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民事裁判执行的司法实践中,"执行难"、"执行乱"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检察监督制度的缺失.检察机关作为宪法赋予法律监督机关,有责任和义务对法院执行工作进行监督,但是民事诉讼法的相关条文却未作明确规定,现实状况也不尽人意.本文从民事执行监督的存在的依据入手,分析了该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同时也对该制度的...  相似文献   

2.
吴灿烂 《金卡工程》2010,14(8):151-151
一、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法理依据(一)宪法依据。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分析检察机关地位和性质的基本依据,也是确立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进行监督的最高依据和最终依据。我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宪法的基础上,我国的三大诉讼法均规定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原则,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3.
民事执行程序性救济,是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类型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中对其均有规定,我国2007年《民事诉讼法》将民事执行救济制度作为修改的重点,其增设了对程序事项的救济,但仍有诸多不够详尽、完善之处。实践中,执行难,执行乱的现实依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民事执行救济落实得不到位。为此,本文在探讨了民事执行程序性救济的基本理论,分析了我国现行民事执行程序性救济制度的现状和不足之后,提出我国民事执行程序性救济制度的完善设想。  相似文献   

4.
章虹 《金卡工程》2010,14(8):16-17
随着世界行刑社会化趋势的发展和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非监禁刑罚在实践中的适用比例逐渐增大,非监禁刑罚执行监督工作越来越重要。[1]但实践中,监所检察部门对于非监禁刑罚执行的检察监督却缺乏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研究我国非监禁刑罚执行监督制度的现状,分析了我国非监禁刑罚执行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5.
阙贵长 《金卡工程》2010,14(10):43-44
民事强制执行是直接实现法院、仲裁机构以及其他机构生效法律文书公平正义的过程,它关系到当事人的现实利益。作为民事强制执行唯一主体的人民法院也就成为各方当事人竞相博弈的利益主体,难免会产生民事强制执行过程中的各式各样腐败现象。因此,人民检察院面对这种民事强制执行过程中的腐败局面,应该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依法进行检察监督,防止违法执行或者执行不力的"执行乱",确保民事强制执行依法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6.
孔一君 《金卡工程》2010,14(8):31-32
民事检察监督一直以来都是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学术界对于民事检察检查监督的研究也是风起云涌。那么,在民事诉讼中,检察监督到底有无存在之必要,检察监督的适用范围、地位如何,尤其是面对公益诉讼的提出,检察监督的地位究竟如何界定呢?笔者试图通过本文来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以便人们走出对于民事检察监督认知的误区。  相似文献   

7.
荣燕 《金卡工程》2010,14(2):54-55
新的民诉法对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作了更具体、统一的规定,使其存在更具有合理性,但我们也不难发现,民事检查监督在理论和实践上仍有诸多不完善之处,本文重在寻找一种恰当的解决机制,以使民事检察监督更能有效的发挥其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8.
赵均利 《金卡工程》2010,14(10):90-90
民事判决、裁定"执行难"、"执行乱"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使司法权成受到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保护。为此,探讨检察机关在民事执行中如何发挥法律监督作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方劲松 《金卡工程》2009,13(2):94-94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时,对夫妻财产及债务的处理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即使经过了法院的判决,在民事执行中的夫妻财产及债务问题仍旧是比较突出的问题,难以妥善解决。正确行使追加债务人配偶为被执行人的权力,对于切实提高执行效率,充分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缓解执行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夫妻共同债务执行的现状,追加另一方作为被执行人的理论基础及其正当程序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对执行工作的开展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民事执行是在法律实行中最广泛涉及当事人民事权利,最直观体现民事法律生命力的表现形式。正是通过民事执行,使生效法律文书确认的民事权利得以实现,然而民事案件执行难一直是困扰人民法院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执行未结案数量上升,大量具有执行力且生效法律文书不能获得执行,不仅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实现,更会损害生效法律文书的权威性和司法尊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民事诉讼法修订为视角,以新<民事诉讼法>第204条的规定为依据,对比原<民事诉讼法>第208条的规定及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对实体上执行救济制度的规定,简析我国现行的实体上执行救济制度;既提出该制度的创新与改革,也总结该制度尚存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吴琼琼 《中国外资》2009,(6):180-180,182
本文以民事诉讼法修订为视角,以新《民事诉讼法》第204条的规定为依据,对比原《民事诉讼法》第208条的规定及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对实体上执行救济制度的规定,简析我国现行的实体上执行救济制度;既提出该制度的创新与改革,也总结该制度尚存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民事执行救济是指执行当事人或案外人在程序或实体上的权利因执行机关的强制执行行为受到侵害时,所设立的一种补救保护制度。笔者将对我们民事执行救济制度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彦龙 《金卡工程》2010,14(11):39-40
民事执行救济是纠正执行过程中的违法或不当行为,保护执行当事人和案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于执行救济的规定不够全面,不论是申请执行救济的主体方面还是执行救济实施过程的程序、结果方面都存在很多缺陷之处,没有起到保护当事人和案外人的合法权益的任务,并且从根本上损害了我国法律的权威。对此笔者认为应当通过增设程序上的执行异议制度以及完善现有的实体上的异议之诉制度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这也是完善我国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5.
高校建立预算执行监督机制是确保财政预算资金达到预算执行进度要求、实现项目预期目标的有效方式。针对预算执行管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以经典理论为依据,通过建立预算执行领导小组、业务部门内部监督和部门之间相互监督、建立预算执行考评机制、发挥内控及审计监督部门的作用以及提高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等方式,构建预算执行监督机制。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未赋予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任何法定的救济方法和途径,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只能通过申诉等渠道向法院反映问题.因法律对有关程序缺乏明确规定,法院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也显得较随意,导致当事人及有关利害关系人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难以及时、充分地得到救济.一定程度上亦影响了司法的公信力.2007年通过的<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专门增加了对违法行为进行救济的规定,明确赋予了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事有申请执行复议的权利,填补了我国民事诉讼法对违法执行行为进行程序上救济的法律空白.然而对申请执行复议如何操作的问题缺乏一些具体的规定,以致这种新的执行救济制度在实践中的运行情况不是很理想.为减少法律适用中的争议和分歧,在执行程序中就需要落实完善执行复议制度,深刻把握执行复议制度之法律规定精神,从而达到弥补该程序中救济措施的不足,亦是充分发挥这一特殊司法制度之积极作用、有效地保护执行当事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必需之举.本文就执行复议具体程序做出了理性的符合实际需要的制度选择与构建,以期在执行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执行复议程序,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功能,实现执行复议程序的设立初衷,也为推动完善执行救济制度提供一些可鉴之路.  相似文献   

17.
程国琴 《税务研究》2021,(3):106-112
不论是“先税后证”还是包税条款,从结果上都呈现出税收优先权在民事执行程序中扩张的趋势。税收优先权扩张所提升的执法效率不足以弥补民事交易秩序的减损。《税收征管法》和《民事诉讼法》都没有明确规定税收优先权在民事执行中的实现方式,导致司法实践中频频出现截然不同的裁定,严重影响了执行的效率和交易的可预期性。税收债权应当遵循债权受偿的逻辑,除满足税收债权公示的形式要件外,不享有优先权。民事执行程序中的新生税款不宜一概作为执行费用优先支付。从程序要件和实体要件上对税收优先权进行限缩,有助于平衡税收债权人和民事债权人之间的利益,保障交易安全,推动税收治理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魏洁来 《金卡工程》2009,13(3):22-23
执行难日趋成为困扰我国民事执行的一大现象,其原因可归纳为:诚信理念严重缺失,社会信用机制缺乏,关系社会、人情社会,法院执行队伍的状况令人堪忧,被执行人确实无力支付这五点。另外,在执行过程中"和而不解"的这一现实问题也成为了执行不能的又一原因。笔者深入研究造成执行难的这些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构建和谐社会奉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李剑平 《浙江金融》2005,(10):53-53,5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和<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两个司法解释已于去年11月先后公布,今年1月1日起执行.这对完善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明确和规范民事诉讼及执行中的法律行为,解决法院执行难等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对当前银行、信用社(以下简称行、社)依法办贷、管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两个司法解释新规定对于行、社如何选择抵(质)押贷款、把握执行时效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影响,就此,本文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20.
《会计师》2017,(1)
审计工作的作用不仅仅是检查和监督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而是通过审计来发现和解决财政资金预算和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全面的改善我国财政资金的使用现状和效率,使财政资金真正的发挥应有的作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是提高我国财政资金使用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加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