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计目标问题是会计基本理论研究的逻辑出发点,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和顺利运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公允价值视角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这两种典型观点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指出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科学融合是适合我国国情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试论当前我国的会计目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会计目标理论研究是会计系统中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是会计界关注与讨论的重点课题,讨论的焦点是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本文通过纵向与横向的分析,提出会计环境决定会计目标的观点,并通过对我国当前会计环境的分析,明确我国当前的会计目标应定位于受托责任观。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当前会计界关于财务报告目标定位的两种观点,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存在的缺陷进行剖析,提出从效益观视角将企业财务报告目标定位在“监管有用观”的合理性,并运用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4.
张玉兰 《会计之友》2006,(15):11-14
本文通过对当前会计界关于财务报告目标定位的两种观点,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存在的缺陷进行剖析,提出从效益观视角将企业财务报告目标定位在"监管有用观"的合理性,并运用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会计目标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内核进行了逻辑分析,指出会计目标是会计环境与会计信息系统的联结点,并对会计目标的两种观点进行对比,认为“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发展遵循了历史的逻辑。针对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各国会计目标的考察,结合我国会计环境对会计目标进行了定位,阐述了会计目标对会计准则制订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有关资产减值会计理论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资产减值会计应用于我国较晚,因此资产减值会计理论也尚待完善。本文拟对资产减值会计在理论上如何进行定位,资产减值如何确认、计量和披露等方面进行探讨。一、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 1.资产减值会计符合会计目标的要求。财务会计的目标主要有两种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起点为决策有用观,其目的在于通过提供资产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从代理理论看财务会计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财务会计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 (一)财务会计目标迄今为止,美国会计学界对会计目标的研究形成了两个有代表性的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是在公司制和现代产权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现代意义上的公司制企业的建立,特别是股份制公司的出现,使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得以分离,  相似文献   

8.
小议会计目标的定位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淑霞 《价值工程》2010,29(27):11-11
众所周知,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整个系统的运行必须服从系统的目标,再按目标展示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因此会计目标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是连接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桥梁,是会计理论结构的最高层次,对会计系统运行起导向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会计目标的一些基本理论,而后又对会计目标的定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从“受托”到“决策”看我国会计目标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莉  谷栗 《财会通讯》2008,(4):37-39
会计目标在会计理论研究以及会计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西方两大学派的会计理论——“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比较分析,提出我国的会计目标定位应是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应该定位不同的会计目标;基于当前的经济环境,应将会计目标定位于“受托责任观”,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逐步向“决策有用观”转变。  相似文献   

10.
第一,确立探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思路。一是会计目标的导向作用。会计目标的定位决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目标在国外作为财务报告目标,西方规范学派关于会计目标的研究,形成了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前者认为会计目标是向资源的提供者报告受托管理情况,后者认为会计信息系统的根本目标是向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对于决策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浅谈财务会计目标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计目标定位理论是会计研究的起点,一直是会计界关注和讨论的重点课题。讨论的焦点是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财务会计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会计环境。我国会计环境与国外存在较大差异,在会计研究方面不可能照搬国外的研究成果,深入进行会计目标研究成为我国会计界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着重在对会计目标和相关影响因素的一般认识的基础上,详尽地分析了影响我国会计目标定位的几大因素,并据此推出了我国会计目标的定位。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公司财务报告目标的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仲鸣 《价值工程》2004,23(6):117-119
财务报告目标是会计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从西方引入我国的财务报告目标——决策有用观与经管责任观并不适合我国公司。本文在概述和评价这两种观点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理论从深层次上论述了我国公司财务报告的根本目标应定位为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基本目标应是满足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最后构建了我国公司财务报告的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陈旸  邹航  张昉 《财会月刊》2004,(9):10-11
所有者观与主体观、母公司观同为合并会计报表的三种基本观念.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同为会计目标理论的两大流派.会计理论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框架系统,作为会计理论研究起点的会计目标理论必然对处于逻辑推演下游的合并会计报表理论具有指导作用和根本影响,同时合并会计报表理论必然会体现出会计目标理论的要求.本文试图揭示所有者观与受托责任观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寻求所有者观的深层次理论渊源,为合并会计报表研究以及准则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浅谈财务会计目标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目标定位理论是会计研究的起点,一直是会计界关注和讨论的重点课题.讨论的焦点是受托责任现和决策有用观.财务会计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会计环境.我国会计环境与国外存在较大差异,在会计研究方面不可能照搬国外的研究成果,深入进行会计目标研究成为我国会计界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着重在对会计目标和相关影响因素的一般认识的基础上,详尽地分析了影响我国会计目标定位的几大因素,并据此推出了我国会计目标的定位.  相似文献   

15.
新准则视野下的会计目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会计目标是一定社会经济环境下的产物,本文揭示了影响会计目标定位的因素,通过对会计目标两种主要观点的研究和新旧准则关于会计目标的对比分析,,提出了我国会计目标的实现模式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一、事业单位会计目标定位 会计目标是指从事会计活动要达到的目的。关于会计目标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受托责任观,二是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认为,会计目标是向资源的所有者(或资源的委托人)如实反映受托者对受托资源的管理情况,强调的是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可靠性;而“决策有用观”则认为,会计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更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虽然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的出发点不同,但实际上两者是互补的。根据事业单位资金运动的特点,事业单位会计目标应是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相互结合,并侧重于受托责任观。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对会计目标解读和对“决策有用观”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会计目标体系的三个构成部分:前提性目标、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在会计理论中,会计目标已经成为会计研究的逻辑起点。会计研究的理论框架由此展开,会计理论的其他概念由此阐发。会计目标俨然成为会计理论的内核。对于会计目标的释义,多数学者将其定位在"决策有用观"上,这是与"受托责任观"争论后的一个成果。但持不同意见、甚至反对的声音还是存在的,尽管很微弱。吴建业(2004)在"对会计目标的反思"一文中,提出我国会计目标的定位应该是"如实反映"。我们深受启发,欲对其作进一步探讨,不敢说创新,只要"澄清问题,以正视听"足矣!  相似文献   

18.
随着会计所处环境的变化,会计形成了以"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为代表的两种主流观点。会计目标通过财务报告载体展现给会计信息使用者,财务报告是财务会计的最终成果,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会计目标、财务会计目标、财务报告目标以及财务报表目标有什么不同?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朱瑞明 《企业导报》2011,(7):146-148
财务报告目标是连接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纽带,是沟通会计系统与会计环境的桥梁,而对财务报告目标认识的不同对会计原则及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有着重大的影响。文章在回顾财务报告目标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对财务报告目标两种主流观点进行了初步分析,从而进一步明确财务报告目标的地位及其重要作用,并结合我国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从财务报告目标实现的角度来探讨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对新时期我国财务报告目标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会计目标是会计系统运行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或境界,它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起点,一直是各国会计学家研究的热点,并形成了“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两大学派。但是,当前的会计目标理论都是根据具体环境而提出具体会计目标,并没有涉及到会计内在的基本目标。本文拟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对会计的基本目标进行讨论。按照产权学派的观点,产权实质上是人们围绕财产而建立或发生的一种经济关系,具有排他性。企业就是由所有对企业具有任何形式排他性的某种权利的产权主体所构成的;组成企业的每个产权主体都为企业的生产过程提供某种投入(人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