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镇江、扬州是"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区域,强化宁镇扬同城效应,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全面提升宁镇扬整体发展水平,携领南京都市圈接轨大上海、融入长江三角洲,建成全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必然选择,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加速推进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进程,是江苏省委、  相似文献   

2.
宁镇扬经济板块产业集群的联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作为联系企业、产业和区域经济的桥梁,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循环经济方面发挥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文章在总结宁镇扬经济板块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宁镇扬板块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与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为宁镇扬经济板块产业集群和谐联动发展提出具体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梁霖 《改革与开放》2015,(1):28+126
一、科学定义宁镇扬同城化的内涵和目标构建宁镇扬一体化,是江苏省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对提升全省经济整体实力,加快"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进程,实现"两个率先"目标,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要素整合。宁镇扬区域发展的战略任务,向北可将江苏南部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句容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期。通过明确新型城镇化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战略,着力推动建设"南京副城""苏南名城"和"美丽句容",将极大促进长三角区域的融合与协调,推动宁镇扬同城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聚焦宁镇扬地区,以宁镇扬科教资源、镇江创新能力与镇江产业发展三者为基础研究对象,分别计算Moore结构变化值,论证三者之间结构变化值的协同发展关系,对三者的整体协调性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适应性研究,引导有关部门优化科技创新与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6.
寻访新苏南     
吴玮  张云  张晶 《新财经》2006,(9):88-89
长三角地区占全国1%的土地、6%的人口,GDP占到全国18.5%、财政收入20%。目前,这一地区的经济活力日趋扩散。以地域为范围,几大都市圈已经在这里形成:上海大都市圈,宁镇扬(南京、镇江、扬州)都市圈、杭嘉湖(杭州、嘉兴、湖州)都市圈、苏锡常(苏州、无锡、常州)都市圈等。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本刊记者踏上南下之路,寻访发展中的新苏南。  相似文献   

7.
王自华  韩芳 《科技和产业》2024,24(8):187-192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的最高阶段呈“三、二、一”形式的结构,即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后的产业结构形式。数据显示,桑植县目前产业结构中出现第一和第二产业所占GDP比例相差不大,第三产业遥遥领先的局面。产业结构呈现明显的不合理。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桑植县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进行研究,分析了桑植县三次产业与GDP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发现第三产业对桑植县的经济增长的作用最为明显,关联度最高,第二产业与经济的关联度最低,这与“三、二、一”产业结构形式相违背,于是针对第二产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为促进桑植县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提供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的优劣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业是一项开放、关联度极高的产业,当前,区域旅游合作已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2005年底,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达成书面协议,自此,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正式形成。本文根据上述背景,分析了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的优势与劣势,这将有助于探索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黄荡 《黑河学刊》2009,(3):20-21
文章以波特竞争优势理论为主要分析工具,结合宁镇扬(南京、镇江、扬州)旅游发展现状,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以及机会和政府等六个方面对该区域旅游合作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长三角格局中,宁镇扬经济区处于落后地位,其原因是区域内城市化发展不均衡和产业聚集低水平。加速宁镇扬经济区发展,应当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产业聚集为主导,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在优势互补和错位竞争的前提下,实现区域经济的集约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1.
在企业、城市和区域发展过程中,高层次科创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不仅能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地区竞争力和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目前,江苏省属驻扬高校高层次科创人才集聚效应正逐步增强,但与周边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在人才引进数量和质量方面存有一些差距。文章通过梳理省属驻扬高校高层次科创人才聚集现状,探究高层次科创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从完善激励机制、优化薪酬管理、提升发展平台等方面入手,因地制宜,系统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高校为主体”的多元化人才投入体系,使江苏省属驻扬高校能够与地方形成人才资源共享和人才政策融合,从而有效发挥驻扬高校积极作用,助力扬州高层次科创人才聚集,进一步促进扬州科创的高质量发展和扬州地方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城市经济的发展速度,沈阳、抚顺两市的"同城化"是必然趋势。然而,同城不仅是地域的融合,更是优势产业互补的经济融合。文章基于区域比较优势理论,运用区位商法确定并分析了沈抚两市第二产业的优势产业,结果表明沈抚两市二次产业的优势产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势产业间互补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迅速提升,区域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相邻城市的空间距离逐渐缩短,经济联系也日益密切。同城化作为促进都市圈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随着部分城市同城化政策的具体实施,国内学者对同城化愈发关注,各角度的研究成果迅速涌现。本文重点系统梳理总结推进国内同城化的背景、基本条件、内涵与目的、面临的问题、建设的发展路径。文后提出了未来国内同城化研究的重点方向,为我国都市圈同城化的发展理清思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长三角地区区域内主要城市间和相邻城市间"1-2小时交通圈"的基本实现,以加快相邻区域内资金、信息、物资、人才等要素资源的无障碍流动与零交易成本为目的的"同城化效应"研究日益成为各领域研究的热点。上海、苏州、嘉兴三市地域相邻、经济相连、交通便捷、产业互补、人文同源、生活相通,拥有着"同城"的深厚基础,同城化将成为沪苏嘉一体化进程中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部分地区科技投入与三次产业结构灰色关联度为研究对象,利用《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2007~2011年地区三次产业GDP、R&D经费和R&D人员投入等数据,分别测算出不同三次产业结构中R&D经费、R&D人员投入与三次产业产值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得出:科技投入与三次产业结构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具有区域性差异,对样本中第一产业所占GDP比重较大地区,R&D人员投入对第一产业的影响大于其他产业,反之,对第一产业的影响小于第二、第三产业;不同产业结构地区,R&D经费投入对第三产业影响均最大。  相似文献   

16.
提升工业化平台催生信息化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使我国面临着既要加快信息化又要完成工业化的双重任务。江苏中部的南通、扬州、泰州三市,目前工业化进程同处于中期,扬州的步伐稍快于南通。从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看,南通稍次于扬州、泰州。通、扬、泰三市信息化水平也基本在同一起跑线上,但从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看,南通高于扬州,低于泰州。可以说,南通市已步入工业化中期,信息化也迈开步伐,具备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一定基础与条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借助1989-2013年江苏省统计数据,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衡量江苏省产业转型升级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增长呈反向变动,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呈正向变动,并依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依据价格法测算省级市场分割指数,利用2006—2019年面板数据,探讨市场分割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分割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不存在显著影响,但商品市场分割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明显的抑制效应,且这种影响在经济发达地区更为明显;高端产业集聚对商品市场分割的负向影响存在缓释效应,且缓释效应在当前阶段稀释了商品市场分割带来的负向效应;产业结构高级化在商品市场分割影响GDP的过程中发挥了遮掩效应,即商品市场分割通过促进非高端产业增长这一路径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微观数据分析表明,商品市场分割通过抑制技术进步阻碍了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提升,表明商品市场分割带来的经济增长具有不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柳江  宋妮 《开发研究》2024,(2):42-55
新发展阶段下,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关键。一方面,数字经济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推动生产方式变革,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后劲,进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数字经济能够加速生产要素在产业之间的流通,利用数字经济技术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用数字化转型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基于2011—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交互作用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且该交互作用均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非线性特征,在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较弱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同时在我国南方地区这种促进作用也更加突出。基于以上结论,从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加强数字经济与产业发展交互融合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让不同产业之间相互交叉、渗透,逐步融为一体成为可能,产业融合发展将成为未来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一大趋势。在此背景下,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也是大势所趋。文章通过对我国八大经济区2000-2014年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一致化和无量纲化处理,并运用共生度测算法,得出八大经济区内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融合程度差异较大,制造业对物流业的贡献普遍高于物流业对制造业的贡献,八大综合经济区之间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互动融合以非对称共生发展为主,经济发达的沿海经济区两业互动融合的程度要好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