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1号文件曾经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充分发挥了科技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如今,科技增粮增收,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本文就发展现代农业经济依靠科技支撑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关发展思路,从而为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河南省的资源禀赋条件、社会经济特征和发展进程判断,制约中原崛起的资源约束、制度约束和技术约束在农业。发展河南现代农业,是协调自然、经济和社会三大系统关系,夯实中原崛起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和生态基础的基本途径。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切实解决农业大省的发展问题,加快河南的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程,同时也掀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程。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改革开放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动力,主要体现改革开放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深厚的实践依据,赋予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时代特征,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发展规律。展望未来,在改革开放实践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必将是当代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我国绿色产品产业规模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80%的贡献率来自于绿色食品认证企业数量的扩张,企业规模扩张的贡献率不足20%,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呈现粗放式增长的特征。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我国农业龙头企业普遍实施局部化绿色品牌战略,且农业龙头企业绿色化规模扩张有停滞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绿色农业扶持政策激发龙头企业绿色认证激情,但制约其绿色化规模增长;二是农业龙头企业通过绿色食品联合品牌特性转移消费者绿色态度,通过品牌联想机制漂绿企业形象,通过局部化绿色食品战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最终减缓绿色化扩张意愿;三是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普遍实施非农化战略,通过漂绿企业形象,获得更多的政策扶持,但其绿色化扩张冲动减弱。因此,政府部门要以促进农业龙头企业进行绿色化扩张为抓手,建立绿色食品管理部门考核机制,进一步优化原有的绿色食品产业扶持政策,形成针对大、中、小不同规模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体系,从而促进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模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  相似文献   

5.
刘玲 《经济改革》2010,(9):58-59
近年来,府谷县紧紧围绕打造国内一流的煤电化载能工业基地的目标,立足资源优势,坚持科学发展,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民企集团化、环境大优化、民生优先化战略,经济社会步入跨越发展快车道。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综合排名中跃居全省第一,成为陕西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先后被评为全省文化先进县、环保工作先进县、最佳投资环境县、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县、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县、林业工作先进县、水保工作先进县,中国金融生态县、新能源产业百强县、最具发展潜力县和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2010年8月宣布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偏低、农地撂荒现象愈发突出。本文结合数理模型讨论了农业服务外包、土地细碎化和农地撂荒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我国9个省区2704份农户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土地细碎化会加剧农地撂荒的发生率;农业服务外包能够显著抑制农户对农地的撂荒行为;农业外包服务市场的发育能够显著降低因为土地细碎化而引发的农地撂荒的比率。因此,化解农地撂荒问题需要做出多方面努力:通过土地整治与地块互换推进农户土地经营的连片化;鼓励农户尤其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服务外包市场的发育以满足农户对外包服务的需求;合理调整农业布局与规模经营的支持政策,强化农业生产布局的组织化与生产性服务专业化。  相似文献   

7.
沈刚 《经济》2012,(3):18-19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到突出位置予以强调,并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后将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农村社会事业更好发展.我国的“三农”问题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重点问题. 那么, “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对农村建设投入效果如何?“三农”面临的困境是什么?《经济》记者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密化农业的人口压力已基本解除,据以解决农地零碎化问题的诸多条件已经具备。但是,一方面,合乎理论逻辑的农地流转与集中并没有伴随人口压力的解除而大规模出现;另一方面,农地流转速率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具有高度一致性。调研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市场发育进程遭遇到可流转农地的供给规模的阻滞,而农地控制权偏好以及可替代制度优势构成不同区域的农地流转速率差异的经济解释。文章旨在为中国现代农业组织替代小农制度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
我市粮食总产1978--2009年的三十一年间由59.31万吨增加到108万吨,增加82.1%,而粮食播种面积仅由328.64万亩增加到328.97万亩,增加0.33万亩,三十一年间粮食播种面积基本保持不变,总产增加主要是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粮食单产由1978年的180.5千克提高到2009年的339千克,提高87.8%,其中2003--2009年已连续七年持续增产,2009年全市人均占有粮食433千克,人均占有粮食已连续六年居全省第一。统计资料清楚地告诉我们,今后全市人口自然增产率按6%摊算,每年稳定增加1.5万人左右,按每增一人需增加400千克粮食的最低临界线要求计算,新增1.5万人口需新增粮食600万千克来养活,也就是今后每年需要增加0.6万吨以上才能保证粮食安全。2000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首次正式提出国家粮食安全体系问题,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粮食安全”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党和国家的正式文件之中。到2020年前后,我市至少还有新增326万吨粮食的生产能力,力争全市粮食总产达到135万吨左右,确保我市长期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