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明明 《中国农史》2007,26(2):83-94
私人借贷在全国解放前一直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以后,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南区各省的调查材料来看,由于经济落后、家庭经济弱小、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和现代金融体系等原因,私人借贷虽受到抑制但仍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私人借贷在功能上以互助互济为主,在一定程度解决了农户生产生活上的诸多困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国家银行业务在农村的延伸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私人借贷的空间,但不能完全替代私人借贷。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前期,随着国家银行业务在农村的延伸及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建立,在农村形成了私人借贷、国家农贷与农村信用社三者并存的乡村借贷体系.与当时的农村私人借贷相比,现代金融组织在借贷对象、借贷利率、借贷用途、借贷信用和手续、借贷期限等运作方式方面尽管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但他们之间的差异却表现得更为明显.当时现代农村金融组织运作方式已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这无疑加快了中国乡村借贷关系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合作金融发展史表明,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产生于农村私人借贷市场,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存在增加了可供农户选择的借贷交易方式。本文从微观视角对农户借贷过程中的交易费用和交易价格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农户借贷交易方式选择的决策模型,分析发现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是私人借贷市场借款成本上升和贷款收益下降的结果。本文进一步从农户社会资本视角分析私人借贷市场这一变迁的原因,并基于江苏省样本数据验证了农户社会资本中"强关系"的减少促使了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兴起。  相似文献   

4.
解放后,由于对农民私人财产权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解放前遗留下来的债务未能很好地处理,在借贷中违反自由借贷政策等原因,农村私人借贷关系处于停滞状态。为了活跃自由借贷,各级人民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从而使得这种停滞状况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5.
农村民间借贷主要是指乡村私人之间以收取利息为条件和目的借贷行为,是民间信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农村民间借贷区别于正常借贷的显著特点是:借贷双方均以私人名义进行借贷,无金融组织参加;借贷的发生多为临时的,没有确定的时间和地点;借贷数量的多少、期限的长短、利率的高低全赁由借贷双方口头或以契约的形式协定。由于其方式灵活,手续简单,近年有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农村私人间的自由借贷有新的发展,其原因是什么,它属于什么性质,对经济发展的利弊作用如何,应当采取什么政策?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我国农村私人间的自由借贷有很长的历史。全国解放后,自由借贷时起时伏,从未间断,与国家银行信用、合作信用同时存在,形成一个借贷市场。利率一般在月息2~3分左右(合年息30%左右),比银行和信用社的贷款利息高几倍,是借贷市场存在的主要标志。国家也曾几次采取行政干预措施,试图封闭自由借贷,例如规定自由借贷利率不得超过月息1.5  相似文献   

7.
农村金融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虽然经过多次改革,但市场效果差强人意。农村正规金融组织收缩农村阵地,留下的农村正规金融组织还存在着资金供给政策的“抑农”倾向。我国农户从银行和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借人资金仅为借款总额的13.94%,从私人或其他非金融机构借人资金高达借款总额的86.06%,大部分资金借贷是在农村内部解决的(何广文,1999)。这些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组织形式包括自由借贷、银背和私人钱庄、合会、典当业信用、民间集资、民间贴现和其他民间借贷组织(如股份基金会等),而目前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又受到中央政府的种种限制。为进一步探讨农村金融的发展问题,我们需要对农村借贷制度有一个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私人治理的制度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私人治理机制进行剖析不仅有助于揭开农村非正规金融的高治理效率之谜,还有助于为农村非正规金融规范化转型与发展提供新的线索。研究发现,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私人治理机制是指一系列旨在保障民间私人借贷契约有效执行的各种非正式制度安排的有机组合;扎根于乡土社会里的村庄信任机制、高效的信息搜集方式、灵活多样的担保手段、强有力的道德约束机制、无限期重复博弈机制、嵌入式的社会交往过程等因素是农村非正规金融私人治理机制有效运转的核心制度构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信贷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农村部分地区,特别是贫困和受灾较重的地方,高利贷之风愈刮愈烈。据对部分乡镇的调查,目前农村高利贷已出现了以下一些新动向:一是借贷利率居高不下。高利贷月息率一般为2%~3%,比银行储蓄利率高出3~5倍,有的甚至每万元贷款月息高达500元。二是借贷者由个人向集体单位发展。过去高利贷仅在私人之间发生,现在已发展到集体向个人借贷。海复镇19个乡村企业,有11个向私人借高利贷,借款总额达100多万元,最多的企业借款32万元。三是高利贷日趋公开,手续日益完备。过去私人借贷比较隐蔽,近年来随着借贷面的扩大,特别是集体单位的参与,高利贷已越来越公开,人们对此已司空见惯。在  相似文献   

10.
永吉县制止农村高息借贷成效大曹献文近几年来,吉林省永吉县农村较普遍的出现了高息借贷(即村合作经济组织高息向私人借款,当地叫高息抬款),已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县委、县政府根据吉林省政府的有关规定,采取坚决措施加以制止,已取得很大成效。...  相似文献   

11.
民间借贷可分为两部分:无息借贷和有息借贷。本文研究有息借贷。有息借贷往往利息较高,我们称它为高利借贷。 1.现阶段农村高利借贷存在的原因高利借贷作为资金借贷的运动形式,其存在所依附的条件是。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发展,货币各种职能的存在。解放以来,我国农村高利借贷活动一直存在,并作为农村资金调剂与再分配的形式发挥作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村商品经济得以迅猛发展,致使农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民间借贷历史悠久,并随着农村居民自发需求增加而日益活跃。虽然农村人际交往中的“结构洞”限制了村民的借贷活动,但同时也促使了农村民间借贷中介“桥”的拓展,这些“桥”是由血缘、地缘、业缘和趣缘等人际关系搭成的。正是由于农村民间借贷根本基础是由借贷双方的人际关系网络所构成,并形成了借贷关系内在的信用基础,才使农村民间借贷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和现实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美国联邦政府主要通过农家信贷管理局(F_mHA)、商品信贷公司(CCC)和小企业管理局(SBA)三家政府信贷机构向农场主、农村企业和团体发放贷款。政府农业信贷机构不是做为私人借贷者的竞争对手出现,而是当私人借贷机构不愿意或不能提供某些贷款时,才提供贷款援助的。  相似文献   

14.
作者于1996年和2000年分两次对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活动进行了问卷调查,经分析得出:(1)农村借货活动逐渐频繁,并由生存性消费借贷向发展性生产借贷转化;(2)传统“道义金融”向市场“契约金融”转变;(3)仅次于生产性借贷的是建房、婚丧嫁娶和生死病老等福利性借贷,此项借贷与生产性借贷形成相互消长的关系。因此,金融政策应及时调整,以适应农村借贷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银行存款利率的连续几次下调,私人之间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民间借贷活动日趋活跃,数量也与日俱增。尽管我国法律保护合法的借贷关系,但是由于民间借贷的随意性很大,对担保法的有关规定又知之甚少,从而导致了借款无法返回。所以,如何运用担保来维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防范民间借贷的风险,就成了当前普通老百姓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担保方式有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五种形式。这一规定中的担保方式是针对一般的经济活动而言,对于民间借贷而言,…  相似文献   

16.
一、民间借贷的形式与特点 1.自由借贷。 这是农村民间借贷的主要形式。它指的是农户与农户、农户与企事业单位或农户与城镇居民户之间直接发生的无息或有息借贷活动。按照偿还的价值的不同,自由借贷可分为有偿无息借贷、有偿低息借贷和有偿高息借贷。若按照偿还的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借货币还货币、借货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借贷为主的民间金融活动愈发频繁,虽然缓解了民间资金短缺的问题,但其随意性和高风险性等先天缺陷也逐渐凸显,加之我国与民间借贷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造成了民间借贷纠纷事件频发,严重影响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基于此,本文对我国农村民间借贷存在的风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继而提出了相应的规制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分析,试图从中共革命政策与乡村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中解析中共借贷政策的实际效果和陕甘宁根据地借贷关系的坎坷转变历程。论文重点从废债毁约、减息清债、打击高利贷活动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共对陕甘宁根据地传统借贷关系进行的革命。在对这些运动的绩效与不足进行了客观、辩证地分析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共在陕甘宁根据地进行借贷关系的恢复和重建工作:一是对于乡村社会原有的私人借贷和合理的传统借贷组织的恢复;二是推动信用合作社的建立和推行农贷政策。到抗日战争后期最终形成以农贷为主导,结合信用合作社贷款及合理的民间借贷的乡村借贷制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清代江南地区为例,探究农村金融在农民兼营手工业活动中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农村金融通过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及时调节了资本供求状况,促进了该地区农村家庭兼营手工业的生产活动,推动了早期工业化的发展。同时,农村生产性借贷领域的高利率现象源自全球化背景下相关手工业的高利润,是清代江南早期工业化的一项重要金融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一、当前民间借贷的状况民间借贷是民间信用的一种形式,在我国有它发生发展和长期存在的经济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一面建立并完善国家银行在农村的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一面限制、打击以食利为生的高利贷者,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农村信用关系的紊乱局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生产由集体经营,农民家庭只是消费单位,加上对高利贷活动限制过严、管得过多,民间借贷的数量少、范围小,在整个农村资金活动中影响不大。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生产发展,经济活跃,民间借贷规模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其主要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