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历史分析法和来源于康德的人-物二分法的哲学,即"人本身即为目的,物质是手段"的"绝对命令",分析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作用,得出劳动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地位特别重要,但劳动生产要素内部各主体的重要程度,即权重不能简单雷同.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应加强简单劳动者获得自身报酬的权益维护.  相似文献   

2.
企业劳动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必然要向科学发展与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转向,这是管理学人本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价值追求,是人的现代化的必然归宿.企业劳动关系伦理化管理就是要着眼于"规范有序、合理公正、互利共赢"的新型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围绕"效率、民主与发言权的平衡"的目标即着眼于劳动者全面发展的人性化的雇佣方式,并通过塑造具体的管理环境和寻求相应的管理策略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空间化学派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是基于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的延伸学派。针对美国资本主义历史上出现过的三个长期波动,戈登、爱德华兹和里奇提出"最初的无产阶级化SSA""同质化SSA"和"分割化SSA"分别与之匹配,对应的劳动控制体系分别是"简单控制体系""技术控制体系"和"官僚控制体系"。以华莱士等人为代表的空间化学派继承并发展了戈登等人的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研究传统,提出美国资本主义自20世纪70年代起正在经历第四个长期波动,"空间化SSA"占据支配地位。其主要特点是:雇主通过劳动过程的空间重构,重新获得对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控制权,"技术官僚控制体系"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劳动控制体系。空间化学派致力于恢复对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重视,强调"控制体系"概念,搭建了理解资本积累过程中的宏观层面制度变迁和微观层面工作组织特征之间联系的桥梁。这些内容有别于SSA学派的其他后继者(如以科茨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SSA")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文明 《经济师》2010,(3):37-37,39
马克思在探讨异化劳动理论、对象性活动范畴和共产主义的理论的过程中,对"人"的问题有诸多阐释,可以说《手稿》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5.
在"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这一科学范式的指导下,提出了以"劳动—分工—所有制"为主线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框架。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其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施路径是以创新为动力,以内需为拉力,推动社会分工的深化与广化;发展模式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缓解和消除强制性分工和劳动异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论述"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时,间接为人类描绘了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阶段,个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人们之间相互协作,实现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形成"自由人联合体",所有资源和财富,包括个人劳动力,都既是公共的,又是个人的,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将其个人劳动力与联合体的客观要素相结合,通过劳动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在消费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可以说是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7.
三大难题之所以不能解开,均由于未能找到自身的共同"原子"是什么。异质产品的"原子"是劳动实体,不同时资本的"原子"是劳动(社会)价值,不同程度复杂劳动的"原子"是简单劳动,三者都是劳动实体的某种表现形态。经济学由于未能进入价值层面,时间计量劳动由于是就劳动投入言价值的那里找不到劳动实体。只有就劳动产出言价值才能见到劳动实体这个事物,后者是前者的深化,劳动实体把智力劳动创造的价值表现出来了,推动人类进步。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的学说,可以很好地为当前企业中职工思想大幅频繁波动提供理论分析依据。文章尝试从"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基本判断出发,从人与自由自觉的劳动的关系、人的发展与人的全面需求的满足以及人的社会属性在职工心态中的表现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职工思想波动问题的本质,并进而提出了劳动成果分享、劳动分工选择等四条解决职工思想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进行科学界定,是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首要任务。从理论上界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必须把"生产劳动"和"物质生产劳动"区分开来,必须使"生产劳动"与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相吻合,必须打破生产劳动比非生产劳动重要的观念。只有具有实实在在的劳动成果的劳动才能算作社会主义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从现实的人的劳动的维度,正确阐述了人的本质以及人、自然和社会相互制约和有机统一的关系。马克思从"现实的经济事实"出发,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异化劳动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异化的根源,揭示了货币是人的本质力量异化的集中表现,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是人与自然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以马克思自然观思想为指导,尊重、保护和顺应自然界,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批判金钱万能价值观,以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在近年关于中国经济减速的讨论中,一个渐渐一致的看法是中国的人口红利结束了。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为9.37亿人,比上年减少345万人,多年来首次下降,2013年劳动年龄人口再次减少244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更是下降至67.6%,减少了1.6个百分点。第一财经研究院最近的一份报告指出,单纯人口数量红利可以推动经济规模高增长,而无法实现知识体系、技术体系、产业体系的升级。人口数量红利结束后,中国的"人口质量红利"已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与国民幸福快乐的关系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实现国民幸福与快乐的必要手段,国民幸福与快乐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和精神动力。处理好它们间这种辩证关系,对于国家确立"以人为本、为民谋福"的经济发展目标,对于改善民生问题和建设和谐社会,对于政府公共政策转变,对于国民增强"劳动创造幸福"、"劳动是幸福之源"的观念,对于在新时期寻找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人的精神原因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要求"拓宽"劳动价值论的呼声早就存在,"拓宽"的实质是力图把实现商品形态变化的劳动和生产商品的劳动混为一谈,把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的劳动和生产商品的劳动混为一谈,把精神生产劳动和物质生产劳动混为一谈,把一切社会关系都看作是商品交换关系。"拓宽"的要求在理论上是不科学的,在实践上是没有意义的。问题的关键是:应科学认识价值的内涵和本质;把创造价值的职能和不能创造价值的职能区别开来;把物质生产劳动、生产劳动和创造价值的劳动区别开来;把物质生产劳动和非物质生产劳动、产业和非产业、工人和非工人、工人阶级和服务阶级区别开来;把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人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同样,只有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才能将企业的"人才"活力激发起来。人与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的变化往往关系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正常运行,在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今天,维护和保持良好的人与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至关重要。本文将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现状和问题,就如何调整和维护良好的劳动关系展开论述,以期更好地服务企业,促进企业的人才战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杜明义 《经济研究导刊》2007,23(7):15-16,30
马克思认为,管理、科研劳动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生产劳动已趋向于"总体工人"的"协作劳动".他还认为,价值分配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应正确看待私营企业主的劳动和收入,对他们合法的劳动和收入应从法律上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16.
重新探讨并梳理了马克思正义分配理论的基本思想,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人的发展问题的核心内涵。结论表明,人的发展问题的本质是人的劳动形态变化问题;人的发展状态可以根据其劳动形态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自发性互助劳动、强迫性独立劳动和自由性联合劳动;正义分配促使人的劳动形态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演进,进而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总和生育率持续下降的背景下,依赖生产型人口占比上升以获取人口红利的传统模式已难以为继。基于人的生产性视角,通过对经济增长来源的分解发现,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具有"摊薄"效应和"配比"效应。提升人力资本和劳动参与率会削弱"摊薄"效应,改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和适配度会增强"配比"效应,两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人口红利深度开发的路径。据此文章提出了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教育水平、优化教育结构、改善劳动力健康状况、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参与率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四个全面"的重要思想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的战略布局。文章通过挖掘四个全面提出的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解析劳动正义思想与"四个全面"具有内在必然联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生产力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统一;"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使劳动者劳其应劳、得其应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让劳动人民活得更有尊严;"全面从严治党"就是从根本上杜绝不劳而获。从劳动正义视角深入研究"四个全面"的必然性及其内在逻辑,能够使得作为马克思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四个全面"的精神与内涵深入人心,作为社会主义的思想力量推动社会各方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徐建龙 《生产力研究》2005,(5):13-16,121
科技革命引起产业革命,进而引起劳动者与劳动工具、劳动者与劳动对象、劳动者(人)与劳动者(人)之间关系的深刻变革,使劳动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对什么是劳动?现代劳动的实质(科学劳动)和劳动目的(创造财富)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劳动正义观是建立在马克思劳动观基础上的科学理论思想,马克思劳动正义观可以从正义和劳动两个方面去解释。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为,人和动物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人能够通过劳动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劳动实践能够不断满足人的需要,而且在人类的历史创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劳动不正义现象的出现,劳动不再让劳动者感到快乐,也不能实现其自身的价值。而马克思主义劳动正义观的实质就是帮助劳动回归本质,使劳动重新成为人类获得幸福的方式,以及实现人的自由自在的全面发展。学习马克思主义劳动正义观的内涵,有助于更好地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劳动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