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试论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依据新的历史条件,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是为社会生产新价值的劳动,是生产商品--物资产品和服务产品--的劳动,或是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和提供服务的劳动。并提出服务劳动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问题,界定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非生产劳动,阐明了现阶段智力劳动是生产劳动的重要形式及在创造社会财富、生产新价值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劳动价值论的创新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中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合理继承劳动价值论的有效成分,并根据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实际进行科学创新,无疑是当前劳动价值论研究的基本思路。赵学清教授主编的《劳动和劳动价值新论》(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版,以下简称《新论》),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着眼于当代世界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新实践,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首先,《新论》对劳动范畴、当代社会劳动的特点进行了新的概括。著者认…  相似文献   

3.
张友勇 《当代经济》2002,(11):32-33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理论界就深化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发表了不少高见。根据各种不同认识,笔者谈点个人看法,请教于同行。 一、抽象劳动形成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研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依据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提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联合劳动理论,它既包括了社会主义劳动的本质特征,又包括了社会主义劳动的具体形式。对于本质特征,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必须努力坚持;对于具体形式,应当依据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创造性地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合作劳动形式既体现了马克思联合劳动理论的本质特征,又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并且成为其他劳动形式变革与发展的方向,因而应当成为我国现阶段联合劳动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讲话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因此,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研究,搞清这一理论的来龙去脉,把握其精髓,创立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价值论,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指引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外思潮的涌入,促使中国社会劳动群体思想发生变革.在这种全新的历史背景下,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增强社会劳动群体思想凝聚力和民族向心力为己任,引导广大劳动者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劳动正义观是建立在马克思劳动观基础上的科学理论思想,马克思劳动正义观可以从正义和劳动两个方面去解释。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为,人和动物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人能够通过劳动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劳动实践能够不断满足人的需要,而且在人类的历史创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劳动不正义现象的出现,劳动不再让劳动者感到快乐,也不能实现其自身的价值。而马克思主义劳动正义观的实质就是帮助劳动回归本质,使劳动重新成为人类获得幸福的方式,以及实现人的自由自在的全面发展。学习马克思主义劳动正义观的内涵,有助于更好地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劳动成果。  相似文献   

8.
构建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劳动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应用经济学学科,在当今经济学科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我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劳动经济学理论体系并没有形成,这一方面表现为我国的劳动经济学没有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表现为我国的劳动经济学教材没有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理论框架。当前,有关学者正在努力创新我国劳动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但这里有必要强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构建现代劳动经济学中的理论基础地位,或者说应当构建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劳动经济学。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早就指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社会应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作为前进方向。自主联合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体制改革,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自主联合劳动为导向,从制度设计上确立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逐步建立自主联合劳动经济制度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经济制度,消除雇佣劳动制度的残余。本文对这一新经济制度作了初步构思和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0.
管理劳动与商品价值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管理劳动的价值创造问题的研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作深入研究的内容之一。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生产劳动的两层含义的界定中,可推出马克思关于警理劳动也创造价值的结论。以及今天必须充分肯定这一结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科学劳动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征 《经济学家》2004,(2):4-11
本文在研究科学劳动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由科学劳动发展为现代科学劳动的新概念,分析了现代科学劳动一系列基本原理,指出它是当代劳动价值论的本质范畴和核心理论,是“对事实的全部理解的基础”,象劳动二重性那样,成为发展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劳动力市场就业信息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侠  李济 《经济与管理》2008,22(8):87-90
劳动力市场是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低下,社会运行成本加大,为此,需要从政府、劳动力市场、企业、求职者四个方面优化劳动力市场就业信息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分析了《劳动合同法》对经济和就业的影响,认为实施《劳动合同法》从长期来看有利于调整我国目前被扭曲的收入分配格局,有利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同时,《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不会严重损害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不会增加正规企业的劳动成本,也不会严重加剧失业。但《劳动合同法》对经济社会的最终影响还要靠时间来检验。  相似文献   

14.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它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消亡的一般规律。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关于劳动力商品和剩余价值的范畴,不仅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流动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条件和必然要求。劳动力只有通过流动,才能使劳动力资源和其他生产要素实现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也能缓解结构性失业矛盾,有利于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劳动力的流动也日益活跃。相比较而言,东北地区的劳动力流动却依然比较滞缓。文章对东北地区劳动力在产业间、行业间、区域内和跨地区(省际间)的流动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就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如何通过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理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本身具有创造性和革命性两个层面,通过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造性和革命性使我们认识到经济学家在理论创作过程中是不可能超越价值判断的。  相似文献   

17.
对马克思按分配原则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仅是剩余价值的理论基础和分析资本主义分配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是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逻辑起点。只是以往我们对按劳分配原则的最本质的含义理解不够透彻。实质上,应该说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原则最本质的内容包括三点,即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以劳动量的大小为依据,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承认能力本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原则,仍然没有偏离这三点本质的含义,但已经有了新的特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8.
劳动、价值、分配“三论”新解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科技革命的新形势下,作者结合我国改革实践,从劳动论、劳动价值论分配论三个方面,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进行了再认识,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9.
我们认为,马克思没有提出所谓的"一般生产劳动"范畴.全世界经济学界对于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百年误解都源于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误读.由此,可以得到三个"无关论":(1)生产劳动理论与劳动价值理论无关;(2)生产劳动理论与国民经济核算理论无关;(3)生产劳动理论与三次产业划分理论无关.  相似文献   

20.
关于集体经济的若干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力产权”的涵不应是“劳动力拥有资本产权”,而应是“摆脱了附属地位的劳动者对自己劳动力的拥有”。改革使劳动者拥有自己的劳动力,但这不是集体企业产权改革的内容,不能用“劳动力产权”论指导集体企业的产权改革。“劳动力资本”将不能兼存的两个事物扯在一起,可能根本破坏市场秩序。集体企业改革采用股份合作制形式,解决了传统集体企业产权虚置的问题,但也在企业的公有性质中加入了私有因素。这决定了改革后的集体企业可以参加市场竞争,但在内部又具有互助共济性质。集体经济难以成为市场经济下的基本经济形态,但可发挥帮助和扶持社会弱势群体,执行政府社会福利政策的长处与优点。不应认为集体经济所占比重越高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