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羽 《中国高新区》2010,(12):83-84
1590年,荷兰人扎哈里那斯·詹森研制出第一台复合显微镜,拉开了全球光学科学仪器制造的序幕。百年沧海,科技猛进,上世纪末,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精神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引领下,我国光学业进入到发展的“井喷”时期。紧跟时代步伐,紧抓大好机遇,  相似文献   

2.
董彦 《中国报道》2009,(12):84-85
高速铁路的出口将给中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带来一次飞跃,今后,“中国制造”将被赋予“中国创造”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是世界“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特别是资源能源消耗量大,不仅加剧了我国资源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形势,而且还面临日益严峻的国际绿色贸易壁垒。近期公布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提出,要通过实施“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重大项目,力促“中国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  相似文献   

4.
宁波大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首批“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专业从事高分子化纤新材料、新产品研发、生产经营的科技型股份制企业。生产的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广泛用于制造防弹衣、防弹头盔、防弹板材.高强绳缆,防切割手套及高性能复合材料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5.
我讲两个观点。第一,“中国创造”的基础在于“中国制造”,“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提出需求。没有“中国制造”的产业基础、产业配套体系、产业生态环境,“中国创造”就是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6.
美国杜克大学的科学家们使用“超材料”(Metamaterial)研制出使光线弯曲的新材料,朝制造隐形设备的目标迈出了关键性一步。该材料除了应用于军事外,也可能会让移动设备的通信更加清晰。超材料是指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人工复合结构或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7.
“转型升级产业投资基金”通过自身金融创新的手段,整合社会上先进的技术与管理资源,全力推动处于转型或重组中的企业发展壮大,实现从“浙江制造”到“浙江创造”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现在,创新的问题是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我的公司在做“网络商圈”的业务。开展业务的时候,我和几千位“中国制造”的核心厂商有过接触。在这些接触中,我时常为“中国制造”而骄傲,同时也时常在思考,要走向富强,依靠现在的“中国制造”是很困难的,必须使“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才能使中国成为小康之国。  相似文献   

9.
要想实现“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转变,改变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必须狠抓以专利为基础的知识产权,加快提升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标准和品牌的水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杜启洪 《走向世界》2010,(22):14-15
“中国制造”实际上就是“世界制造”,中国已经是全球价值链中一个环节,制造的多数产品都已是全球合作。“中国制造”正追求和世界上其化国家的合作和共赢。  相似文献   

11.
没错,“中国制造”的标签,仍然比“印度制造”的标签更为普遍,但在中国制造并不一定是由中国制造  相似文献   

12.
《杭州研究》2007,(4):94-101
杭州市“工业立市”和“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战略面临着突破产业发展平台,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深度融入全球制造产业链等挑战,其破题的焦点是如何提升制造业集群的系统有机关联、区域性结构化程度和全球响应能力,构建以创意设计、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DMS,Design-Make-Service)为一体的区域高附加值制造体系,以期提高制造业在全球制造网络中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杭州必须根据现有产业特征和基础,导入在硅谷和丰田产业区已得到成功实践的,被誉为“新产业结构本质”的模块化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发展模块化制造产业集群组构“跨国公司-区域旗舰企业-中小企业集群”的阶梯分工传递机制,可使区域制造产业集群逐步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提升在长三角制造产业板块的区域首位度,并逐步从全球制造网络的边缘进入网络的核心。本文结合规范研究和案例实证分析,在剖析模块化制造产业集群的战略意义、概念框架和结构机理的基础上,归纳了三种典型企业发展模式,并对杭州发展区域模块化制造产业集群的路径提出若干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3.
头顶全球加工制造中心桂冠的“中国制造”曾经风光无限,然而,在人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国际金融环境恶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多重不利因素面前,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的“中国制造”也面临着发展瓶颈。因此,依靠创新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软着陆成为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制造”以其物美价廉的优点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但近段时间以采,西方国家针对“中国制造”产品质量问题大肆炒作,“中国制造”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分析了“中国制造”面临的困境及其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中国制造”危机的建议和对策。寻求继续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曹谦 《中国经贸》2006,(4):84-84
一提到贸易赤字,多数国家的人们似乎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中国”这个字眼,以及“中国制造”的商品浪潮汹涌的冲击世界市场的情形,其势头似乎无人匹敌。“中国制造”的商品已经遍布全球各地,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体现,让中国有了“世界工厂”的美称,也让“中国制造”的光环增添一分色彩。  相似文献   

16.
<正>“两业”融合即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以“现代服务”强“先进制造”,实现“制造+服务”的优势叠加,形成“融合+创新”组合效应,是制造业企业拓展盈利空间、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围绕全球智造创新之都建设,从“硬汉式”单一制造向“刚柔相济式”服务型制造转型,已成为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所趋。从全球范围看,企业制造板块与服务板块之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欧美地区主要国家50%的制造企业实现了实物产品与无形服务的结合,世界500强制造企业的服务化率普遍达到70%。2019年,国家印发《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宁波市积极跟进,先后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指出要把“两业”融合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和促进产业革新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7.
戴志强 《中国经贸》2007,(11):36-37
目前,一股拿中国制造“说事”的“浪潮”席卷“全球”。一时间,中国制造甚至被一些国家和媒体恶意地“妖魔化”。涉及产品种类之多,蔓延全球范围之广都可谓是空前的。面对这一场中国制造产品风波,国人无论是愤怒于别国的歪曲、捏造、放大瑕疵,还是悔恨于本身确有的弊端,若是停留在“正名”、“反驳”、“自责”的就事论事层面未免显得过于肤浅、简单;若能从危机中洞悉契机,化外部压力为重塑中国制造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智能制造实现我国制造业的集成化、协同化、敏捷化、绿色化、服务化,是提高“中国制造”在全球制造业中重要性、摆脱“中国制造”低端标签的关键性战略。在“再工业化战略”引导下,西方先进国家也纷纷提出了先进制造发展计划,希望通过制造产业的进一步升级,巩固其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制造”凭借得天独厚的成本优势,近年来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2007年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中国制造”危机却令中国企业频频陷入尴尬境地。中国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已成为严重阻碍“中国制造”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质量管理创新刻不容缓。文章阐述了“中国制造”危机的前因后果.分析了中国企业质量管理问题对“中国制造”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出了以质量管理创新解决中国企业质量管理的问题,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加速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嬗变 创业板的推出,给中国经济所带来首先是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嬗变。 “中国制造”想要完成从做大到做强的转变,没有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嬗变是不可能的。对于一个对外贸依赖度超过了80%的国家,对于一个外贸总额已位居全球第二,并将在2010年前问鼎全球第一的国家,这种嬗变可说是生死攸关。然而作为中国最重要资本市场的中国股市,却偏偏缺少了这种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