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农民工建设和美化了城市,但却并不享有城市居民的相关权利、福利。没有列入到城市的社会管理中,农民工非城市化的弊端为以下几方面。一是城市人口素质低下、生活质量难以提高;二是影响城市化"质量"的提高;三是有限资源的浪费;四是影响城市社会的稳定。所以,本文作者呼吁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创造条件,尽快实行农民工城市化。  相似文献   

2.
第一代农民工的发展诉求包括养家养老、社区交往、职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等需要,要求政府通过以分层为依据制订发展规划、以生产为中心促进职业发展、以改革为动力推动社区参与、以统筹为抓手提供环境保障等政策来回应。该文一方面探讨了第一代农民工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突破流行农民工市民化制度改革与利益分配思路,原创性地提出要以生产发展为前提走出当前普通农民工求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影响研究建立在人力资本视角基础之上,将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理解为教育资本、健康资本和经验资本三个方面。调查结果表明,健康资本和经验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影响显著,而教育资本的影响则不显著。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应从提高其人力资本存量,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入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每年有两亿左右的农民工进入城市打工或从事服务业,在这中间,第二代农民工逐渐占据了绝大部分,他们在成为农民工主体的同时,自身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一个主要的变化,就是和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更愿意留在城市成为市民,不愿回到农村成为农民。因此,农民工市民化是中国社会转型期面临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而在市民化过程中,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就面临一种“天花板效应”。  相似文献   

5.
田青 《中国城市经济》2011,(9):242-243,245
由于存在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二元制度及由此产生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中国的乡-城劳动力转移表现出很多不同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特点,且第二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也将中国的现实特殊化。针对这些特点,本文对托达罗模型中的关键变量进行了修正和扩展,并根据第二代农民工的就业特点将就业概率和农村实际收入进行了修正,能够更好的解释当前的"民工荒"现象。  相似文献   

6.
7.
农民工,是有农村户口,有承包土地,但离开户籍所在地,主要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员.据官方调查,我国农民工的数量为两亿,占全国13亿人口的15%还多.虽然农民工进城务工是城市化的表现,作为一个惯性推动的效果,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放下自己的土地而到城市中寻求一份可以谋生的工作.农民工群体的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受技术限制,工资水平偏低等情况,使其大多在报酬较低的产业部门(如居民服务业,建筑业等所需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与此同时,近年来不断涌现出了关于农民工的各种社会热点问题(农民工工作环境差,工资低,社会保障少等).  相似文献   

8.
徐璐 《天津经济》2007,(8):36-38,40
从对农民工收入的研究现状来看,目前对农民工的研究大都将其看成一个整体,并未根据各行业的特点进行区别研究,事实上,农民工集中分布的制造业、零售业、服务业及建筑业等行业特点决定了其收入缺乏显著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9.
崔俊敏 《特区经济》2009,(9):271-274
本文基于河南省信阳籍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分析金融危机对劳务经济的影响,以期为新形势下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现金收入的政策制定提供建议。研究发现,金融危机对劳务收入、回归创业、农民工权益维护以及输出地经济发展都有很大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了应对危机,解决返乡农民就业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薛翔 《科技和产业》2007,7(2):36-39,68
本文利用2005年湖南、浙江和黑龙江三省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决定企业内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部报酬多少、技能培训情况、打工距离及其他因素,如性别等,对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刘京军  邢春冰 《南方经济》2012,(10):173-185
根据2008年珠三角地区外来务工工人的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绩效工资对外来务工工人工资水平和工资差距的影响。论文发现(1)实行绩效工资制的小时平均工资显著高于其他固定工资,此结论在控制了教育水平、工作经验等因素后仍然成立;(2)实行绩效工资加大了组内的工资差距;(3)绩效工资制对于高收入者的影响要大于低收入者。这些实证发现意味着绩效工资具有的激励性质不仅提高了工资水平,而且加大了工资差距。  相似文献   

12.
13.
邓江年  郭沐蓉 《南方经济》2016,35(9):122-132
文章利用中山大学珠三角外来务工人员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对影响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发现:居住分层中住房产权拥有程度与农民工的留城意愿显著正相关。个人租房比单位租房农民工的留城意愿高8.16个百分点,而自购住房比单位租房农民工的留城意愿高29.87个百分点。因此,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应在尊重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基础上,重点通过完善阶梯式多层次居住模式和建立多元保障性住房供给系统等方式来实现其永久定居。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外资在中国的分布,显示出在次国家一级,即地区一级的高度集中.而这种现象的背后隐藏着的更为深刻的理论命题是追求集聚效应正在取代各种优惠政策而成为跨国公司对外投资中的主要考虑.这种集聚模式是由两种相互配合的趋势组成的:从产业构成角度上看,同种性质的产业以及关联度高的产业向一起集聚,即企业的群体化发展趋式--"产业集聚";从产业的空间组织角度看,则是产业群的地域分布向一个或少数的几个地域集聚,即布局的集中化趋势--"区域集聚".  相似文献   

15.
郑云 《世界经济研究》2005,(12):69-73,78
本文首先运用Panel Data测算了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FDI技术外溢效应, 然后分析了两地区人力资本、经济开放度、R&D以及不同类型的FDI(来源于香港、澳门和台湾的 FGI和来源于欧盟、美国、日本的FDI)对技术外溢效应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不同地区的FDI具有不同的技术外溢效应,各地政府应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以获得更加显著的技术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16.
关于珠三角区域竞争力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红梅 《特区经济》2003,(11):35-38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在汹涌澎湃的市场经济大潮中,靠着大胆创新这把"利器",成功地"杀出了一条血路",基本实现了以工业化为主导,信息化初露端倪的经济腾飞,其创造的经济神话一时无双.然而,随着全国新一轮发展热潮的涌动,珠江三角洲的先发优势、地缘优势相对弱化.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分别开始了新一轮的合纵连横……三大都市经济圈的迅速崛起,正在悄然改变着中国区城经济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7.
在上期文章,我们针对珠三角上市中小企业总体情况做了阐述,并对2011年一季度珠三角新上市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情况做了分析。今后,我们将跟踪资本市场上有关珠三角中小企业的上市融资状况,并对有特点的案例做详细分析,以期为相关的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签署,粤港澳合作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珠江三角洲经济整合备受人们关注。站在世界经济与亚洲经济的角度,充分发挥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和腹地优势,构建亚洲乃至世界物流中心,将迎来一个新的战略发展机遇。一、珠三角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区位优势和腹地优势1.腹地内发达的制造业,蕴藏着无限的物流商机从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格局看,中国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将成为世界性的制造中心、采购中心和亚太地区的分销中心。改革开放20多年来,珠三角作为中国内地改革先驱,靠与香港“前店后厂”…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2006年对珠江三角洲"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利用持续模型,从个人特征、时间和空间三个方面,分析了"农民工"的流动性。本文的结果表明,流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性一直随时间上升,因此在此项研究中,我们没有观察到"民工荒"的迹象。农民工在个人特征和就业特征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地理上的"邻近效应"依然发挥作用。最后,本文考察了农民工的城市工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0.
北部湾经济区与珠三角经济区的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秋平 《改革与战略》2011,27(6):100-103
北部湾与珠三角两个经济区同属南方沿海地区,区位优势相当,比较两个经济区的发展,对于发挥北部湾经济区的后发优势进而促进其实现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认为,推进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应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坚持改革创新;以点带面,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优势,优化沿海港口功能布局;统筹规划,推进北部湾区域经济一体化;转变职能,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聚集人才,创建人事改革试验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