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明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期,明代的中国,在政治上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的晚期,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结构都发生了与历朝相比极为深刻的变化,可以将这段时期看作是中国古代史的一个转折点。在这段三百余年的历史中,由于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同时还有统治者颁布的各种经济政令和推行的种种改革,整个明朝的经济呈现鼎盛之势。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当时的货币政策,明朝时推行的货币制度主要是白银、铜钱和纸钞。由于历史原因的限制,与今天世界各国流行的信用货币制度相比,自然有众多的局限性。但设想一下,如果明朝实行了现今的信用货币制度,那么明朝的历史甚至中国的历史或许会改写。  相似文献   

2.
澳门货币制度的演变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澳门自开埠后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并没有自己的货币,民间交易除了使用各银行号发行的凭单外,主要由埠外货币填补这一空缺。进入19世纪,墨西哥银元逐渐占据优势成为主要的商业汇兑货币;随着成立于1865年的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的日益强大,其发行的港元钞票迅速在粤港...  相似文献   

3.
《新财富》2003,(7):30-30
近来,许多经济学家和政府决策者呼吁中国应对人民币重新估值,其中日本财长盐川正十朗的呼声最大,“中国将人民币维持在弱势水平上以增强出口竞争力,使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加大,并引起全球通缩,日本旨在有秩序,有效地刺激世界经济增长并扭转全球通缩的政策,都必须包括人民币汇率调整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4.
苏迅 《商》2013,(18):171-171
我国的货币制度建设开始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国家对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货币制度的管理,由控制到放松经历了两次大的“放松”。目前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中也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为了促进金融机构健康地地运行,使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能够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加强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两大体系间的沟通。本文主要论述我国货币政策的发展现状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国际货币制度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一系列共同标准、国际协议、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和由此产生的协调机制的总称。近代国际货币制度历经了金本位制到以美元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的过程。现行国际货币制度是无本位制,即没有真正的世界货币。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世界各国都在谋求一种更为合理的货币制度。亚投行的建立或将引领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和频繁爆发,货币制度以及国际储备已经成为金融界热议的焦点问题,本文尝试从国际货币制度沿革入手,分析历次货币制度的利弊问题.  相似文献   

7.
信用货币制度下是近些年国家倍为推崇的金融制度,在该制度下保持货币购买力的稳定需要政府机关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手段。本文在分析货币购买力及信用货币制度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保持保持购买力所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强化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对Dowrick和Rogers框架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构建了在一个框架中同时分析新古典收敛机制和新增长收敛机制的修正Dowrick和Rogers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1-2005年期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既有新古典收敛机制的作用,同时也有新增长收敛机制的作用。但是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收敛机制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作为东亚货币合作不可或缺的参与者,与其他东亚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趋同走势是东亚货币一体化的有利条件之一。在同时允许非对称收敛速度和收敛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结构变化,且令结构变化的形式、个数和时点均内生决定的情况下,对1978—2011年中国与十个东亚国家之间的经济收敛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中国仅与日本、印尼和泰国存在经济收敛,且收敛速度存在非对称特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金融、贸易和人力资本角度考察了经济收敛的成因,并给出东亚货币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贯彻新时期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之一.本文使用校准后的城市卫星灯光数据,从空间收敛的视角来分析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演变特征.结果显示,在考虑空间互动关系的前提下,中国城市经济增长总体上存在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基于不同空间权重的估计结果都支持了这一结论.基于空间溢出的学习效应、分享效应、竞争效应等是不同城市实现经济收敛的内在机制.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过去的20年中,城市群收敛并不是中国俱乐部收敛的普遍现象,俱乐部收敛仅出现在相对富裕的城市群内.但高铁开通后,大多城市群的表现发生了逆转,经济增长基本呈现出收敛的趋势.本文的研究从一个更为客观的视角评估了中国城市层面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特征,对当前中国城市群发展战略以及高铁在中国经济的作用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白俊红  刘怡 《财贸经济》2020,(1):96-109
本文在理论分析市场整合影响区域创新空间收敛内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价格指数法测算了中国区域的市场整合程度,并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空间β收敛模型,实证检验了市场整合对区域创新空间收敛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区域创新不存在绝对β收敛,但存在条件β收敛,而且由于当前阶段“极化效应”占据主导地位,市场整合加剧了区域创新的空间发散;更换空间权重以后,这一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市场整合通过影响创新要素的流动,对区域创新的空间收敛产生影响。本文结论为市场整合促进中国区域创新的协调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关于煤电之争,煤有煤的道理,电有电的想法,我们关注的不是争论本身,而是想知道到底是哪些因素制约着煤炭工业的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以经济增长文献中的收敛性理论为基础,本文对中国30个省市间的经济增长,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划为1952-1978年和1979-2010年两个时段以及沿海和内陆两个地区,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论认为地区间不存在显著的绝对收敛,且地区因素使经济无法达到条件收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收敛成因及其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自1984年以来首次出现巨额逆差,2005年逆差继续存在,但发生大幅收敛.2004~2005年间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波动使不同贸易品种、国内国际区域市场、贸易方式等受到影响;2005年相对于2004年对外贸易差额的变化,其对外贸易差额变动的一些规律性特点,对未来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差额变动趋势作出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加入市场化进程因素,研究中国各省份经济的收敛情况。在继续扩展了MRW模型的基础上,分别选用财政补贴的GDP比重和各省份的市场化指数作为市场化程度的代表变量进行了实证面板数据分析。结果是在不同的收敛假设下,我国不同省份间依旧不存在收敛现象,哪怕控制了一些异质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胡广 《商》2014,(28):191-191
通过空间经济计量学经济收敛分析方法,以1990—2012年中国30个省份、21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1378个县为基础,就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展开讨论。运用MorangI、LM—Error、LM—Lag及稳健LM—Error、稳 健LM—Lag检验分别探讨中国省、市、县级经济的空间相关性及其表现形式。计量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经济存在显著的绝对母收敛和条件β收敛,空间因素在区域经济增长与收敛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最后,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收敛性是新古典增长理论做出的关键性预测,但是国内相关文献测算的收敛速度普遍偏高。文章通过慎重选取控制变量,同时考虑空间相关性和控制变量间可能存在的共线性,在提取主成分的基础上估计空间面板模型,得到的收敛速度仅为2.36%。这一结果既与国外文献的经验值更为接近,也与我国的经济现实更为相符。这启示我们,在研究经济增长的收敛机制时,既要慎重选择有关的控制变量,也要恰当地选择模型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大连五惠路地下通道工程监测项目,通过大量的洞内净空收敛现场监测,绘出两洞口断面净空收敛量变化曲线与收敛量变化速率曲线,验证了净空收敛控制隧道围岩稳定的重要性,并通过对不同变化曲线进行分析,获得了隧道洞体稳定性的动态信息用以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20.
要素收入分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政策价值,长期备受关注。劳动份额演进特征,集中反映收入分配随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是要素分配研究的核心议题。文章基于国际与历史比较视角,发现劳动份额随经济发展阶段提高具有"■型"演进规律,"U型规律"和"要素份额稳定性"都可视为其阶段性特例。据此审视中国要素分配结构变化态势,剖析其问题及成因,并反思其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