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仍是我国实现生态补偿的主要手段.与纵向转移支付相比,横向转移支付在解决区域(流域)间横向经济生态利益冲突方面更具优势.本文对德国州际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及我国省内、省际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以生态基金模式为核心建立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运作机制,并完善配套保障措施,形成纵、横生态转移支付相结合、搭配使用其他补偿方式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模式.  相似文献   

2.
转移支付制度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要内容。我国经分税制改革而建立、完善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业已实施了近20年,在发挥一系列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受到了一些挑战。文章以财政分权理论及其实践的兴起为出发点,总结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在世界主要国家的实践特点,结合目前对我国现有转移支付制度的主要质疑,提出了完善我国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纳入上年人均财政转移支付变量的固定效应模型论证了中国财政转移支付的决定性影响因素.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分配总体上表现为基数加增长的渐进主义,在渐进主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均等化效应,对地区间公共支出成本差异有所补偿.这些影响因素决定了当前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取向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针对中国地区间财政能力差异较大的现状,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改革取向应该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相似文献   

4.
构建西部全方位生态补偿机制保证国家生态安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西部是我国的生态屏障,但落后的产业结构、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和东部、国外的”梯度转移”项目等不断给西部生态环境恶化增量,使西部难以可持续发展,难以承担保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任。为此,须建立西部全方位的生态补偿机制。它包括: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西部生态补偿基金;地方财政的环境政策体系;开发者补偿与受益者补偿双向调节机制;生态破坏者赔偿与生态保护者获偿的对称机制;对生态破坏受损者与减少生态破坏者双向补偿机制;保护生态环境与消除贫困联系机制和生态补偿监测评估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孟姝瑱 《全国商情》2012,(11):5-6,8
政府是生态补偿机制的制定者、策划者、激励者和监督者,在政府规划的视角下,生态机制得到持续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中生态补偿的力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和政策依据;加强环境污染整治,逐步健全生态环境责任者经济补偿制度;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为生态补偿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强化科技和理论支撑,建立健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调动市场资源参与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形成完善的生态补偿体系等。  相似文献   

6.
三江源生态补偿筹融资问题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乏稳定、持续的资金来源是建立健全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的难点,金融能够为三江源生态补偿提供多渠道、多品种、多层次的筹资和融资路径,同时相比财政转移支付的补偿方式,金融"造血"功能更加突出,信贷激励约束机能和反映、传播信息功能可以统筹和促进生态建设、生态补偿、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良性互动,从而在根本上保证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补偿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跨区域性,区域性生态服务的各受益地区往往隶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划,分属于不同级次的财政,因此,协调处理好区域内生态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破解这个难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建立基于生态补偿的政府间横向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8.
财政制度运转实践中,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究竟遵循怎样的分配逻辑与规则,这一经验问题在既有研究中并未取得共识.基于功能与过程的综合分析框架,通过1997-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的计量研究可以发现,在功能层面,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只在部分层面遵循了公平功能,在弥补横向财政差距、补偿地方福利外溢性方面并未显示公平性.公平功能之外,财政转移支付分析明显还遵从了效益功能和稳定功能.在过程层面,地方政府党政领导人的关系资本,会对转移支付的分配产生显著影响,那些有中央任职背景的省委书记和有异地交流经历的省长,在争取转移支付方面具有更多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9.
生态补偿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经济等手段调节生态保护与相关利益主体间的相互关系,以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重庆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作为集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落后与生态功能特殊多样等为一体的民族贫困地区,构建该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成为新时代下推动实现区域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必须通过制定出台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生态补偿的法律依据,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建立完善保障体系,探索实施多元补偿模式,提高公众认知参与等措施,推进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生态补偿工作走向制度化、常态化,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规模越来越大,支付形式复杂多样。我国财政转移支付不仅较大程度地调整了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而且重新定义了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之间的边界,扩张了公共部门,并在决定地方政府支出规模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本文建立了探讨财政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规模扩张之间关系的一般模型框架,并通过分析中国的财政实践对相关假说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从总体看,财政转移支付会引起地方政府支出的扩张;较之于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呈负向关系,说明其对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影响程度小于专项转移支付;同时,相对于地方自有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更加刺激地方政府扩大支出;另外,出于吸引外来投资的压力,地方的开放程度愈高,公共支出规模愈大。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跨区域河流污染造成损失的补偿办法,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补偿亦无明确规定。根据流域人均用水量指标和实际用水量指标差距,计算珠江流域下游地区超平均值用水应给予上游地区未达到平均值用水的生态补偿,在思路上符合“公正、公平”原则。并且,由于按照平均用水量指标测算,上下游之间的用水效率也考虑在内,因此测算也满足效率原则。下一步,应当通过加强流域生态保护立法,建立新型行政考核标准和流域协商仲裁制度,完善流域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举措,推进珠江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政策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转移支付制度设计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级政府并存的财政体制运行中,它表现为上级政府向下级政府进行的收入转移。其最重要的体制目标是调整各级政府间财政能力的纵向失衡,以及各地区政府间财政能力的横向失衡。但在转移支付实践过程中,往往伴生下级政府的负面依赖,从而使得构建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成为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金沙江流域贫困地区财政困难,却要为本地区以外的多个地区提供大量的生态服务,既得不到必需的补偿,又常常因为担负着保护水源、生态林、湿地、生物多样性等环境责任而限制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当地农民与长江下游地区农民收入悬殊,加快建立我国金沙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已刻不容缓。西方发达国家建立横向转移支付的生态补偿机制实践值得我国借鉴。金沙江流域贫困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发达地区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合作与生态补偿,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财政转移支付中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专项转移支付管理问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问题、财政转移支付缺乏法律保障、财权与事权不统一、转移支付体系不规范、省以下转移支付不完善等多个方面。完善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围绕"财权与事权相匹配、主体功能区构建、法制化与规范化"等确立财政转移支付的原则,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体制补助(或上解);结算补助(或上解);税收返还;专项补助;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目前,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转移支付的目标选择不当,均等化功能不强;第二,财政转移支付的标准不合理;第三,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拨付和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制约机制;第四,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缺乏法律基础。根据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现行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思路是:(1)明确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2)实行以纵向为主、横向为辅、纵横交错的财政转移支付模式;(3)归并和规范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形式;(4)以“因素法”取代传统的“基数法”,统一和规范财政转移支付的标准;(5)建立与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的评价、监督与考核机制;(6)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6.
采用基尼系数分析财政转移支付的横向均等化效应,可以看出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具有一定的均等化作用,但转移支付以后地区间财力差异依然较大。实现均等化的相关政策包括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控制专项转移支付的规模,逐步建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7.
采用基尼系数分析财政转移支付的横向均等化效应发现,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具有一定的均等化作用,但转移支付以后地区间财力差异依然较大而要实现均等化,则应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控制专项转移支付的规模,逐步建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究竟应当实行什么样的财政转移支付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外财政转移支付结构进行了对比,对中国财政转移支付改革的约束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中国财政转移支付的结构是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的改革方向应当是优化支出而不在于结构本身。  相似文献   

19.
转移支付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规范和监督转移支付对我国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散见于不同时期的部门规章中,缺乏统一、全面、权威性较高的财政转移支付法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方面和法律层次方面均存在问题,结合当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财政转移支付立法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立法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基尼系数分析了财政转移支付的横向均等化效应,认为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具有一定的均等化作用,但转移支付以后地区间财力差异依然较大。就此提出实现均等化的相关政策建议,包括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控制专项转移支付的规膜,逐步建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