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失衡直接导致了中美贸易的失衡以及中国在中心—外围模式中的权利和义务的失衡。这种失衡通过国际货币体系与中国经济结构影响人民币汇率,导致人民币汇率失衡,进而导致我国面临国际收支风险,潜伏着货币危机的风险。本文主要分析这种失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流动性过剩是当前我国货币运行的基本特征。在过剩流动性的推动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内外结构性失衡状况表现越来越突出,致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处于两难之中。基于这种经济结构内外失衡格局下,本文从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理论分析入手,深入剖析了当前我国货币政策运行的内外环境以及面临的困境。最后指出了开放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未来走向应从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和加快推动金融市场建设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正>自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全球已先后出现数次经济和金融危机,影响范围和冲击幅度呈愈演愈烈之势。在新兴经济体国家不断崛起的世界经济金融格局下,以美元作为主要支付、计价和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所产生的全球失衡问题不断放大。为保障全球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国际货币体系变革已然到来。本文通过回顾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历程,提出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或是一种可行的改革路径,而人民币国际化则是助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2007年,不断加剧的全球流动性过剩成为经济学家和国际机构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与之相关的全球资产价格上涨和金融市场泡沫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追溯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根源,主要是美元泛滥导致的美国投资一储蓄缺口不断放大,以经常项目持续逆差为表现的国际收支失衡日趋严重。在美元作为主导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其他国家基础货币的被动投放导致了全球性的货币泛滥,加上各种金融创新推波助浪,全球流动性过剩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相似文献   

5.
科学总结经验教训 稳步推进金融市场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交往日益加深、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的今天,金融是不能不对外开放的,中国的经济不得不接受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秩序.当前爆发的金融海啸,从直接原因看,是金融衍生品的泡沫和金融监管缺失造成的,但从深层次看,是一个国际储备货币的国家经济失衡将其危机向全球传导的过程.中国的人民币有可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但要从经济结构和金融体制上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6.
全球流动性的规模、结构、流向和币种构成等变化将对全球经济金融发展格局和金融稳定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在对全球流动性概念进行厘清和界定的基础上,分别从理论机制和经验分析的角度探讨不同维度全球流动性对通胀和金融资产价格的差异化影响,分析主要国际货币在全球生产和金融循环体系中的跨境流动对全球金融稳定的影响。结果发现,央行流动性是全球流动性的核心,跨境流动性主要影响他国债务和金融市场稳定,私人资产和跨境流动性的顺周期性变化将放大央行流动性对经济金融体系的影响。欧美等国际货币发行国可以将货币超发成本转嫁给其他国家,经济呈现“高全球流动性、低通胀和高金融资产价格”特点;工业出口国和大宗商品出口国货币跨境使用较少,金融资产价格除受本地流动性影响外,还受跨境流动性影响,波动较大。实体经济货币活性下降、资金分流金融市场、私人非金融部门加杠杆空间下降、新兴经济体出口价格低廉等因素共同作用,弱化了发达经济体央行流动性对通胀的影响。当前全球流动性面临拐点,我国面临的输入性金融风险加大。对此,应搭建系统、全面的流动性统计监测框架,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和政策储备,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竞争压力指数为参照系指出人民币具备亚洲关键货币的潜力,同时拟合一国货币成为关键货币的“一国经济规模、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及其为周边国家和地区提供出口的能力,一国的经济开放程度,一国货币在区域内被接受的程度,一国政府货币金融政策的国际公信力及其同本地区其他成员的政策协调能力,一国货币所面临的内外制度环境”等条件,人民币具备成为亚洲关键货币的条件支撑,为此,我国应积极创造条件推动人民币获取亚洲关键货币地位,包括优化经济结构,建立健全与国际金融体制相适应的金融体系,在两岸四地之间建立货币联盟,继续加强与东盟的金融合作、建立汇率互挂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控制外源性通胀应发挥黄金储备管理的货币调控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国际储备资产结构及其规模调整,对该国基础货币及国内流动性的伸缩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储备资产中黄金储备与外汇储备的构成比例并不合理,静态的黄金储备余额管理方式不能有效地应对国际收支失衡引致的国内货币失衡即通货膨胀问题。缓解经济外部失衡产生的国内流动性过剩压力,稳定人民币的对内与对外价值,需要构建我国黄金储备的比例管理制度,发挥黄金储备动态管理的货币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9.
货币国际化的关键在于货币国际流动循环的构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美元仍然能继续充当国际货币,其必要条件是美元国际循环始终保持有效运行。国际货币载体以商品、技术和金融资产等形式表现出多种循环模式,如当前美元的金融产品主导型。美元国际循环在金融化转型之后,载体已由商品和服务演变为金融产品,回流渠道已由实体部门转为虚拟经济部门,其是否能顺畅取决于货币国际循环中金融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以及结构关系。国债市场在货币国际循环中起到锚定作用,形成锚定效应促进货币循环。一方面,国债直接作为载体而存在;另一方面,能通过形成国债收益率曲线而成为其他金融产品的"锚",所以国债市场是增加金融产品供给的关键。同时,国债市场对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具有稳定性引导作用,促进国际市场对金融产品的需求。鉴于此,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需要重视国债市场对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的锚定效应及其国际货币循环载体的创造功能,从规模、流动性、安全性和开放性等维度促进人民币国债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10.
如何利用好货币互换协议,进而促进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等领域的交易使用,是人民币能否真正成为国际货币的关键所在2013年4月8日,澳总理吉拉德在上海宣布中澳将签署货币直接兑换协议,澳元将成为继美元、日元后第三个与人民币直接兑换的货币。此举旨在绕过美元降低交易成本,并提高澳元/人民币汇率的流动性,这也是中国政府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长远计划的一部分。中澳金融合作的深化  相似文献   

11.
全球金融危机阴云弥漫,现行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再次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事实告诉我们,建立在单一主权国家货币基础上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不再适应世界金融经济的发展。接连召开的G20华盛顿金融峰会和伦敦金融峰会以及后续的金融峰会,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已经并将继续成为重要的议题。一直遵循"韬光养晦、不出头"外交政策的中国这次终于在G20伦敦峰会之前提出了建立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的构想而变得"有所作为"了。这与正在推进的人民币国际化是什么关系?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是否给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某种机遇?这种背景下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否恰当?还存在那些掣肘的因素?人民币国际化如何巧妙地与区域货币合作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很好地结合?本期银行家论坛邀请到几位著名的国际金融问题专家,为我们解读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升值预期的经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量化界定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基础上,通过对有关数据的Granger因果检验和相关分析发现,人民币升值预期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吸引国际投机性资本流入、加速外汇储备累积、加剧流动性过剩及其冲销压力、推动股价上涨等金融方面,对一般商品、劳务价格及房地产价格没有影响,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间接促进作用,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贸易顺差增长,从而缓解内外经济失衡。  相似文献   

13.
跨境人民币结算的资本推手:中委大额融资项目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更加凸显,为提高应对国际货币体系动荡的主动性,保障我国经济金融稳健发展,推动人民币越出国介发挥货币职能成为现实之选.跨境人民币结箅作为主要制度安排应运而生,但其如何发展却需不断探索.中委大额融资项目跨境使用人民币的成功,显示出资本推动的跨境人民币结箅具有金额大、影响广、效率高等特点,是共应该推广的有益方式.  相似文献   

14.
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下,资源进行全球优化配置,进行全球化合作的国家同时获益,收益的递增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全球流动过剩的问题。我国在融入世界的同时经济持续强劲增长,货币流动性上升,同时人民币有较高的升值预期,国际热钱涌入,更加大了我国货币的流动性。本文深入研究了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波动的关系,这对于认清国际金融形势对我国的影响,并采取适当对策稳定宏观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面临着推动人民币走出去,以更好地服务于对外贸易投资、深化对外经济金融交往、扩大改革开放以及维护国际经济金融稳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参与国际经济程度的深化,人民币国际化正在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焦点和实务工作的重点。在这方面,英镑、美元、德国马克、欧元、日元等货币的国际化历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流动性过剩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指的是货币供给超过了货币的有效需求。总体上看,流动性过剩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长期问题,它是我国劳动与资本分配比例失衡和经济结构、区域结构以及市场结构失衡的反映。从现实看,流动性过剩的效应并不完全是负面的,若能有效利用,它可能为我国经济金融的结构性调整提供积极支持。应对流动性过剩,商业银行有以下选择:一是在金融创新基础上,做好主动负债管理;二是拓宽资金投资渠道,改变对贷款的过度依赖;三是拓宽信贷领域,培育消费信贷、中小企业贷款、贸易融资三个市场;四是把握贷款业务发展趋向,调整贷款投放节奏,提高信贷经营管理水平;五是强化资产负债精细管理,处理好流动性与盈利性的协调管理关系;六是大力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不断增强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我国近年金融机构存贷余额、基础货币发行、货币供给及实体货币需求等指标及运行现状考察,指出过剩的流动性已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加剧了我国经济的结构性失衡、资产价格泡沫飞涨、市场风险向银行快速集中,导致央行货币政策调控手段及回旋余地大大下降。流动性过剩根本原因在于美日欧等国长期宽松货币政策;人民币预期升值导致国际热钱大量涌入套值;热钱、外贸外资持续双顺差下的巨额外汇储备,而低储利率下的投资冲动以及近期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筹得的巨额资金也推动了流动性进一步过剩。为防止其进一步恶化为金融危机,我们认为必须加快制度创新,减少外汇占款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转变对廉价要素资源过度依赖的贸易增长模式;将过剩的流动性导入到最需要货币的农村经济发展中去;继续完善金融调控,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收紧流动性。  相似文献   

18.
《金融与市场》2011,(12):21-25
在国际金融动荡、国际市场流动性充裕和我国经济稳步快速发展的格局下,我国面临的短期跨境资本流入压力空前加大。与此同时,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人民币作为对外贸易和直接投资业务的结算货币,人民币开始走出去。在这种背景下,我国面临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压力如何、短期资本流动是否会出现新的特点、短期资本通过哪些渠道跨境流动等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流动性过剩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指的是货币供给超过了货币的有效需求.总体上看,流动性过剩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长期问题,它是我国劳动与资本分配比例失衡和经济结构、区域结构以及市场结构失衡的反映.从现实看,流动性过剩的效应并不完全是负面的,若能有效利用,它可能为我国经济金融的结构性调整提供积极支持.应对流动性过剩,商业银行有以下选择:一是在金融创新基础上,做好主动负债管理;二是拓宽资金投资渠道,改变对贷款的过度依赖;三是拓宽信贷领域,培育消费信贷、中小企业贷款、贸易融资三个市场;四是把握贷款业务发展趋向,调整贷款投放节奏,提高信贷经警管理水平;五是强化资产负债精细管理,处理好流动性与盈利性的协调管理关系;六是大力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不断增强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20.
美元本位制的问题及其可持续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本质上是美元本位制。美元本位制在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同时引发了全球经济失衡、全球流动性过剩以及全球金融动荡等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得到彻底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元本位制是否可持续。本文分析了美元本位制与全球经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美元本位制在短期内仍会持续,但在长期内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进而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