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明明 《中国经贸》2012,(22):99-99
公共产品的供问题给不仅能反应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也是衡量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理论出发,结合贵阳市典型社区的实证研究,分析了这些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贵阳市城市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2.
乡村社区公共产品自主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考察了建国之后的乡村社区公共产品筹资制度的变迁和一事一议制度的历史渊源,以第一个村委会的产生为背景考察了村委会的产生和一事一议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讨论了村集体的小集团规模属性。运用林达尔均衡框架从谈判意愿、达成合约的可能性、合约的福利性和合约的有效执行四个方面论证了村集体自主决策供给公共产品的可能性,指出作为小集团的村集体完全可以通过一事一议式谈判来自主决策社区内的公共产品供给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途径。社区作为社区教育发展的推动者,应不断丰富、强化自身功能,致力于为居民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但是,就目前社区教育发展现状来看,社区公共文化教育服务供给单一,缺乏多层次、广维度、大跨度的文化供给。社区居民缺乏需求表达权和决策参与权,只是被动接受社区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教育服务产品。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迁建频率增多,居民固有的  相似文献   

4.
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客观上要求文化建设加快步伐。社区公共文化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指出对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进行研究的现实背景和研究意义,通过对国外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的研究。进而探讨国内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圆满落幕,将中国带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公共文化服务在十九大中被强调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着眼点在补短板、促平衡,体现均等化、标准化和基本化的整体性要求。西藏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离不开社会基本单位——社区,同时处于我国西南部边疆区域的社区更体现出民族融合的特点,嵌入式社区成为现阶段的普遍模式。稳定和发展并重是西藏总体发展的要求,意识形态建设成为维护稳定的重要抓手,公共文化服务自然成为全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中之重。全文希望通过探析拉萨市嵌入式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内容,提出相关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对策,为我区紧跟党中央、统一意识、稳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许强 《黑河学刊》2015,(2):59-61
公共产品的供给与社会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公共产品能否较好的被提供将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在现实中,越来越多的"政府失灵"现象为私人提供公共产品提供了契机。本文论证了公共产品私人提供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的具体形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使私人能够更有效的提供公共产品,切实做到保障社会大众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7.
近三年来,针对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看病”、“读书”、“住房”等“困难”,经济学人在对我国如何发展“医卫”、“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的等事业的讨论中,搞好公共产品(包括服务)生产与提供,已经成了一个流行的话语,公共产品成了一个在媒体中使用频率很高的关健词。尽管许多人使用这个词,但是对这个词的含义的理解却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8.
乡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是一个内嵌于社区内生秩序的复杂体系。小农经济形势下,社区"场域"的"熟人社会"特性催生出精英群体引领公共产品供给的基层治理路径;其"结构互动"的生成逻辑与公共产品的制度外筹资模式,在组织层面上决定了村社需作为"国家"与"社区"的介质承载起社区内公共产品供给的主导责任。当前村社公共产品供给最需解决的问题,在于借助国家资源来激活村社内部的组织力量,通过强有力村社组织的建设来实现农户的"组织化",从而在"统"的层面上确保村社基本公共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9.
谷继建  颜珂  高一文 《特区经济》2007,225(10):157-159
乡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中由各个不同层级的城市点逐渐建够为一种阵矩,并在历史长河中一直积淀着,现已凝结为一种社会心理结构、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社会逻辑,这种逻辑渐渐的转化为一种内生的社会秩序;中国掌握本地社会资源的"集权城市"决定了乡村一直处于中国社会的最底层,乡村则几乎成为公共产品供给的盲区,基于此,我们对乡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提出我们自己的理论———经济发展点阵规则是乡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内生逻辑。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社区建设首先是从权力的配置和再优化展开的。应该说,这是一个针对社区公共权力再划分的制度安排过程。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城市社区的组织结构呈现出复杂化的特征,社区体制因而也呈现出多元化并立的态势。本文在总结社区建设的理论构架的基础上,以公共权力的划分为主线,探讨了社区组织体制创新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公共产品在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导致了公共产品市场失灵,这使得政府成为公共产品的供给者。地方公共产品是由当地政府根据本地区居民需要来提供公共品,但在实际中,地方政府不能有效地供给公共品。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的市场化就显得十分必要。在对当前地方公共品供给现状分析的前提下,结合经济学家提出的各种理论和模型,得出在一定范围内对公共产品进行市场化改进能够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大幅度提高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特殊性质的产品,公共产品的供给对于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国家经济的增长及社会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现实中"政府失灵"的存在以及公众对公共产品的超额需求给公共产品的私人供给提供了可能。文章强调了公共产品私人供给的必要性,同时分析了我国公共产品私人供给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完善公共产品私人供给的方法途径,从而更有效地供给公共产品,保障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3.
供给过剩,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已成为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如何启动市场,刺激有效需求增加,目前盛行的一种思路是,认为应该继续开发私人产品,如小轿车、住房等。我们认为,这种思路是十分有意义的,但在目前条件下实现起来比较困难,仅靠它还难以启动市场,应该换一个思路,这就是发展公共产品,通过启动公共产品市场,带动整个市场需求的增加。本文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自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伟大战略以来,财政部门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已投入了相当的财力。然而,当前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仍然处于困境中,这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障碍。1.农村公共产品概述农村公共产品一般是指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能满足不同农村居民消费或享用的农村社区集体共享的产品,与其他公共产品一样,农村公共产品也具有非排他和非竞争的特征。农村公共产品的范围广泛,包括农村义务教育、农村社会保障、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大江大河治理及环境保护等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农村市场也在进一步的完善过程中,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对农村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5.
在现实的农村社区公共产品合作供给过程中,村民从个体理性出发而导致不合作,陷入"囚徒困境"。如何来规避该问题?基于村庄权威而建立的惩罚机制则是一个有效的方式,在现实中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新型社区成为政府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阵地,大量村民在政府的统筹安排下,集居于新建成的商品小区。本次通过对农村新型社区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管理情况的实地考察,从新型社区居民的年龄、性别、学历等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中青年居民新型社区居民公共物品满意度高于老年人满意度;女性新型社区居民公共物品满意度比男性满意度高;学历与新型社区居民公共物品满意度呈现"倒U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蒂布特的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及其实现条件,在此基础上探讨城市社区分层化问题,该理论核心思想是,只要消费者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就有可能使公共产品供给与尽可能多的人的需求相一致。该理论对我国的地区公共产品供给和城市社区发展现状具有解释力,对现状的改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城市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德琪 《科学决策》2008,(11):50-51
我国城市社区生态文化建设仍存在居民生态价值观念未根本转变、人丈环境不理想等不足。应以“以人为本、系统发展、因地制宜、群众参与”为原则,探索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路径: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培育社区居民的生态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建立政府主管部门为主导、社区居民为主体、社区物业管理公司为中介的长效管理机制,将社区生态建设纳入生态市建设和和谐社会构建大目标,开展有特色的社区居民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9.
李建民 《发展》2009,(8):76-77
一、物业管理中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通过社区文化建设,可以增强住户对居住区的归属感。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物业管理企业在注重高水平服务的同时,也应不断加强社区文化的“感情投资”,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增强住户对社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20.
王玲 《世界经济情况》2010,(6):52-56,23
从世界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公共产品正在成为各国都市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都市旅游产品集中体现出公共产品的特性,但在公共属性的表现程度上却有很大的差别。论文着眼于上海成为国际化旅游大都市的发展目标,对不同类型的都市旅游公共产品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以旅游产品的排他性为基准,探讨了都市旅游产品公共属性的表现方式和程度,并提出现代都市旅游发展所赋予旅游产品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空间等方面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