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汪雷 《财贸研究》2002,13(2):14-19
徽州商邦的崛起是明清及后对封建经济乃至于中国社会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文章综合考察了致使徽商崛起的社会、经济、文化原因,认为中原土族徙入徽州为徽商的生成奠定了基础,人地矛盾激化产生的"推力"是徽州人走出徽州的基本动能,"贾儒相通"观念的突破是徽州人现实地走向商旅之途的关键环节,明初社会商品经济的发育及其产生的需求"拉力"为徽商打开了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伯仲 《中国电子商务》2007,(2):I0007-I0009
徽商崛起于南宋,到明朝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商界的一支劲旅,所谓“海内十分宝、徽商藏三分”是其写照,到清朝中叶,徽商一跃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创造了雄踞华夏商界三百年之久的辉煌。贾而好儒,亦贾亦儒,这是安徽商人的传统。历上徽商中有不少是早年习儒,以后逐渐走上经商道路的,也有些则是亦贾亦儒,在经商的同时,爱好文化和儒术,形成了他们“贾而好儒”的特点。商人有文化、则气质、智力、判断力和洞察力的品位自然不同,善于审时度势,精于筹划,因而商业回报也不同凡响:商人有文化,在与达官显贵的应酬,便能投其所好,应时自如。文化的繁荣和兴盛是离不开经济基础的,对于徽州来说也不例外,正是徽商的崛起才造就了徽州经济的空前繁荣,也成就了徽州文化的空前辉煌!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明清时期的“十大商帮”颇富蛊名,其中的“徽商”便是重要的一支.本文陈述了传统“徽州商帮(以古徽州‘一府六县’范围为代表的工商帮派群体)”即“徽商”的产生与发展、中途受挫及其兴盏与衰落等几个阶段的历史,并从中演绎出外延扩大后的以当代全安徽省范围为代表的地方工商群体大“徽商”的新概念,并呼吁新一辈徽商传承前辈“努力做徼骆驼”的优良品质,重振历史上老“徽商”儒贾双馨、通达四海之雄风,发展安徽经济,为复兴中华民族大展宏图、大有作为,从而实现美好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4.
徽商是对发源于旧徽州府籍的一个区域性商人的总称,他们崛起并繁荣于明清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和尊儒重仕、崇本抑商的社会环境中,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管理思想和商业典范。本文通过对徽商精神的挖掘谈谈其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杨梓润 《光彩》2013,(3):44-46
徽商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商人或商人集团之总称.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后代有发展,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明嘉靖至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 盐务新政助徽商崛起 明代成化以前,徽商经营的行业主要是文房四宝、漆、扣和茶叶.史学家们在谈及徽商时也屡屡提到徽商有别于其他商帮的地方就是"左商右儒",意思是说徽州人发家致富之后,读书入仕变成他们又一个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6.
明清徽州由于其特殊的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徽商文化,而徽商文化中蕴藏的人才培养理念又推动着徽州人才的发展,并对现代企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徽商文化中人才培养理念五种表现形式的解读,从人才培养的企业文化建设、制度建设、知识建设、自学习激励机制建设和环境建设,来阐述其在现代企业人才培养机制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朱文利 《江苏商论》2005,(10):163-164
明清徽商信守以家本位和官本位为核心的传统儒家价值取向。这是由徽州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这种价值取向使徽商表现出“贾而好儒”的特色,所以得以兴盛,但它也强化了徽商自身的封建性,导致了徽商的衰落。  相似文献   

8.
关于徽商崛起原因的研究,是历史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更是财务问题。本文从财务视角出发,试图在分析影响徽商崛起财务因素的基础上,探讨文化、资本、制度之间的互动机理,以及这种互动机理对于徽商崛起的重大贡献。从而得出基于财务视角分析的徽商崛起的本质原因,即徽商文化、人力资本、控制制度是徽商崛起的重要条件,而且他们之间的互动机理则是徽商崛起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知秋 《现代商业》2015,(4):68-75
徽商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晚期惟一可与财力雄厚的晋商相抗衡的商贾大帮。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一个徽商发财之后,总是带动起其下一批新的富商发展。由此整个徽州商派呈现出了富甲天下的盛世局面,使“无徽不成镇”、“无徽不成商”这种商贾之风的佳话得以持续数百年不衰的秘密就在于徽商文化,正是徽商文化这种精神支撑徽商领跑商界三百余载,整个徽商的盛衰历史都有其文化的参与,徽商文化引领徽商从萌芽走向兴盛,从兴盛走向繁荣,从繁荣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10.
《品牌》2013,(9):6-6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是华东地区跨江近海的内陆省份,境内山河秀丽、人文荟萃、稻香鱼肥、江河密布。五大淡水湖中的巢湖横卧江淮,素为长江下游、淮河两岸的“鱼米之乡”。 徽文化即徽州文化,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如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等。  相似文献   

11.
《度假旅游》2021,(1):8-8
歙县,秦时建县,至今已有2240多年的历史,是古徽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文化灿烂、名人辈出。这里是徽文化的发祥地,走出的徽商,创造了“无徽不成镇”的历史传奇。2012年歙砚的飞天砚搭乘神舟九号宇宙飞船上了太空;2013年砚石蛟龙砚随着蛟龙号深潜太平洋,从而书写了“九天揽月,五洋捉鳖”的新时代传奇。歙县县委书记李忠,作为歙县的“代言人”,在《中国推介》倾情推介中国歙砚之乡、中国徽墨之都、徽商之源的名城歙县。  相似文献   

12.
徽州商人,简称徽商,是指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旧徽州府包括现在安徽省属的歙、休宁、祁门、黟、绩溪五县和江西省属的婺源县。徽州府相当于西晋时代的新安郡,所以徽州商人又称新安商人。上述六县,特别是歙、休宁两县出现过许多有势力的商人,各又以歙商、休宁商之名著称于世。徽州商人历史悠久,特别是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的三百多年间,实力更为雄厚,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 我国商业和商人的活动,在奴隶社会的商、周时代已经出现。东晋时代,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到处都有从事商业活动的商人。徽州商人也在这时应运而生,《晋书》上有“新安人(即微州人)歌舞离别之辞”的记载。《知新录》解释《晋书》上这句话为“徽俗好离  相似文献   

13.
杨梓润 《光彩》2013,(6):30-32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徽州虽无良田沃壤,但却拥有山林竹木之利,而江南平原森林甚少,建筑、木器、生产工具等所需大量木材主要靠邻近各省林区输入.徽州山区盛产杉木,早在南宋时期徽人就已从事木材贸易了.明清时期,以"盐商木客"著称的徽商更是利用地理和资源优势,大力经营木业,江南地区的木材生意几乎为徽商所垄断.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期间,研究徽州文化的20多部书籍问世和大量研究成果论文的发表,把徽州文化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高潮;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批准建立,为徽州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良好环境。"十一五"期间,在对徽州文化的研究中,徽商、徽州村落和建筑、徽州宗族和文书、新安医学占了研究成果总量的88%,此外部分学者还对徽州文化对于经济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代徽商和现代商帮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萍 《商业时代》2006,(31):94-96
徽商曾经是我国商界的劲旅。虽然经过多年的市场洗礼,一大批秉承“徽商精神”的在皖商人和皖籍商人,用行动续写着“徽商传奇”,但与新崛起的五大新商帮相比,当代徽商的数量及素质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本文通过两者间的比较分析,以期对当代徽商的健康发展乃至安徽的崛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洪猛 《北方经贸》2013,(1):108-109
明清两朝徽商经营的成功,得到世人的首肯和赞赏。在徽商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徽州妇女发挥了重要的催化和推进作用,同时也为徽商的成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本文试从徽商妇的婚姻家庭重担以及思想禁锢等几个方面探讨徽商身后妇女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7.
“勤勉、创新、和协、诚信”八个字,是安徽省徽商集团有限公司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崭新的经营理念:“勤勉”体现了古徽商的“徽骆驼”精神,更展现了新徽商人勤奋、坚毅、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时代风貌;“创新”是徽商集团几年来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更是徽商集团与时俱进的动力源泉;“和协”蕴含着与政府、与股东、与雇员、与顾客、与同行等各方面的良好关系,是一种期待和追求;“诚信”则反映了徽商一以贯之、历久弥新的经营道德观。徽商集团正是凭借这一经营理念为核心内容,全力打造着新徽商的商业价值观,形成发展着这独树一帜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徽商之所以能在明中叶崛起,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观念的解放是徽人走出深山的重要推动力量;"能寒暑,恶衣食"的山民品格铸就了徽人的创业精神;宗族文化成为徽商成帮的粘合剂;较高的文化素质助推徽商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9.
徽州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然而,盲目的开发,不仅不会产生经济效益,甚至还会使徽州文化面临冲击。本文以徽州文化旅游为主题,通过对徽州文化旅游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的探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将徽州文化旅游资源转化成为旅游产品,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变成文化经济优势。协调徽州文化旅游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的关系,实现徽州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情满徽州     
王焘 《度假旅游》2021,(1):17-20
在安徽省南部,有一块神奇的土地,它山川灵秀,文化积淀深厚,这里拥有黄山白岳和众多的古村落,这里是徽文化的诞生地,也走出过富甲天下的徽商,这就是我“生于斯,长于斯,歌哭于斯”的徽州。我是地道的安徽徽州人,在我五十年的生活中,除了读大学的四年,就再也没有长时间离开过家乡的土地,那山乡泥土中泛出的芬芳已融入了我生命的气息,这里景也融融,情也融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