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马克思依据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提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联合劳动理论,它既包括了社会主义劳动的本质特征,又包括了社会主义劳动的具体形式。对于本质特征,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必须努力坚持;对于具体形式,应当依据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创造性地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合作劳动形式既体现了马克思联合劳动理论的本质特征,又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并且成为其他劳动形式变革与发展的方向,因而应当成为我国现阶段联合劳动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生产劳动范畴有两重性,生产的具体劳动和生产的抽象劳动,生产劳动是两者的统一,生产劳动有人类需要性,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三个性,本文由此说明,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服务业,科技产业和信息产业的劳动是生产劳动,用于商品形式转化的活动,用于货币生产的活动,金融和保险等活动不是生产劳动,黄,赌,毒只是人类社会中少数腐朽分子的畸形需要,从事这些产品及其服务的活动,都不是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3.
论劳动资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科学技术还未发展到相当高度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生产力中包括科学的重要论断,提出了"科学劳动"范畴。陈征教授在长期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有关"科学劳动"的基本原理及其重要意义;并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情况,进一步发展了科学劳动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现代科学劳动"的新理论。进一步证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依然具有巨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劳动、价值、分配“三论”新解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科技革命的新形势下,作者结合我国改革实践,从劳动论、劳动价值论分配论三个方面,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进行了再认识,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6.
郭力山 《经济师》2003,(1):41-42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乃至整个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基础理论。深刻认识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掌握其基本原理,对于面对新的历史时期的新问题,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和劳动价值的认识,正确分析和解决因劳动的新的变化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具有多方面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科学劳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现实发生变化了,正确的态度应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科学地认识现实,把握现实,按照马克思启示的方向,对“劳动”加以实事求是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概念应随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改革开放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来不断扩展外延。界定标准是行业的劳动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其内涵包括使用价值规定性、价值增殖规定性和社会规定性。界定的意义是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生产及统计国民收入。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在物质财富的增长中知识和科技的含量势必日益增多,精神产品生产及其再生产的规模将不断扩大,精神产品生产必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动力,以精神产品生产为主导的新兴产业正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21世纪,人们应适时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观念,突破原有的单纯从物质生产,物质经济范畴思考经济发展问题的局限,加快精神产品生产的发展,使之逐步形成产业和规模,必须充分认识经济发展动力由单纯依赖物质资源向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并重的转变,特别应着眼于精神产品生产产业的经济增长和运行。  相似文献   

11.
文章概述了90年代以来理论界在劳动力价值的构成范围、劳动力价值的实现与按劳分配、智力劳动力工资的理论解释问题上提出的许多新的观点并作出了简要的评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还有许多问题,如:劳动力价格背离价值的理论问题,劳动力价格高于价值的现实问题,劳动力的特殊性对劳动力价值的影响等值得深入探讨,以使劳动价值论更好地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  相似文献   

12.
Many economists have questioned the existence of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reducing the value of skilled to unskilled labor, consistent with the assumptions of the labor theory of value.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model to account quantitatively for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reduction—the relation between skills and earnings. The model contains a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graph and a multivariate linear function, which maps time to labor content. We then compare the resulting relative skill coefficients to earnings relative to an unskilled labor reference. The predictions of the model substantially agree with the empirical data.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中,经过劳动力商品交换,劳动力进入生产过程,劳动力使用权分离为雇主手里的劳动力支配使用权和劳动者掌握的劳动力直接使用权.在这里,劳动力支配使用权与劳动力直接使用权分属不同的两个经济主体,因而构成生产劳动过程的不可缺少的内容.应建立承认劳动力直接使用权的企业制度,使其参与利润的分享,变资本雇佣劳动为资本与劳动平等共赢的合作劳动,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劳动新论     
劳动的内涵深奥、复杂,外延很宽泛。笔者首创出三组概念:外化劳动与内化劳动、场内劳动与场外劳动、订制劳动与自主劳动。对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与生产过程、劳动与劳动力,以及工资与利润的性质做了新的阐释,并就劳动(价值)计量问题发表了独特看法。  相似文献   

15.
改善劳动力市场管制的几个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劳动力市场的管制是政府监管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建设及运行、管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探讨了放松对劳动力市场的管制及管制的着力点。笔者认为,政府放松对劳动力市场管制是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及WTO规则的要求,而管制的着力点应主要放在强化制度供给、弥补市场失灵、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Before liberalization in 1991, India had developed exceptionally complex labor regulations which strengthened the bargaining power of unions and increased job security in the formal economy, at the cost of employment. Deregulation and privatization can be expected to strengthen competition, accelerate productivity growth, narrow gaps between formal and informal labor markets outcomes, and weaken union power. Is this happening in post-1991 India? Because India liberalized its economy so recently, and so gradually, it is too early to tell. Key areas of the economy continue to be highly regulated, including labor markets. Yet, there are signs that industrial relations are changing. Increased competition in product markets and dissipation of rents are eroding the protection labor regulations once afforded workers in formal labor markets. In a mor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the same labor regulations that once increased job security, might expose workers to greater risks.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不受限制、无序的人口向城市流动也会带来许多城市问题和社会问题.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许多问题,而转变劳动力转移观念,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也许更能促使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二元经济下劳动力的流动和收入再分配是经济学界长期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从标准的刘易斯模型所体现的经济及制度环境入手建立模型,分析劳动者技能、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再分配三者之间的关系,对照中国当前实际指明问题所在并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妥善处理劳动力流动及再分配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中,中国的社会分工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分工在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创造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慢慢变革着生产关系,产生了许多深层次问题。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唯物辩证地阐述了分工的产生、运动及消灭的运动规律,为我们认识、分析及解决当前的社会分工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国际劳务输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提出扩大国际劳务输出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我国进行国际劳务输出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和发展空间。我国政府应加大国际劳务输出的管理力度,为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另辟新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