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智慧 《价值工程》2011,30(17):136-137
在以历史成本计量资产价值的情况下,资产减值损失只有在相关资产发生转让、出售等时才予以确认,其结果是会计报表所反映的资产价值和净利润等均被高估,从而导致财务会计报告难以真实地反映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本文在对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发展的基础上,比较了我国资产减值会计与国际惯例的差异,对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发展进行思考,阐述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不得高估资产,防止不实信息误导投资者对企业资源做出错误的判断.为满足这一要求,财务会计要确认资产在持有期间发生的减值,并以计提减值后的摊余价值在报表中列示,反映资产的现实价值.由于资产减值的计量存在较大的弹性,经常被企业用以进行报表利润操控.国家虽然规定上市公司建立资产减值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从控制的角度,探讨如何搭建资产减值内部控制制度,保障资产减值会计政策得以规范执行,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加可靠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3.
财政部2006年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资产减值的确认、计提直至转回应是完整的资产计价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本文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有关资产减值转回的规定进行比较分析,对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进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4.
一、规范资产减值原始凭证的意义 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之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对各项资产减值的规定散见于各个独立的具体会计准则之中,对于很多具体问题没有详细统一的规定,会计实务中存在着企业主观随意计提减值准备的现象。财务会计的基本程序是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而确认和计量的原始资料是原始凭证,若不对资产减值原始凭证进行规范,势必会造成资产减值确认、计量的无序状态,最终影响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5.
黎明  党玉芳 《财会通讯》2009,(7):131-133
财政部2006年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资产减值的确认、计提直至转回应是完整的资产计价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本文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有关“资产减值转回”的规定进行比较分析,对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进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6.
固定资产减值引起新会计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的运用,对我国传统会计观念造成很大冲击,它将引发许多新会计问题。一、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依据现代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建立在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上的会计信息,其决策有用性正日益受到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质疑。因此,近年,无论是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还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在努力围绕  相似文献   

7.
张伟 《民营科技》2014,(3):272-272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等相关会计准则,这些准则详细地规范了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力求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的质量,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会对会计利润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8.
长期资产减值会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虹 《财会通讯》2008,(5):42-44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就长期资产减值理论依据、确认与计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对资产减值会计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有助于把握资产减值会计的实质,对企业提高资产质量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资产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而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一直是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对企业的利润有直接影响。对资产进行正确的确认和计量,对于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正确反映当前资产状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资产减值处理面临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完善路径,以期提升中小企业的资产减值会计处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资产减值被直观理解为资产价值下降,但会计上确认资产减值并非如此。本文从资本保全角度出发,揭示了资产减值首先是为了调整资本的补偿金额。当资产减值确认时,其计量又与价值计量保持一致,因此又表现出价值计量的结果。会计准则在对资产减值的规范中也体现了资本保全与价值计量交叉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我国资产减值准则现有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喻梅 《企业导报》2009,(8):105-106
新准则结合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实际,对各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了全面规范,这一变化将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和资产价值产生重大影响。对资产减值准则的存在的相关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加强对资产减值会计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资产减值会计的基础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减值会计,就是通过对资产减值的确认与计量,来真实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以对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资产价值的减损及时进行补偿,保护企业资产价值的完整性,维护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可收回价值低于账面价值,资产减值已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正确理解,因此成为真实性审计的重要内容。资产减值的测试应收集三方面的审计证据:是否存在资产减值迹象的证据,资产可收回价值的证据以及对现金产出单位进行认定的证据。资产减值会计记录的审计检查目的是评价资产帐面价值的真实性,应从资产减值的确认和冲回两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4.
根据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当资产发生减值时,财务会计应该正确反映资产的减值。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会有效遏制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保证了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比性。新会计准则更明确规范了资产减值的处理,明确规范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资产组的认定及其减值的处理、商誉的减值测试与处理以及有关资产减值的披露等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关于减值会计的基本概念、确认和计量等问题的差异为研究起点,以固定资产会计为核心,对现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关系及减值会计与固定资产折旧会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浅议资产减值会计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遗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企业界普遍存在着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因此,企业通过确认资产减值,可将长期积累的不良资产泡沫予以消化,提高资产的质量,使资产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同时,通过确认资产减值,还可使企业减少当期应纳税额,增加自身积累,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另外,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中通过确认资产减值,可使利益相关者相信企业资产已得到优化,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更具信心,但是,对企业资产减值会计核算只有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有关会计制度中作了少数几项特殊的规定,并未作出全面系统的规范,形成独立的资产减值准则,特别突出的是对资产减值确认与计量范围及基础尚未形成明确一致的共识,导致在会计实务中缺乏可操作性,为此,有必要对资产减值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推出资产减值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关于减值会计的基本概念、确认和计量等问题的差异为研究起点,以固定资产会计为核心,对现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关系及减值会计与固定资产折旧会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资产减值会计相关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务会计的目标在于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相关信息。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会计理论强调成本的状况,代之以价值为中心的计量模式,资产减值会计也就应运而生了。但长期以来,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界普遍存在着高估资产的现象。一些价值严重减损的资产没有进行相应的会计调整,导致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着虚夸资产和利润的现象,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与经济事实相背离,会计信息失真。目前对企业资产减值会计核算,只在《企业会计准则》和有关会计制度中做了几项特殊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资产减值会计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试图就新资产减值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和旧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范围、确认时间、确认基础、计量模式、减值损失转回和信息披露等相关规定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我国资产减值会计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计量中可回收金额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资产减值会计涉及的计量属性会计计量是财务会计的一个基本和核心环节,按现代资产计量理论的要求, 应从完整的时空观来反映企业的价值状况,就时间的角度,会计计量分为初始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