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离传说中的世界末日(2012年12月21日)还有六天,北京冬日的严寒也阻止不了人门涌入耐克商店抢购的热情.受全场五折广告吸引,北京枫蓝国际商场耐克专卖店里人头攒动,货架上的鞋很快被抢完,服装也只剩下一些断码的款式.对面李宁专卖店也在打折,却冷冷清清. "一切皆有可能."这句曾经的广告语,似乎正在成为李宁公司扑朔迷离命运的写照.四年前,随着李宁自己在北京奥运会上的一飞冲天,李宁的品牌价值也攀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受益于北京奥运会营销攻势,中国市场上,李宁销售额首次超过了阿迪达斯.四年后,匹克有意与李宁重组的消息却传得沸沸扬扬.这让换帅不久,依然处于困顿中的李宁公司,再次坐到了风口浪尖上.  相似文献   

2.
耐克是谁?恐怕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风行世界的"小勾勾",李宁是谁?本来在中国也有人可能不认识,可是,李宁公司的形象代言人李宁先生在奥运会的腾飞点火,.一下子,李宁的.品牌形象就传遍了全中国乃至世界.耐克和李宁都是体育用品的高端品牌,产品都是从头到脚的系列展示,而且,我们可以看到,从08奥运开始,李宁注定也将和耐克一样会成为奥会的主赞助商,一起出现在世界的面前.这两个品牌都是很优秀的商标品牌,这个优秀是在体育用品之中,也是在爱好体育的爱好者之中.一个是如日中天,一个是势不可挡,我在研究这两个品牌发展的同时,倒突然有一些不合时宜的品牌断想,这两者不是一个时代的企业,不是一个国家,也不是采用一个同样的经营模式,这两者应当说是竞争对手(对于李宁而言,仅以中国市场)的品牌战略会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  相似文献   

3.
木易 《英才》2000,(12)
1988年12月16日,广东深圳体育馆,“体操王子”李宁以一曲《难说再见》正式宣布退出体坛。退役后的李宁,没有像当时许多退役的运动员一样出国当教练或留学,而是走上了另一条艰难的争金夺银之路——经商。“中国龙”扬威悉尼从拍健力宝广告开始,李宁逐渐步入商界。1989年,他出任“健力宝”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三年后,虽然在商海春风得意,健力宝的产品畅销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李宁却始终惦记着体育产业,他说:“外国运动员大多穿着自己国家  相似文献   

4.
今年,有两个好消息让我深有感触,一是据李宁公司2009年的财报显示,在中国市场经历接连被对手超越的尴尬后,李宁公司终于赢得了翻身的第一战,市场份额已超过阿迪达斯,仅次于耐克;二是日前吉利收购沃尔沃,并交割完成。  相似文献   

5.
刘祯 《企业研究》2013,(7):28-29
李宁过去十年的定位失误在于,李宁是在学习耐克,李宁同样也会说"一切皆有可能"、"让改变发生",但并没有学到耐克的精髓,在定位上,耐克是"装"普拉达、做耐克,而李宁则是"装"普拉达、做也普拉达,李宁把自己真正当成了普拉达。  相似文献   

6.
崔玲 《中国企业家》2015,(Z1):60-62
阿迪达斯低估了中国政府振兴足球的决心在校园足球市场,阿迪达斯与耐克的较量还在继续中国足球永远像是一部刺激的悬念大片,不到最后一刻不知结局。在2015年亚洲杯上,中国队小组赛三战全胜,是亚洲杯小组赛历史最好成绩,这瞬间让中国男足的商业价值“爆棚”。当去年底,耐克用12年10亿元人民币的球衣赞助签下国足的时候,曾有人调侃,国足水平之烂,卖出这个价,简直是赚大了。但是,当小组赛中的国足屡战屡胜,耐克的LOGO随之曝光率激增时,又有  相似文献   

7.
《东方企业家》2008,(7):108-111
作为中国本土第一体育品牌,李宁身处这样一个市场:前有几乎无法逾越的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后有穷追不舍的安踏、匹克等国内品牌。如何在这场追逐赛中保持自己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李宁希望自己的品牌保有年轻化,但是其在表达方向、传播品牌的一些具体战术执行方面却出现了错误,包括像“90后”这种提法让大家产生一个误解,以为李宁放弃了“70后”、“80”后  相似文献   

9.
(2010年3月24日)李宁一直是中国体育用品市场龙头,直到2003年首次被耐克超过,2004年又被阿迪达斯超越。今年财报显示,李宁公司的核心品牌李宁2009年销售额比2008年成长21.1%至人民币76.9亿元,超过阿迪达斯在内地的销售额70亿元,夺回亚军之位。  相似文献   

10.
孙丰国 《经营者》2004,(9):148-150
在中国,李宁代表着两个概念。一个是“体操王子”,另一个是中国体育用品第一品牌的“李宁”。在这两者之间,“体操王子”李宁亲手造就了体育品牌“李宁”,而体育品牌“李宁”也为“体操王子”李宁提供了全新的竞争舞台,使他穿着西装也能找到在赛场上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李宁有担当     
虞立琪 《中外管理》2008,(10):68-69
1980年代,李宁是时代符号。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李宁重新成为焦点。从体操王子到落马王子再到点火英雄,李宁用自己的“担当”成就了自己的传奇。时下多事之秋,本土品牌再陷信任危机,我们更加呼唤中国企业中能有勇敢的“担当者”!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体育用品市场现状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2008年的临近,国际体育用品巨头在中国市场的争夺日益激烈.阿迪达斯高调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战略合作伙伴,并成立中国有限公司;耐克也在中国成立新公司,调整了对中国市场的政策,把在中国市场的第一竞争对手从阿迪达斯转向了李宁,从而拉开了重新分割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的新一轮拉锯战.在国外强势品牌的竞争压力下,如何创立和维护自己的品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是中国体育用品生产企业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挑战品牌困惑——李宁品牌的重塑管理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一个公司都梦想着拥有一个强大的品牌。拥有一个强大的品牌,就等于拥有一座金山。凡善于经营品牌者,必充分挖掘其品牌的核心价值,塑造其品牌的独特个性,给自己的品牌一个明确的定位,从而向消费者传达出清晰连续的品牌形象,以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李宁牌成功因素在中国体育用品市场,李宁公司的单一品品牌——李宁牌经历了一个非常成功的发展阶段,自1995年起成为中国第一个体育用品品牌,市场占有率连续7年居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第一位。纵观李宁牌发展史,创业者李宁的“名人效应”、特许经营和专卖体系、体育赞助、广告、价格、设计开发、营销…  相似文献   

14.
中国鞋业的第一个驰名商标,旅游运动鞋连续十年列市场销量第一位,2001年的品牌价值就达到了100亿……这一切足以描述一个国企的辉煌历程.但是,随着耐克等国外知名品牌的进入,国内李宁、安踏等运动品牌的崛起,双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其品牌形象老化,新产品推出速度慢,产品没有个性等问题逐渐显现,品牌经营似乎迷失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物流科技》2010,33(6):I0004-I0005
李宁运动品牌是运动服装市场上的巨头。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李宁点燃了北京奥运的星星之火;世锦赛上。“李宁”的运动装穿在了世锦赛冠军“西班牙”男篮全体队员的身上;NBA赛场中,纵横联盟近十载的“大鲨鱼”奥尼尔也成为其品牌代言人……即使如此,李宁却并不如意。  相似文献   

16.
当全世界篮球迷对身穿李宁牌的西班牙男篮在世锦赛神奇夺冠还记忆犹存的时候,1月11日,李宁品牌又签下了一支世界冠军队——雅典奥运会冠军阿根廷男篮,而且在今后的六年中,包括阿根廷男女篮在内的阿根廷篮球各支“国字号”胸前将统统“标配”李宁品牌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崔玲  肖南 《中国企业家》2015,(1):52-61,9
在耐克、李宁等都曾折戟沉沙的中国市场,为什么迪卡侬却一不怕衰退二不怕电商呢对于迪卡侬大中华区副总裁、地产部总监邸百航来说,这一天,显然等得太久。2014年12月20日,迪卡侬重庆店试营业,创下了迪卡侬大中华区单店开业当日销售纪录。早在2003年法国体育连锁品牌迪卡侬就进入中国,2007年,迪卡侬就已入驻西南地区。在成都布局之后,重庆就成为了迪卡侬"西进"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动向公司起初仅为李宁公司的一个专注于做kappa的品牌代理的子公司。2005年从李宁公司独立出来后,2006年从kappa的母公司BasicNet集团手中买断品牌在中国内地以及澳门的永久使用权和经营权,并在之后快速发展,在两寡头(耐克、阿迪达斯)、多巨头的中国运动服饰行业中获得一席之地。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离不开中国动向轻资产战略的成功运营。  相似文献   

19.
许正 《英才》2014,(11):94-94
李宁公司2012年亏损接近20亿。2014上半年亏损5.9亿。而就在不久的2009年李宁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额还超过了阿迪达斯。2010年6月底,李宁提出"品牌重塑"计划,并做出了"90后李宁"的新客户选择,事实证明这只是没有经过市场验证的一厢情愿。李宁一直在正面和阿迪、耐克进行竞争,迫于压力为迎合90后做出改变,但价位虚高,设计无新意,在技术创新领域没有深耕细作的厚积薄发,就指望新的消费群体认同李宁为国际一线品牌未免草率。  相似文献   

20.
安踏成立31年来,丁世忠不恋过往,在“未来成为谁”这条路上,不停奔跑。曾经那句“不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的目标,已然实现了一半。根据安踏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安踏集团营收259.69亿元,收入体量相当于相同报告期内1.1个耐克中国、2.1个李宁公司、2.13个阿迪达斯中国。经过30年努力,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终于打破耐克、阿迪双寡头格局,带领安踏登顶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