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8世纪到现在,有过各种各样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由于各国经济实力不平均,各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不同,不同国家的货币具有不同的能量,类似一个太阳系,当今美元是主导货币,其他国家的货币是围绕美元的“行星”,这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太阳系”模式。这个太阳系不断地快速变化,每一个时代图像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2.
外汇汇率     
《天津经济》2010,(4):82-82
一、外汇汇率的含义 外汇汇(Foreign Exchange Rate)是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  相似文献   

3.
近三十年,中国的货币供应量高速增长,货币化率持续上升并超过了诸多欧美发达国家,是典型的高货币化现象。本文将货币分为交易性货币、支付性货币、资产性货币,建立了一个包含货币流量与存量的货币模型,结果表明:市场均衡价格取决于交易性货币的数量;在货币供给政策作用下,价格的变动幅度取决于货币量与货币结构的变化;当考虑到货币结构时,“费雪货币数量方程”可能是不成立的。实证结果显示实体交易与金融交易都提高了货币化率,且前者比后者具有更高的货币需求强度;随着货币化水平的增加,实体经济的作用是减速上升的,而金融交易的作用则是减速下降的,总体上中国仍处于Goldsmith所提出的货币化路径倒“U”型曲线的前半段,但是货币化率增速已经出现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刘甜 《魅力中国》2010,(17):93-93
广义货币供应量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各个国家的普遍重视,也是许多经济学者研究的对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义货币供应量是否适度,不仅直接影响着物价水平的稳定,而且影响着国民经济整体运行状况。货币统计的核心是确定货币总量,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弄清楚哪些部门发行的金融资产构成广义货币。本文基于MFS货币统计框架,同时结合我国具体实践,对政府是否是广义货币的发行者这一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錾  田海霞 《特区经济》2004,(12):139-140
一、传统的最优货币区理论 货币一体化这种国际货币合作的形式有时也被称作最优货币区。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定义,最优货币区是这样一种区域,在此区域内,一般的支付手段或是一种单一的共同货币,或是几种货币,这几种货币之间具有无限可兑换性,其汇率在进行经常交易和资本交易时互相盯住,保持不变,但是区域内国家与区域以外的国家之间的汇率保持浮动。货币单一化则是在货币一体化的基础上形成单一储备,  相似文献   

6.
黄正新 《南方经济》2001,143(8):60-62
货币容纳弹性是货币供给理论的重点与难点,也是我国央行和学界较长时间关注的焦点之一。货币容纳弹性是货币流通量的一个有限度的区间范围,它反映了经济运行客观存在的容纳量弹性。货币容纳弹性的测度方法有多种,运用基准法测算我国“十五”期间货币容纳弹性区间为:广义货币M2的年增长最高限应为21%,最低限应为6.5%,最佳线应为13.75%,货币容纳弹性范围围绕基准线上下波动幅度平均为7.25%,我国货币容纳弹性的主要成因是:信用货币仍然具有贮藏手段职能和贮水池的调节作用,货币流通速度充当货币流通量“自动调节器”的角色,货币供给对经济的作用具有“滞后效应”等。中央银行利用货币容纳弹性原理制定货币政策时应适度。  相似文献   

7.
论当今世界货币体系的本质谬误兼及欧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货币的本质规定来看,当今的以美元为中心的,由纸币组成的世界货币体系是一个不科学的货币体系,存在着本质的弊端,即美元作为世界货币不与黄金挂钩,美国可以无限期地无偿占有与各国美元外汇储备等值的别国财富供自己使用,欧元的诞生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结果,是对现有不合理的世界货币体系的挑战,区域货币是通向未来新的单一世界货币的中间桥梁,我们应正视现实,制定对策,关注世界货币一体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证“黄金非货币化”问题。第一,从历史的结果看,货币并非必须是黄金或具有商品性;第二、从货币理论史的发展看,“黄金货币论”其实质是“货币金属论”的翻版;第三、运用马克思唯特辩证法原理进行分析后认为,“黄金非货币化”是对马克思货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华枫 《上海经济》2010,(8):22-28
近十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外汇储备亦呈迅猛增长态势,至今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2.45万亿美元,是2001年底(2121亿美元)的11.7倍,大大超过了同期的GDP增速。从实质上看,外汇储备是由一国货币当局对内的货币发行权益经由货币交换而产生的外汇产权,主要来源于贸易顺差和资本净流入。通过货币发行、货币交换和特定的外汇管理制度,市场经营主体将外汇所有权让渡给了货币当局,而货币当局则给予经营主体相应的本国货币。可见,外汇储备的形成是有其特殊根源和机制的。  相似文献   

10.
最优货币区理论、GG-LL模型、“一个市场、一种货币”理念构成了中国东盟区域货币合作的理论基础,而美元化、单一货币区以及其它区域货币协作形式是目前国际货币合作的既有模式,按照“一个市场、一种货币”的新思想、新理念,货币联盟应该是中国东盟区域货币合作的理想路径,而人民币国际化将有力地推动中国东盟区域货币合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货币的速度与"弗里德曼悖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陶江 《南开经济研究》2003,(5):24-27,34
弗里德曼的理论缺陷制约了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他的货币理论恢复了货币数量的重要性,遗弃了货币的交易速度,并不是货币数量论的完整表述。他的货币理论的基本命题是货币需求的高度稳定。但他忽视了制度和技术的长期变化会导致货币速度加快,如果没有抵消性因素,货币需求将不会相对稳定。弗里德曼既没有为这一悖论设立补充假设,也无法解释他的经验证据与制度环境的变化之间存在的冲突。弗里德曼研究的货币收入速度,是一个虚拟的非独立变量。经验分析表明:货币的交易速度是比货币的收入速度更真实的、更有价值的宏观经济变量。  相似文献   

12.
《货币银行学》向何处去?我国《货币银行学》正面临守旧与创新的十字路口。当前,货币、资本、资金之间的概念混淆、错误,只有黄金才是真正的货币,货币是商品,纸币是金币的符号等等理论,充斥于所有《货币银行学》的版本之中,从而使《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基础受到破坏与损伤。这种理论不仅严重脱离、落后于我国金融与经济的现实与实际,无法或不能指导金融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而且会贻害青年一代。本文对传统的有关货币定义、 货币本质,纸币、纸币本质及其流通规律,提出质疑和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一方面是紧缩货币,强力压制中国经济内需;另一方面是国际计价、结算货币大注水,推高中国制造业原材料成本,从而拉高中国CPI;CPI上升更给了货币当局紧缩货币的理由,而进一步压制中国经济内需,但物价该涨还涨。  相似文献   

14.
广义货币供应量M_2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指流通中货币(M0)和商业银行体系各种存款的总和。与M0和M1相比,是一种较为广义的货币供应量。根据货币理论,认为货币的功能不仅是作为商品流通的交易媒介和流通手段,而且可以作为一种资产实现价值储藏的功能,因此将...  相似文献   

15.
货币虚拟化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当前,在经历了胚胎阶段、潜在可能阶段、夺取主导地位等阶段的演变后,货币虚拟化体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网络虚拟化货币。通过货币虚拟化进程的历史考证,对加深货币本质、货币虚拟化实践动因和金融虚拟化的理解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货币新思维     
西方经济学之货币学说演变繁复,大浪淘沙,基本骨干是三大理论。一是决定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关系的货币数量论,二是决定汇率与物价(货币供应量)之关系的购买力平价理论,三是决定各国利率水平与汇率走势之关系的利率平价理论。三者共同构成当今各国货币政策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内生货币创造过程:理论阐述写实证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货币中性假设必然导致货币外生性的结论。然而,这种普遍被认为是正统经济学的观点遇到了另一种替代的货币分析方法的挑战,这种替代的货币分析方法即内生货币创造理论。如果以内生货币创造理论的角度去考察货币创造过程,并考虑资本市场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将增加我们对经济活动的理解。本文试从内生货币的本质入手,讨论内生货币的创造过程,并用中国的数据做出简单的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8.
通常而言,强势货币的内涵在结构上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外在价值,表现为本币相对于其他货币的市场汇率开贬;二是内在价值,表现为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即在国际支付体系、国际清算体系,国际标价体系,国际储备体系中的硬通货形象。  相似文献   

19.
赵敏 《北方经济》2006,(5):73-75
从中国历史上看,任何一个新兴的政权建立后,采取的首要经济措施就是统一货币。从现代政府来看,货币统一更是其独立统一的前提和调控经济的首要条件。内蒙古地区货币统一是新中国货币统一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因此,内蒙古货币是如何实现统一的,是内蒙古金融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拟对此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大趋势——区域性货币一体化入手,分析亚洲货币一体化的现状,认为创造亚洲的共同货币——亚元是亚洲货币一体化的理想选择。并阐述亚洲货币一体化仍然要大致经历欧洲货币一体化所走过的几个阶段。分析中国在东亚货币一体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