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文化街区指能显示一定历史阶段的传统风貌、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及地方特色的街区。其界定标准是:有保存较好的文物建筑及传统建筑群为主体构成一定规模的地区;地段或区域的传统物质环境,即原有街巷格局、河道水系、建筑风貌等保存较完整;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文化价值。历史文化街区与文物建筑的单体性“、标本”性不同,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存留下来的连片建筑群体,保存有城市发展过程的历史信息,具有为居民提供服务的“活体”特性,居民社会生活及习俗成为其历史风貌的重要构成要素。临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紫阳街是千年台州府城昔日最为繁华的大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映射了临海古城悠久的历史痕迹。紫阳街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将进一步向世人展现临海千年古城的文化血脉,展示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临海紫阳街作为临海市第一浙江省第二古名街,是千年古城的缩影,是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研究紫阳街的发展极其现状,有助于引导紫阳街进一步健康发展,把握其今后发展方向,使其现代化与传统性,国际性与地方性更加合理地结合起来。同时也为浙江的历史城镇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林建新 《东南置业》2005,(88):20-21
河流孕育了人类的文明,城市的河流更是城市地域特色的象征,是无形的文化资源。闽江作为福州人民心灵栖息的乐园,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福州人,也见证了福州这一千年古城的沧桑巨变。浩荡东去的闽江,传承了福州千年的历史,积淀着地方文化的精华。放眼闽江岸两,绿树葱茏、花团锦簇;泛舟闽江水上,碧波荡漾、游船穿梭,南北江滨相映成辉。昔日荒芜的滩地变成了游人如织的江滨公园;曾经阻隔闽江两岸的天堑如今变成了跨江的通途。闽江沿岸已经成为福州市最具活力的区域,成为福州市实施跨江面海战略的桥头堡。历史与未来在这里际会,机遇和奇迹在这里诞生。古老的闽江重新焕发出年轻朝气,正给福州带来无穷的生机,引领着这座古老的城市朝着现代化都市的明天阔步迈进。  相似文献   

3.
阆中古城已逾千年历史,保存了丰富的民俗、 风水、 三国、 科举文化和美丽的山水风光,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四川十大古镇".阆中旅游十三五规划以"山水城一体化"为重点.结合阆中古城的区位条件、 开发现状,对接"山水城一体"战略,可以从古城建设、 提升游客观光体验质量两个方面进行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相似文献   

4.
都江堰古城历史悠久,五条河流穿城而过,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丰富的水文化特色。根据震后都江堰市的发展规划,对古城区将进行保护性开发。位于古城内的南桥、西街和杨柳河街等蕴藏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将成为古城的核心地区之一,加强对古城街巷历史文化资料的梳理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大国,我国社会的发展秉承历史文化,兼并时代主流。广东省著名历史文化古城:平海古城从洪武年间开始建造,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太多的文化瑰宝与脚步,下面,文章对其进行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从漳州城市文化内涵和城市形象定位视角着手,结合艺术设计学、区域历史学、城市规划学和文化产业学等学科,明确城市品牌形象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进而推导出漳州城市标志、色彩和应用等品牌形象设计元素。通过漳州城市定位的品牌形象设计,构建漳州独特的城市视觉形象和视觉符号。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文化市场可持续发展理论、特色旅游经济理论、体验经济理论等,充分挖掘河北省正定古城的历史文脉资源,提出基于正定古城传统文化艺术资源的创意发展模式。运用实地调查法、数据分析法对正定古城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与梳理,识别传统资源的多重文化价值。针对正定古城的政治定位和地域特色,立足于改善正定古城文化影响力与辐射能力不足的现状,提出打造优质文化IP、发展特色创意产业、筹划和推广文创特展的3线发展模式,对于推动传统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以及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琦 《大众标准化》2006,(10):52-53
平遥古城,是山西省历史文化古迹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古城文化,是山西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朵奇葩。9月22日,值“十一”黄金周来临之际,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山西省旅游局在世界遗产——平遥古城正式颁布了《山西省平遥古城沿街店铺服务规范》地方标准。  相似文献   

9.
在新民市东北29公里的辽滨村有一座千年古城的遗迹。这座古城地处辽河与秀水河的交汇之处,是古代著名的渡口和交通要道,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早在东晋时期,这里就已经成为军事重镇。辽代是其历史上最兴盛的黄金时期,辽的统治者促进此地的繁荣,在这里设立了辽州治所,还从蓟州大批移民。后来长期的战乱使这座繁华古城遭到严重破坏。辽滨古城为方形,  相似文献   

10.
江南古镇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馈赠。保护和利用好这些江南古镇,对于提升古镇品质、改善人居环境、保存文化记忆、延续历史文脉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地梳理了江南古镇的共同特征,比较了不同古镇的保护利用模式,分析了当前保护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的形成过程 我国历史上区域经济发展始终存在着不平衡性。近代,随着东南沿海城市开埠,近代工商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和教育事业最早在这一地区出现。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列强敲开中国大门,最早接受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因而经济迅速发展,更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文化的历史沉淀的结果,更带有半殖民化色彩。  相似文献   

12.
面对山海关区古城的保护性开发问题,如何记忆古城的昨天和今天,保护和传承古城的优秀历史文化,成为档案人亟待解决的课题。“古城记忆工程”还原了古城山海关一个个真实的历史瞬间。  相似文献   

13.
《东南置业》2008,(1):86-91
相临的国家或许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相临的省、市、县、区等国内区域却大都是相互扶携,相互促进的。因为这些相临的地区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海西,漳州厦门关系非同一般,从地理交通、经济合作、文化习俗、政策规划、生活置业等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凡是新到梅城的人,不论是出差、做客、还是旅游者,差不多都会得到一项同样的待遇,热心的主人都会介绍,或者陪同客人到市区的梅江两岸去走一走,看一看。因为如今的梅江两岸,不但记载着这座千年古城的沧桑历史,更有经过梅州市人民六、七年的艰苦努力,共同筑起的一道十分亮丽的风景线。梅江的荣辱梅江干流上源为琴江,发源于紫金县白山岽,自西向东流,进入梅州城区后拐了个大弯,在城区中心写下一个大大的“u”字,然后向东流向大埔汇入韩江,途经潮州再从汕头入南海。梅州素有“侨乡”的之称。华侨众多,遍布在世界70多个…  相似文献   

15.
历史古城是饱含过去时代真实信息的物质载体,是为人们所使用的活着的历史文化遗存。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作为和现代城市联系较为紧密的遗产类型,历史古城的保护、利用难免与其所在区域的人居环境发展产生博弈。以米脂窑洞古城为例,在对古城概况及其保护与利用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保护区划、保护规划、环境规划、人口与基础设施规划、展示规划等专项解读了《米脂窑洞古城保护总体规划》为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人居环境协同所进行的创新与探索。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导刊》2011,(8):94-95
城市:兼容并蓄,和谐发展英国有很多的古城,像伦敦、爱丁堡一样拥有上千年的历史,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有工业革命时期的大英博物馆、英国议会大厦,中世纪的西敏寺教堂、温莎堡及罗马时期约克古城墙、史前的巨石阵等;进入后工业社会的今天,其规划思想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规划保护意识,注重保护每个城市的文化特色,这也是为  相似文献   

17.
何跃  马素伟 《城市发展研究》2011,18(4):130-133,140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阆中作为四川保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具有浓厚的历史、社会文化内涵和学术研究价值.在古城形成、演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自组织作为一只"无形的手"贯穿始终.在回顾古城演化历程的基础上,从城市形成的自发性、城市演化的非他律性以及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是城市自组织演化的根本动力这三个层面分析探讨古城的自组织演变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总会计师》2010,(3):180-183
中国是世界上人类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在这块土地上劳动和生息的世代人民,为我们谱写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历史本身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有三四千年,经历了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几个阶段.中国财税的历史也同样经历了数千年漫长的历程,在理财思想上也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我国古代的某些理财思想.从维护封建统治、理顺财税分配、  相似文献   

19.
现状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成都,虽与国内其他古城如西安、北京、苏州等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其发展历程、文化兴衰、历史遗产等,却更具有相当的独立性。成都解放50多年来,城市建设事业取得巨大的成就,形势喜人的同时也出现许多不尽人意、令人堪忧的问题。这些独特性、成就和问题是我们认识和把握成都城市公共环境风貌特色的基础和关键。“古城风貌”已经不存在,总体风貌呈现现代化的城市面貌经过建国50多年来的城市建设,特别是最近10年的高速发展,成都城市用地以古城为中心扩展为解放初期的近16倍,古城区内,除“二江环抱”(实际上已为穿城)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多数古城存在城市传统风貌被大面积破坏的问题。从经济因素、政策法规、发展模式等方面分析了古城肌理破坏的原因,对影响中国古城肌理形态的要素进行了思考。通过山西具有历史文化资源的古城保护规划的实践,从结合形胜的保护、规划方法的完善、城市节点的利用、城市功能的激活、异质元素的引导等方面探讨了古城肌理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