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进行实践教学环节上所要构建的具有国贸特色的实验实训平台,包含四方面内容,即单项技能实训、进出口模拟实验、校内仿真演练、校外合作企业实习。高等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作为输出对外贸易人才的培养基地,应对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创新,即调整国际贸易课程体系,优化整合国际贸易实验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创新考核方法,从而加快国贸专业实验实训平台的建设,培养出一大批有知识、有能力、会运用、能创新的高素质外贸人才。  相似文献   

2.
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从现有的几种类型的国际贸易实训室出发,分析了它们各自存在的弊端,从软、硬环境的建设角度出发,指出建设实战实训室是解决目前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效果不佳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简称国际贸易专业)是一个在许多高校都开设的、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不管是"985"、"211"等全国重点高校,还是普通的地方高校,在描述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时,基本上都强调了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操作技能"、"实践应用"等能力的培养,比如外语技能,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基本理论和技能,计算机技能,国际贸易的基本技能,与人交往沟通技能等。可见,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顺利实施,企业加快了"走出去"步伐,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海外业务快速拓展的需要。为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高职院校必须在教育观念、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国际化方向的调整。本文以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电子商务课程为切入点,探讨在"一带一路"视角下的高职课程国际化建设的情况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国际贸易专业属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如何为学生构建涉外商务的国际贸易平台,让学生体会到真正的商务与贸易流程,使学生毕业能尽快适应工作环境的实用型人才,一直是专业教学的难点。一、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实训的难点从企业层面,我国目前没有一个机制鼓励企业接受学生实训。对很多专业来说,如果学生要实训,最好的途径无疑是去企业,但  相似文献   

6.
教学资源建设在我国高校整个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深入研究国际贸易类课程资源建设问题对提升本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从教师资源、教材资源、教学方法资源、实训基地资源、网络教学资源库五方面入手,提出加强国际贸易类课程资源建设的措施,以期有效提高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国际贸易类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伍小梅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0):215-216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对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理论和实践脱节严重,而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应用性人才,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因此从行为导向教育哲学思想中的"模拟公司"教学法探讨其在国际贸易专业中的具体运用,以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真正零距离上岗。  相似文献   

8.
新经济形势对外贸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各专业不明确的缺陷,本文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分专业教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尹姗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8):227-227
在我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后,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成为企业的香饽饽,而我国高职院校培养的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距离。针对这一问题,借鉴美国职业培训的KAS模式,根据外贸行业工作岗位的特征对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进行整合模块化,特别突出实践性教学。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国际化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量增大,我国从对外贸易大国向对外贸易强国的转型中,国际贸易企业的从事对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深度的要求,要求员工对对外贸易的业务比较熟悉流程,并不是对员工进行长时间的培训而浪费时间,并且要求员工对外贸易企业的生产线及各个流程都很熟知,也就是能够胜任各个岗位。所以在对高校国际贸易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定位分析的基础上,对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本科课程的课程中对于存在的大部分时间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认为高校应从应用型国际贸易本科人才培养为重点目的出发,本着"以岗为纲"的理念,以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概念,优化理论与实践课程,构建一个将实践教学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周梦 《现代商贸工业》2008,(13):105-106
鉴于国际贸易行业对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及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在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中可以构建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以学生为中心、学校和企业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适合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商》2015,(51)
从现阶段经济社会产业转型、地方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来看,行业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岗位设定标准从过去的"管理型"人才逐渐转向"应用型"业务人员,因此高等教育也必须转变"精英教育"这一陈旧观念,在课程设置、教师团队建设、校企融合等方面重新整合资源,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人才成长通道,搭建高效就业平台。  相似文献   

13.
《国际贸易》2012,(9):73
浙江理工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浙江省特色专业和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秉承"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发扬"求是笃行"的校风,坚持"国际化、复合型"的办学特色,自1990年起,已为社会输送1800余名毕业生。他们铭记"厚德致远,博学敦行"的校训,在社会各领域尤其是涉外经济领域贡献才智、发挥作用。本专业2011年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商务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和持续深化,我国对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需求持续增长,湖南省西部地方性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顺应这一政策,深化双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吉首大学为例,使用问卷调查对西部地区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价,并进一步分析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从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实践来看,贸易便利化、服务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是推动贸易主体和总量的集聚,进而促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内容。专业贸易服务平台的建设目的,就是在上海加快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外高桥保税区打造国际贸易示范区的背景下,在发挥保税区现有进口贸易优势以及集聚近7000家客户的基础上,针对某些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重点行业,研究运作模式,推进具有行业特点的贸易便利化措施;深入产业服务链研究,提升个性化的专业服务能力,以进一步提高保税区国际贸易便利化水平,优化保税区投资、运作环境,更好地服务于国际贸易产业。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开设,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外贸操作能力,让学生就业时能够提前熟知外贸企业具体流程,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自身特点,他们觉得单纯的理论学习枯燥、难以理解,更喜欢多动手操作,在做中学。因此,在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运用"模拟公司"教学法,能让学生在虚拟仿真的外贸业务环境中增强参与感,通过角色扮演,更好地提高国际贸易实务实战能力。  相似文献   

17.
对当前作为一个高等技术职业学院的文科专业的国际贸易专业来说,如何能够树立起鲜明的专业培养特色以培养出"双主体,准员工"工学结合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是其专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在这个前提下,通过对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构建和研究,构建起更加优秀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构建学术与应用相结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就能使教学实践做到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这也是国际贸易专业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良好学习效果,在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显而易见的方向所在。基于此,对基于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模式构建的创新研究就显得不可或缺。将基于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对工学结合模式构建的创新研究进行阐述和分析,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新型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和模式是随着我国对外经贸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演变的,所以高等院校在改革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训教学体系时,也必须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本文深入探讨了如何构建新型的实训教学体系,使其能够切实符合当前出口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根据调查,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日趋严峻,客观地反映出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刻不容缓,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政策推动,广大外经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针对新形势下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指向和当前高职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设置、实践条件和评价体系上,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路径和方法,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搭建更好更宽的实践与就业平台。  相似文献   

20.
国际贸易专业是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长线专业,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背景下,同样面临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岗位技能培养的关键问题,依据专业岗位技能要求,结合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实践探索基础上,对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