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为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的转折之年,国民经济增幅由上升趋势转为下降趋势。自一季度开始增速逐季放慢的态势十分明显,但全年经济增长仍将达到10%左右。为防止经济增长下滑过快,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对宏观经济政策做了微调,调控目标由"两防"转为"一保一控"。展望2009年,宏观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加严峻,经济增幅将会继续向下调整。  相似文献   

2.
挑战与对策——2008年宏观经济回顾及2009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外部环境持续恶化,国内需求也出现"拐点性变化",再加上重大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导致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显著调整.全年经济增长呈逐季放慢的态势,中期增长趋势由上升转为下降,特别是下半年后,宏观经济调整幅度显著加大,逼近8%的政府调控底线.  相似文献   

3.
2012年上半年经济数据降声一片,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中央政府将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由“防通胀”转为“稳增长”,出台了一系列促增长的宏观政策.地方政府响积极应,陆续公布了以投资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为主要模式的大规模投资规划.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这种模式的特征及其可能引起的地方债务扩大、产能过剩、投资泡沫、低效益投资风险等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4.
赵珍 《新疆财会》2009,(4):21-24
一、我国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自2008年4季度起,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由上升转为下降趋势。国内多数人认为我国经济的下滑足由全球金融危机引起的,而实际上,世界经济的此次下滑,次贷危机和商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短期冲击只是其原因之一,而主要是周期性调整叠加所致,由此,我国经济的运行低迷也是由于内因我国经济周期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全球金融危机引起的国际市场需求明显下滑的影响只是加大了我国经济周期调整中的下滑速度,使我国经济周期变化的特征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经济方针,也是今后十几年经济工作的重点。生产资料流通企业也要实现这一转变。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着眼点--经营方式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 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目前较为普遍的理解是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理解为扩大再生产方式的转变,又理解为经营方式转变,就是由粗放型的经营方式向集约的经营方式转变。 当前生产资料经营的粗放型在宏观上主要表现为:1、流通组织结构的落后使规模经济效益、技术创新效益、现代管理效益低下;2、物流设施的落后使生产资料在物流过程…  相似文献   

6.
王静  王雨薇  邓拓 《价值工程》2021,40(26):17-19
根据疫情期间的经济数据,从经济总量、用电量、对外贸易、交通运输、消费、固定资产投资、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分析了疫情对吉林省经济的影响.同时,结合国内经济发展趋势与吉林省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依据"吉林全面振兴"目标的提出,预测了吉林省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增长状况.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是否存在着持续稳定的促进作用,即检验其瓶颈效应是否存在,通过构建以地区经济增长为被解释变量、数字经济为解释变量和科技水平为控制变量的面板平滑迁移(PLSTR)模型,并利用2011至2020年间浙江省11个地(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与其经济增长呈非线性关系。其中,数字建设和数字应用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由负转向正,而数字服务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则由正转为负。(2)数字服务对地区经济增长存在门槛效应。当数字服务达到一定规模时,其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将产生瓶颈效应。目前,除衢州、舟山和丽水外,浙江省大多数地(市)数字服务水平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已趋饱和。因此,数字经济的先发地区和后发地区要实施有差别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战略,前者要以数字建设、数字应用和研发投入为核心,而后者要以数字建设、数字服务和数字应用三者协同为核心。  相似文献   

8.
1.一季度GDP同比增长8.1%,增幅比1999年第四季度提高1.9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1%。经济增长是否从此进入新一轮的景气状态,尚待观察。从1998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增长的过程来看,国债投资明显地刺激了经济增长,并有一定的时滞效应。当这种效应逐步消失时,经济增长速度将出现下滑的态势。1999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呈现了逐渐降低的过程,2000年一季度经济增长的态势能否维持,关键仍在于国债投资能否活跃整个社会的投资,使社会投资进入持续增长状态。 2.一季度不包括城乡集体和个体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5%,比1999年第四季度  相似文献   

9.
如绝大多数经济预测机构在1999年底预测的那样,2000年世界经济继1999年复苏之后,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全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达4.7%,高于1999年,只是促成这一高速增长的因素与大家的预测并不完全一致,特别是美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预计增长速度将达到5.2%),使各个预测机构又一次大跃眼镜。欧盟(欧元区)经济增长弱于年初的预期,依然落在美国经济增长之后,日本经济顶住了压力,除日本之外的亚洲经济可谓强劲增长,整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则达到7%左右。俄罗斯和中东欧等转轨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也达到了前苏联解体后的最好水平。当然,世界石油价格居高不下,欧元一路走软,世界经济的发展不平衡、环境保护和贫困等问题也为新世纪的世界经济投下了阴影。在新的一年里世界经济将会如何发展变化呢?  相似文献   

10.
一、国内需求增加可以带动经济稳定增长 1.国内需求的增长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和需求结构的变化,在80年代表现为消费需求扩张并带动投资迅速增长,而在90年代以后,消费需求的增幅减缓,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对1978年以来经济增长构成的分析表明,消费是最为重要的增长因素,其在GDP增  相似文献   

11.
<正>防止宏观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已成为普遍的共识和高层决策。6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效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7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坚持把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黄朗辉  余芳东  刘冰  马岩 《数据》2006,(8):38-39
当前世界经济运行状况基本正常,依然处于经济增长周期之中。预计2006年下半年世界经济总体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全年呈现前高后低的增长趋势,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趋势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历史经验的比较研究,同时重点对比分析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阶段和上海类似时期的发展背景情况,总结归纳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协调增长的基本趋势和规律,并对上海促进居民收入增长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十年来我们在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但是,也不能不看到,经济增长中还隐藏着许多不稳定的因素,繁荣的背后仍存在不少问题和失误。只有找出问题和失误,消除增长中的不稳定因素,才能为未来的发展拓开更广阔的前景。一、经济波动的事实 1978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保持了很高的速度,以国民收入为例,1978-1988年平均每年增长9.5%,但是,经济增长并不是直线的,而是经历了起伏、波动。下面的图1、2以不同的指标揭示了这种增长中的波动。在我们所选择的指标中,农业经历了三次波动,工业经历了两次,国民收入也是两次,物价是两次半。不论选择什么指标,都可以看出明显的波动趋势,下面我们将主要以国民收人这个指标来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5.
<正> "拐点"一词在近几年经济学界的讨论中经常出现,指的是经济周期的转折点。"经济增长的拐点"即正在或即将出现增长速度回升的点。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运行大致经历了四个周期:1978年—1981年,1981年—1986年,1986年—1990年,1991年至今。在最近一轮经济周期中,总供求失衡的形态由过去的需求膨胀演变为需求不足。1993年以来,经济周期进入了收缩阶段,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从1993年的13.5%下降到1999年的7.1%,200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8%。当时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拐点已经出现,新一轮的经济周期就要开始,但2001年,经济增长率重新回到8%以下。与此同时世界经济进入收缩期,世界经济的领头羊美国接近衰退,日本经济低迷不振长达10年。2002年,经济增长率又回到8%。2003年初,虽然有美伊战  相似文献   

16.
经济增长理论是研究解释经济增长规律和影响制约因素的理论,本文主要是介绍为人们广泛接受的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是经济增长阶段理论、刘易斯和钱纳里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依存理论、"中心—外围"理论。  相似文献   

17.
一国的经济增长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从长期看,经济增长将按A、B、C、D的顺序走出一个N字形的轨迹.以此为理论基础,本文阐述了我国未来10~20年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必然性,主张根据经济长期增长的趋势和短期经济波动的规律性,确定一个适度增长区间,政府应当根据这个区间对经济增长进行政策调控.同时,笔者认为2006年中国的经济将会实现软着陆,在经济实现软着陆以后,应实行中性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2010年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中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增速相对较快.2010年面对的主要不利国际环境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外部冲击.国内主要问题是通货膨胀压力的持续上升,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积极调控以及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2011年是中国经济"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面对许多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经济总体运行仍存在许多挑战.然而,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已经针对2011年经济运行中主要面对的问题作出了积极的部署,预计2011年中国经济总体运行仍较稳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9.
徐菁  丁菲 《企业导报》2013,(24):74-75
在我国经历了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经济增长效率、经济结构、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贫富差距等经济增长质量问题。本文从经济发展水平(包括有效性、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竞争力(包括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和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和社会民生福利三个大方面进行全面、深刻的剖析,指出郑州市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经济增长质量现状。  相似文献   

20.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最终消费"这匹马并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过程中,今年前三季度的最终消费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如何将经济增长的重点由投资拉动转为消费推动,使最终消费成为经济的第一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