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着诸多产业短板,融资困难便是其中之一,以国有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为主体推动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依然受到传统融资方式的掣肘。本文从新能源产业融资现状出发,研究在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产业基地建设中,政府与企业采取PPP融资模式的可行性及风险识别,并提出力保PPP融资模式顺利推行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因此,要为新能源产业相关的市场主体建立一个良性的、面向市场的投融资环境和金融支持体系:加大商业银行对新能源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专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资金的政策性金融组织;组建新能源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与产业投资基金;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引导作用,拓宽新能源产业融资渠道;推进与新能源相关的金融资源创新,实现新能源和金融创新的双赢;等等.  相似文献   

3.
新能源战略下银行信贷经营策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处于下行周期,为此,各国大多推出经济振兴计划,其中新能源产业被置于重要地位.今年以来,我国政府积极出台扶持新能源产业政策,为新能源产业创造发展良机的同时,也为银行发展提供新的业务增长点.本文结合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情况,辩证分析了银行信贷进入新能源领域的风险和机遇,认为银行应该分阶段、有选择性地进入新能源产业,取得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卜强  冯黎 《甘肃金融》2016,(7):17-18
文章介绍了酒泉市新能源发展现状和成效,分析了新常态下金融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产业政策波动累及经济发展全局、产业协同高效运转格局仍未形成、行业发展固有矛盾仍难有效纾解、新能源产业本土化程度显著不足、对外送线路和外部环境依赖过高等困境,提出了认真研判明确新能源政策趋势、牢固树立新能源优先发展思路、立足实际促进本土产业升级换代等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得到了世界的高度重视,黑龙江省有着天然丰富的新能资源,但新能源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中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由于新能源产业具有风险大、周期长、投资多的特点,金融机构对新能源产业的信贷投入非常谨慎,新能源产业融资问题还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引导舆论导向,银行间通力合作,完善资本市场,创新金融产品等措施来解决.  相似文献   

6.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对于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针对新能源产业已出台多项税收激励政策,但这种支持并未形成制度体系。有鉴于此,本文针对我国现行有关能源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缺失与不足,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提出引导和激励新能源产业投资、生产、研发及消费等环节的税收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产业投资基金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的不可或缺的融资和投资工具。在十二五的新形势下,一方面国家在行业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发展新能源行业,另一方面又在“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对产业投资基金进行了认可和鼓励。产业投资基金以其特有的优势,将在十二五的新背景下,促进新能源行业的行业整合,成为新能源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推动器。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资源缺乏的瓶颈,因此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但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得到资本市场的充分支持。针对上述情况,笔者首先分析我国新能源产业目前利用资本市场发展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然后进一步分析资本市场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必要性,最后从规范资本市场制度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并进行相应的经济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9.
能源危机和低碳经济促使我国新能源发展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但随之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投入这一新兴产业也面临较大风险。因此金融机构对新能源产业的信贷投入非常谨慎.新能源产业融资问题还需要政府加大政策、资金等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创新融资产品、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来解决。  相似文献   

10.
郝丽娜 《财会学习》2020,(13):166-167
新能源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发展战略性新兴企业也是世界对于科技发展的重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对资源可以再利用,还可以保护环境。虽然我国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没有形成体系的税收支持政策并没有对其产生很多的任何有利影响。所以本文通过对我国新能源产业税收支持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湖南省株洲市根据国家《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和《湖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强化政策扶持,依托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前沿研发,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努力将株洲市打造成全国先进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新能源应用示范城市,为株洲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王梓 《时代金融》2012,(15):154-155
针对保定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金融支持问题的调研,通过分析银行贷款等方面的金融支持渠道,寻求并提出解决保定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方案,通过完善金融支持体系,使新能源产业真正成为保定市经济发展的绿色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绿色金融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科学评价绿色金融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支持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37家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DEA-Malmquist模型分析新能源产业2016-2020年的绿色金融支持效率及其动态变化。并在此基础上,采用Tobit模型定量分析影响绿色金融支持效率的相关因素。研究表明,纯技术效率水平低下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成本费用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对绿色金融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其影响是负面的。最后,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四点建议,即增强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优化资本结构和加快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王梓 《云南金融》2012,(5X):154-155
针对保定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金融支持问题的调研,通过分析银行贷款等方面的金融支持渠道,寻求并提出解决保定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方案,通过完善金融支持体系,使新能源产业真正成为保定市经济发展的绿色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衰退之际,各国都在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引擎走出目前的困境,我们看到,从奥巴马能源到中国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从巴菲特到私募基金,“新能源”被寄予厚望,成为第四次技术革命的代表产业。本文将从能源结构调整的角度,探讨新能源产业变迁过程中,产业投资和商业银行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蒋震 《税务研究》2012,(6):8-11
本文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重点作为研究起点,以其产业发展各个阶段的成本特征为基础,分析了税收制度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机制。根据这个机制,本文提出了未来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7.
新能源产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但如何运用金融支持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归纳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金融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以甘肃省为研究对象,选取2002-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影响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金融规模扩大、金融结构的改善及金融效率的提高均能促进甘肃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最后,本文依据实证分析结果,结合"一带一路"背景,提出优化金融支持甘肃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潘荣 《会计师》2023,(24):26-28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不断调整,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和减少碳排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各路资本不断涌入新能源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张,新能源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概述了新能源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分析了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能源企业的财务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我国新能源储能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试图从产业环境和政府政策角度出发,改进并运用SCP框架,对当前我国新能源储能产业环境、市场结构、运营商策略行为、市场绩效以及储能产业政策进行综合分析。分析表明,目前我国新能源储能产业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的国家重视力度不够、产业集中度过高、进入壁垒大、投资回报机制不健全技术人才缺乏、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不足及产业规模偏小等问题,因此只有发现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才能为储能产业的高效、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相关建议并制定出我国新能源储能产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魏吉华  肖青 《财政监督》2022,(16):87-92
面对气候变化日益严重的现状,我国正式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目标,并基于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以光伏和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财政政策的支持。本文审视我国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的现状及问题,提出财政政策优化路径,以期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