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子货币的私人发行使得哈耶克"货币非国家化"和"自由货币"的观点再次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并形成了自由银行学派。虽然当前电子货币私人发行的格局有些类似学者们构想的竞争性货币供给制度,但是回顾货币史,深入分析自由银行制度,不难发现它并不像自由银行学派学者们所描述的那样完美,在货币金融领域贯彻自由竞争思想是不可行的。当前电子货币分散发行的现状是各国央行基于技术竞争的考虑而采取的权宜之策,中央银行以卡特尔方式垄断货币供给的货币制度并不会发生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比较了FSB和美国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框架,这两种框架都从机构和活动两个角度来对影子银行进行监管。对于"影子银行活动"的监管,FSB和美国观点较为一致,主要对与短期融资相关的风险进行监管。对于影子银行机构的监管,FSB提出根据影子银行的部门进行监管,而美国注重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进行监管。文章分析了两种框架的特点,并提出了对中国影子银行监管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央银行制度与自由银行业制度的论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的目的在于从货币发行权的垄断、防范银行业的脆弱性和实施对存款人的保护三个角度对经济学界最新出现的有关赞成自由银行业制度和反对中央银行制度的代表性理论作一综述。许多赞成自由银行制度的新献研究的结构是:没有任何由将货币发行权置于政策的唯一控制之下;几个自由银行业的插曲(例如苏格兰和美国)表明,完全自由的银行业也是可想象的,因为银行业会自发地设法产生出一些类似的保护设施来防范银行恐慌的发生;银行业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2007年1月到2012年12月的月度数据,以影子银行的流动性、银行的表内信贷和经济增长为主要指标,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分析手段,实证分析影子银行的流动性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并与银行表内信贷的流动性创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2007年以来,影子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对我国经济增长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短期内影子银行创造的流动性波动较大,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负面效应,但是从长期看将趋于稳定;影子银行的发展具有顺周期性。因此,既要充分发挥影子银行的正面效应,积极引导影子银行走向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又要在保证市场和银行流动性的同时,加强对其监管。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建立计量回归分析模型,探讨了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和风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市场竞争程度与银行系统风险显著相关,即勒纳指数位于0.4附近的银行,承担的风险最大;勒纳指数很小或者很大的银行,其不良贷款率代表的风险系数很小。对中国的银行来说,超大型和小型商业银行的风险系数一般比较低,小型商业银行多受地方政府大力扶植,经营风险也较小。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我国银行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8,(2)
文章将影子银行分为内部影子银行和外部影子银行,分别测算各自的规模和增长率,并量化中国银行体系稳定性指数。在对内部影子银行、外部影子银行、银行体系稳定性三者关系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VEC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部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性有负向影响,外部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性有正向影响;长期外部影子银行和内部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均为负向,但是内部影子银行的影响更显著。最后分别针对内部影子银行和外部影子银行的监管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影子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旺盛的融资需求、传统商业银行监管套利、居民财富增长和非金融机构资金优势及金融创新促进了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影子银行对中小微企业、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影响深远,但是具有监管困难和风险问题。激发其正向动能,探析其影响金融市场机理,探求其关联性传导机制,探究“资管新规”反噬作用,强化监管法制体系建设,是深入研究影子银行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997—2009年主要商业银行的信贷增长、信用定价能力和地区模式加以检验以探寻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行为改变的证据,结果发现商业银行已经减缓信用扩张的速度,但对信用风险的定价能力仍未改观,而且并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盈利性。通过一些变量,我们发现大型商业银行已经在盈利企业较多的省份较其他金融机构逐渐丧失部分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9.
影子银行体系是近30年来国际金融创新的结果,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结构变化的必然产物,其过度扩张和监管缺位是此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西.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监管机构及国际金融组织都在研究旨在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制度改革和工具设计.然而,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迎合了金融市场筹资者和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严格监管可能导致效率的丧失,而且也会引发监管和创新的新一轮博弈.  相似文献   

10.
牙买加国民商业银行成功经验说明,引进战略投资者或控股者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推动流程银行改造。中国地方性的中小银行及农信社观念更新慢,对世界银行业先进的管理方式与技术发展水平难以及时跟进,引进国内外大型银行、金融公司控股或参股,既能解决流程银行改造所需资金问题,也能促进中小银行业机构“移植”大型银行流程改造的先进经验,少走弯路,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霍强  蒋冠 《经济论坛》2013,(12):89-94
影子银行和传统银行的交互作用是全球金融危机最为深刻的教训之一.本文从影子银行的概念、范围、分类入手,对比影子银行和正规银行的区别,阐述影子银行和正规银行的平行关系和交互作用,总结这种交互作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对宏观政策变动的平滑缓释效应、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以及交互作用本身具有脆弱性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等机理.最后,从治理原则、监管策略、政策选择、政策协调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产权变革:中国银行业改革之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仁智 《生产力研究》2005,(5):53-54,59
本文运用产权经济学的原理,分析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状况和取得的初步成效,指出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是中国银行业改革之本。同时,对正在进行的中行、建行产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影子银行已成为我国金融发展中新的风险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2年10月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明确将影子银行问题列为中国金融风险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国式的影子银行的快速扩张,潜在风险不容忽视。文章通过对影子银行的涵义、功能、风险以及发展现状进行剖析,提出了将影子银行纳入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健全影子银行法律法规,完善金融机构内控制度、风险"防火墙"隔离机制、公开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影子银行保险机制等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14.
卓炜 《经济师》2000,(10):86-87
全能银行 (Universal Bank)是一种银行类型 ,它代表了合业经营的制度模式 ,是指银行不仅经营传统的存贷业务 ,而且还从事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租赁等全方位的金融业务 ,有的还能持有非金融企业的股权。一国在一定时期采取的是分业经营体制下的专业银行模式 ,还是合业经营体制下的全能银行模式 ,应由该国自身的客观经济条件及其所处的世界经济环境决定。我国于 1994年在政策和法律上确立了银行业务与投资业务分离的分业经营制度 ,这是由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发展阶段的不成熟性决定的 ,也是由我国较低的金融监管水平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影子银行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以融资型为主,是商业银行放贷缺口的补充。影子银行的存在对经济影响的利弊兼具,待管控的影子银行对经济秩序有一定的冲击。  相似文献   

16.
17.
影子银行的过快发展会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不利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削弱了货币政策的可控性,不利于维持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供给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对此,应完善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注重社会融资总量指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向利率中介指标倾斜。同时,调整准备金的统计口径,提高再贴现工具的效力,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影子银行的形成具有经济合理性,满足了一些难以在传统银行体系获得融资的企业和个人的资金需求,同时也给资金供给方提供了在传统银行体系存款之外的一个新的、收益率更高的决策选择.资金的更好配置使得经济效率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影子银行体系也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但是,难以监管、风险较高等影子银行体系的内在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实施、经济秩序的稳定和资金供给正当权益的保障.因此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现状分析,发现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几点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3,(3)
2007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主要经济体,此次危机显示出影子银行体系过度扩张、内生脆弱性及监管缺位等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文章对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在金融危机中的负面作用展开研究,分析主要国家和组织在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措施,揭示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和监管现状,提出有助于我国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