎么回事,的确并非易事.如何把复杂的问题用简单的语言透彻地表述出来,我们的古人早已深谙此道.古人阐明道理很善于运用寓言故事,着墨不多,却令人茅塞顿开.所谓寓言就是寓深刻的道理于浅显的语言中,它多从反面角度揭示矛盾,既形象生动而又深入浅出.本文试图通过几则大家非常熟悉的寓言编撰成故事新编,或许会达到一些靠说教式的理论文章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早在几年前,信息化这个名词就被炒的火热,但说起来轻松的事情一旦开始实施就变的困难起来,很多企业都有这样的困惑:信息化究竟能带来怎样的利益,什么才算是真正的信息化?更有一些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反问:“信息化真的那么有效吗?为什么我看不见?”利润是企业的第一生命力,要获得利润自然避免不了残酷的市场竞争,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企业之间的各种竞争也都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信息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12.
回顾2006     
很多人都在感叹一年又过去了。一年时间不管对个人或对企业来说都不是很长,但也不会很短,足够让人去做很多事情。要么风平浪静,要么惊涛拍岸,不管这一年怎么过去的,在这年末,我们都会有很多值的去盘点的东西,深圳市诺龙实业有限公司也一样,在这样一个冷静的季节去悉数起今年的大事。  相似文献   

13.
严望佳  曾颖 《中关村》2004,(10):16-18
启明星辰的企业文化要素启明星辰的企业文化要素可用三个词概括:“中和、中正、自强”。所谓“中”,不偏不倚谓之“中”,也就是当一个人在完全了解了事物的本来面貌时,能以一种客观而适中的心态、态度及行为方式对待之并处理之。“中”是很难做到的,需要我们把握做事的分寸。其实,在我们所从事的网络安全领域也是有“中”的概念的。我常讲,没有绝对的网络安全,既然是相对的,我们就要掌握一个尺度,既能让用户避免过大的投资,又能把风险降低到用户可以接受的程度。说到“中”,自然会联想到孔子四书里的“中庸”,其实“中”不仅是儒家的思想,在…  相似文献   

14.
企业要能够从自身价值链的角度来思考CSR工作,在企业创造价值的每一个环节考虑是否符合CSR要求,以最终减少企业运营的风险与企业危机  相似文献   

15.
中关村广角     
《中关村》2005,(5):88-89
软件企业落户中关村免征所得税两年近日,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宣布,新创办、注册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软件企业头两年将免征所得税。同时,在北京其他地区注册的软件企业也将可以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据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张工介绍,北京软件产业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今后,北京将给予软件业一些政策优惠:软件企业缴纳增值税的税率为3%,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为15%,以及对软件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实行专项奖励等。以色列风险投资进入中关村以色列风险投资机构INFINITY公司4月1日与海淀园管委会下属北京“中海创业投资有…  相似文献   

16.
张建设 《中关村》2004,(10):72-73
据中国企业研究机构统计,中国成功创业的家族企业中,只有33%的家族企业传到第二代,这其中又只有2/3走完了第二代,而顺利过渡到第三代的只有13%。这现象正应验了中国的民谚:“富不过三代”。同样的现象并非只有在中国,欧洲也有“三代人木屐传木屐”的传说,南美也有“做生意的老子,花花公子的儿子,要饭的孙子”的讽喻。的确,一部轰轰烈烈的创业史,不乏豪言壮语,不乏灿烂辉煌,但是最终呢,又有多少只是昙花一现,成了过眼云烟?三株、爱多、秦池、孔府宴等企业曾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到如今,它们又如何呢?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回顾中…  相似文献   

17.
在高科技企业的创业过程中,仅有充分的资金,未必能保证高科技企业的囊利发展,高科技企业建立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而高新技术的载体是人才,所以掌握技术并能将技术市场化的各种人才是企业能否成功的最为关键的角色。在建设我国创业风险投资机制的同时,孵化合格地、能支撑向前发展的人才队伍是孵化各种高新技术项目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陆文  张勇 《中关村》2004,(11):22-28
卫汉青(《中关村》杂志社社长、总编):中关村这里有很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府,我们想通过论坛方式形成沙龙,把各界精英集中在一块儿,围绕当前中国一些热门话题,放开胸怀谈一谈。我们希望提供一个平台,能够让社会各界了解、听到我们的声音,更希望能够影响、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这是我们的宗旨。这次论坛主题是国企改革问题。国企改革问题最近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国企改革存在哪些经验、问题?下一步需要做些什么?确实任重道远,不可忽视,今天请来诸位专家、学者,希望大家围绕这个话题各抒高见。李小平(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副研究员):这次论…  相似文献   

19.
张永利 《中关村》2004,(8):44-44
对于公司是什么,资本方和创业者的认识是明显不同的。资本方看重的是在资本市场中企业的价值。企业是“商品”,可以买卖,一旦这个“商品”失去价值,就可以放眼其它的“商品”了。而对创业者来说,企业就是事业,是未来,他们看重的是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渴望企业做大,做成功。企业的成功就是他们人生的成功。资本,对于创业者来说,即爱又恨。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末,随着ERP(企业资源计划)的概念来到中国,国内企业面对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的高层们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三个愿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完善管理机制,完全寄托在了ERP之上。于是.接下来便出现了各行各业蜂拥上线ERP的一幕:一时间国内的ERP项目狼烟四起,向ERP要“管理”、要“效益”的呼声不绝于耳。但是,几年时间过去了,企业花费了上百万,甚至几千万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