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糖画艺术在喜庆用品包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喜庆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蕴含着巨大商机。从当前喜庆文化用品包装的现状出发,阐明提升喜庆用品价值内涵的现实意义。糖画艺术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代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以糖画艺术作为喜庆用品包装的题材,可以挖掘糖画的创作形式及艺术价值,提升喜庆用品包装中的文化内涵。通过糖画艺术与喜庆用品包装设计相结合的设计实例,为喜庆用品包装提供了新的设计理念,也为现代包装设计中体现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涵盖着丰富的设计元素,而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东方文化的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历史悠久,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在现今的设计中,越来越多的传统元素被人们所使用,在创意设计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现代设计灌注积极的文化内涵,构建了新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题材甚多,是其他艺术设计元素无法比拟的。本文主要从现代包装设计与传统元素的结合出发,探索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包装设计如何更好地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非常值得探讨钻研,其包装设计更是魅力十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信息载体,不仅美观实用,还蕴含了丰厚的文化内涵。直至目前,中国白酒的包装设计中依然延续了将文化元素融入其中的传统。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白酒生产包装中的设计应用分析,了解其文化内涵,深入分析白酒包装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宣扬传承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庞国玲 《玩具世界》2023,(3):161-163
随着国产动漫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其独特的中国元素也成为吸引消费者的一大卖点。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被传递到东方美学元素中,东方美学元素的应用可以提升国产动漫产品的独特魅力和国际竞争力。文章在分析国产动漫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发挥东方美学元素的价值,挖掘其中的“美”学元素,并将其应用到国产动漫设计中,不仅让人们在欣赏动漫的过程中得到文化的滋养,还可以将传统文化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相似文献   

5.
谢佳 《山东纺织经济》2011,(8):70-71,93
本论文以鱼为对象,从鱼纹样的起源、发展、精神文化内涵和服饰中的应用和创新各个不同角度探讨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内涵和表现形式,重点探讨了鱼纹样的精神文化内涵和在现代服饰中的创新。在社会生活中以服饰为载体,充分运用鱼纹样来传达着服饰的文化信息。以中国传统服饰元素融入现代服饰中,应用和发展鱼纹样及其元素作为设计来源,展示中国文化内涵,创中国民族风气。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的造型元素作为视觉符号在传统的载体中通过人的知觉,传递出传统的文化内涵。那么传统造型元素可否传递现代社会的意识,可否在现代产品中广泛运用,从而摆脱旧有的束缚?将传统造型元素运用于现代社会环境中并传递出时代风貌才是其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7.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国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这一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千余年来对于激励振兴中华民族之志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并广泛流传于国外,鹳雀楼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象征。 鹳雀楼与长江流域的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楼。该楼始建于  相似文献   

8.
随着当代社会消费者的教育背景和对生活品质追求的不断提升,现代商业招贴作为高新技术和文化艺术高度结合的产物,商业招贴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对信息的获取阶段,还进一步扩展到对其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的需要。因此,商业招贴的文化品位应将其商业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借着商业信息的传播途径,怎样吸取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运用,从而形成既有国际化又不失“中国化”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要想在视频媒体设计中展现出地道的“传统”与“文化”,设计者应该从对传统图形元素的挪用与借鉴中跳脱出来,尝试借力于现代的设计手段及表现形式,彰显出独具中华民族深厚美学特征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诠释出现代本土化、多元化设计的真正意义,以形成能准确表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设计语言模式,同时,这也是传统文化精髓在视频设计中重新焕发活力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央视系列形象包装的深入分析,尝试从空间、构图、色彩、叙事方式等角度塑造出全新的传统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0.
探究分析本土化包装设计的内涵,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传统文化象征符号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将传统文化精神元素融入包装设计之中,更具文化性与民族性,提升本土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化元素是人类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准确把握这些元素的内涵,将其融入现代产品包装的设计理念中,不仅丰富了包装设计的表现力,增添了商品的文化内涵,也有利于加强地方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和民族地区产品特色品牌的打造。本文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产品包装设计运用中的现状、发展趋势的分析,探讨民族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包装设计在当代是一种国际化的实用设计种类,优秀的包装设计作品一定是具有较高识别度并且具有文化内涵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学为中国的当代包装设计带来了无限可能,合理运用传统元素表现现代精神成为目前面临的最为重要的课题,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包装设计不只是民族的,在当下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它更加是世界的。因此,在做包装设计时就必须了解传统文化,了解大众需求,了解国际设计动态,使包装设计可以传达出除了包装本身传达的内容之外的更丰富的内涵,也为未来中国包装设计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汽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而且人们对汽车的依赖程度也日渐提高,汽车的造型设计也日渐被人们所关注。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那么在汽车造型设计过程中融入中国元素,对于满足消费个性化需求,以及促进我国汽车工业走向世界均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分析了中国元素的内涵与表现形式,阐述了汽车造型设计融入中国元素的必然性,并以实例为证论述了中国元素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应用,最后展望了中国元素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在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中积累、沉淀了很多优良的传统文化,这对于我们而言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将中国元素应用于现代美术设计中,可以使人们更加深入的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内涵,使现代美术设计作品更加别具一格。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了传统书法、传统民族色彩、传统民族图案等中国元素在现代美术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风潮"渐成一种国际趋势,中国传统元素的使用对于中国设计走向国际舞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2014年北京APEC峰会领导人服装分析,探讨了中国服装设计师对传统元素的"新用"与中国式设计风格的传承与创新,指出未来中国服装设计发展的重点及趋势,引发设计师对传统文化更深入、多元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音乐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拥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特性,将中国传统音乐艺术元素与服装表演结合起来,可实现传统音乐形式和现代潮流元素的结合,打破过去音乐元素单纯以音乐符号形式展现的局面,在传承发扬传统音乐艺术的同时实现服饰表演的创新。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音乐和服装表演之间的关系,论述中国传统音乐艺术在服装表演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然后围绕中国传统音乐艺术在服装表演中的应用形式与方法进行深入探究,以期在传承发扬传统音乐艺术的同时实现服饰表演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产动画式微,大量外国作品涌入国内,冲击国产动画市场,增加国产作品“出圈”难度。从近些年来的作品类型来看,一部分充分运用传统文化元素的动画作品得到了市场的好评,也提高了我国动画创作对运用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视程度。为了推动这一思路的延伸与发展,文章从动画教学环节入手,针对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表现进行分析,提出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本土化包装设计的内涵为出发点,以现代的审美角度为切入点,分析了本土化包装设计对我国民族品牌构建的影响,即对传统文化象征符号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从而提高本土化包装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内涵,使其更具中国特色的民族性、文化性,从而提高我国民族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现代服装设计要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既然是结合,那一定不是简单的剪切与粘贴的关系,纯形式的结合也不具备说服力。本期服装设计版面,特选两篇文章,一篇探析中国传统绘画与现代服装设计是怎么巧妙结合的,另一篇则分析西方设计师灵活运用中国传统元素的设计手法,希望中国元素能更多更好地运用在现代服装设计当中。  相似文献   

20.
三利杯第4届中国针编织时装设计大赛主题为“编织演绎精彩人生”的“三利杯”第四届中国针编织时装设计大赛暨三利毛线编织大奖赛获奖名单如下:“欧迪芬”杯中华内衣元素创新设计大赛11月18日,中国国际时装周第三天,一群美丽的蝴蝶飞舞在T台的上空。以弘扬中华内衣传统文化,关心女性贴身穿着的“欧迪芬”杯中华内衣元素创新设计大赛决赛及颁奖仪式在北京饭店开始,这是一场文化的盛宴、创意的大餐。本次决赛中有27位选手角逐大赛各奖项,通过展示和评委的认真评选,最终确定了以下获奖名单:“欧迪芬”与“三利杯”获奖名单揭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