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政府作用与产业有序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有序转移是指符合产业转移规律且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产业转移。具有客观性、政府引导性、规划性、整体性和差异性五大特点。为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政府应加强中央政府或上级行政区政府、转入区与转出区地方政府的分工与互动,从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区域差异性产业发展政策、区域差异性要素供给政策、区域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和区域差异性产业发展财政支持政策等5个方面构建政府作用体系,系统地引导产业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2.
区域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途径之一。产业转移的地区经济效应主要有优化效应、扩大效应和发展效应三种。影响产业转移效应的主要因素包括三部分:内部因素;环境因素;政策因素。区域产业转移的发展关键在于区域互动的有效机制。构建一个符合区域经济政策的引导模型,有益于移出地和承接地政府区域产业转移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的核心是主导产业,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则需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本文针对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生态农业为主的主导产业现状,重点从产业政策、技术政策、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方面阐述了主导产业成长的政策体系,分别提出了实行活力型、动力型、竞争力型、潜力型和压力型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推进技术标准化建设和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的技术政策,实施基础类产业、技术与创新类产业和生态农业与低碳产业等的财税政策,以及做大做强南昌区域金融中心、加大金融机构和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培养和发展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金融政策,力图为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4.
在2017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区域创新驱动与产业转型升级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区域经济研究的新导向、区域创新驱动机制与政策、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同发展与开放战略、城镇化和城市群发展模式、区域精准扶贫的理论与实践等领域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反映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最新进展,为经济新常态时期我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提供强大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时期区域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理顺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产业上下游联动,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支撑。财税政策是政府引导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三地如何制定协调统一、针对性强的财税政策,有效引导京津冀三地构建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产业发展链条,使产业链条的搭建服务于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目标,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通过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发展外向型加工贸易,逐步形成了以制造业为核心、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西部地区发展相对缓慢,我国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明显。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样的背景下,自东向西的产业转移政策成为了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抓手。其中制造业无疑成为了该政策实施的重点领域。政策制定希望在促进区域平衡的同时,可以最终缓解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制造业成本优势凸显带来的双重挤压。而政策实践过程中结果并未如预期,有必要对该政策进行分析评估,以使“十四五”期间区域发展更加均衡、产业发展更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产业在区域之间的转移对于区域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产业转移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主要是产业政策的区域化和区域政策的产业化、推进区域间的梯度转移和横向联合。  相似文献   

8.
协同创新受到各国创新理论家和创新政策制定者的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回顾了协同创新的相关文献,基于江苏的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现状,提出目前区域产业协同创新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完整的协同创新机制,创新资源要素共享不够,协同创新的微观主体动力不足等。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包括创新主体、创新要素资源、创新区域、创新产业以及创新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协同创新,以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面对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变化,中国应该抓住机遇,变化思路,有效应对。 1、采取差别性的区域经济引导政策,加快制订区域发展规划 目前,中国东部地区已进入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阶段,应通过政策措施加快和鼓励东部地区走上创新驱动发展的轨道;对中西部地区进行有效引导,一方面要抓住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有利机遇,另一方面加强外资政策、市场准入政策、节能环保政策等的引导,发展先进制造业,避免走上传统增长方式和国际分工体系的老路。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体系耦合研究——以台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创新体系与产业集群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具有创新能力的产业集群能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区域创新体系的成熟能促成产业集群的提升。本文分析了台州产业集群面临的创新问题,在此基础上,从项目驱动的科技平台进行发展、完善集群与区域创新政策、培育企业孵化器、打造学习型和竞争合作集群文化方面,提出了加强区域创新和集群创新耦合发展的建设性方案。  相似文献   

11.
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是深入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促进区域创新系统的协同发展有利于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从区域创新系统构成的视角构建政策编码体系,并借助Nvivo软件对北京、天津、河北及其各地级市的创新政策文本展开质性分析,通过对政策内容在不同行政层级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分析京津冀区域创新系统的协同性。研究发现:(1)三地的政策措施和政策目标整体上服务于“京津创新、河北转化”的功能定位;(2)三地都重视源头性的知识创新,强调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与人才福利保障;重视高新技术创新发展,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形成区域高新技术创新的产业互补;(3)北京以单极发展型政策为主,天津、河北以协调互促型政策为主,北京市支持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政策比重低于天津市与河北省;(4)天津、河北以协调互促型政策为主,北京支持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政策比重低于天津与河北;(5)河北省级和各地级市的创新政策目标和政策方向具有一致性,地级市技术创新系统中的传统技术创新占比较高,与当地产业基础衔接更密切。最后,提出推动京津冀创新系统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一届中央的经济政策理念同过去相比有非常大的变化。未来的经济发展将主要不再依赖政府的"加力",即政策刺激,而要靠更有效地发挥市场活力。各地区的发展将不再依靠差别性特殊政策的刺激,而主要依靠统一开放市场条件下的公平竞争。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产业发展的区域态势正在从"特政"时代转向"自贸"时代。每个地区的发展都会考虑各产业发展对本地区的价值。各地区发展决不可再采取"血拼"的方式,更不能"竭泽而渔",而必须注重作为地区主体"居民"的利益和意愿。各地方政府促进地方产业发展将遇到一系列新课题:促进地方产业发展,地方政府能做什么?政府服务企业和居民,"亲商"还是"亲民"?如何处理好经济区域与行政区划间的关系?如何更有效地解决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应对这些课题都将体现产业发展的区域态势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倾斜式、差别化、行政化的区域经济政策取向,正在向更加开放、统一、公平的区域经济政策取向转变。以"特政"填平差距的政策思路,也将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为以公平促进效率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3.
石墨烯产业作为我国"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提高工业科技实力、国民经济水平和高新技术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着眼于我国石墨烯产业发展政策、发展环境和产品技术,对石墨烯产业的政策支持和区域集聚地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产业环境和技术的创新趋势进行探索,为石墨烯产业在我国,特别是京津冀地区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运行机理为重点研究目标,详细分析了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运行机理,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包括建立与完善超越地方利益的区域协调机制,建立跨行政区的点轴开发与增长网络体系,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全国整体区域协同发展,制定政策梯度,推进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推进产业转移、实现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首都西南区域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都北京的西南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民俗文化、历史遗迹等旅游资源,是北京市重要的旅游区,加快首都西南区域旅游休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描述了首都西南区域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深层次原因,以"一五五三"战略构想,谋划西南区域旅游休闲产业发展,并提出促进首都西南区域旅游休闲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借鉴部分发达国家区域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在区域发展的"极化效应主导"阶段,应从经济转型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空间布局与区域功能分区、财政转移支付与产业内生能力三方面进行宏观调控;在"扩散效应主导阶段",可从区际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产业链整合与产业技术联盟、"四化同步"与统筹城乡发展等角度进行政策工具创新,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近年来我国区域产业环境变化的总体态势以及区域间的差异性进行研究,是实施“十二五”区域发展战略的前提。在充分分析区域产业发展环境的基础上,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产业”、“产业组织结构”和“政府行为”五个维度构建了测度区域产业发展环境差异性及变动性的指标体系,根据“十一五”期间31个省(市、区)的产业发展数据,运用熵值法确定了相应指标权重,通过聚类分析法分析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区域产业发展环境的差异性及变动性。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区域经济不平衡的格局并没有明显改善,“需求条件”和“产业组织结构”是区域产业发展环境特征变动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8.
刺激经济的十大产业振兴计划逐步下达后,近期中央又加快了区域发展政策的调整,连续公布了上海和浦东的发展政策、福建海西经济区加速建设政策、  相似文献   

19.
《企业技术开发》2016,(14):102-103
区域产业集群建设对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区域特色起着重要作用。郑州航空港区是区域产业集群建设的代表,从国家战略层面讲,是第一个以航空港经济为主题的受国务院批准的一个功能区建设。河南出台用地直批、价格自定、政策直享等81条支持政策,并享有33条财政激励政策。文章以航空港区建设为例,从宏观调控经济职能、国家监督管理职能、以及财政资源配置职能和收入分配职能几个方面论述财政支撑对中部区域产业集群建设的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CO2排放国,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因此必须减少温室气体特别是CO2的排放,努力使"走低碳经济道路"逐渐成为我国制定环境经济政策时的重要导向。本文按照中国经济区域振兴和发展政策的导向,将我国划分为九大经济区域,在考虑各区域产业发展水平和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实现我国区域产业低碳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