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张涛  刘雨 《经济论坛》2022,(9):126-135
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养老产业的广泛应用,不仅推动了智能养老产业体系朝着“创新、整合、应用、共享”方向发展,成为智慧养老社区的技术支撑体系,更是促进了新型商业模式的探索。通过研究美国、日本、德国较为典型与成功的智慧养老社区商业模式与我国的比较分析发现:环境指标、法律和政策优势的推动、市场发育和科技助力是发展智慧养老社区的必要条件,而市场定位、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等方面的差异确是值得深入探索的方面。由此,在嵌入“以人为本”的理念、以需求为导向、实现服务供需双方有效对接的基础上,围绕“两个体系、一个产业价值链”的基本架构,构建了“价值主张+经营系统+盈利模式”为要素的商业模式模型;进而提出其创新路径,即精准定位价值主张,实现客户价值和企业价值互为推动;并依据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创新开发运作模式、完善经营模式和全方位升级盈利模式,实现老年人从“安老”“养老”到“享老”的整体生活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2.
赵霞 《新经济导刊》2023,(Z1):132-138
人口老龄化是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发达国家不断采取措施,推进老年人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应对人口结构的重大变化。我国已步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尽管老龄人口比例不及日本,但老龄人口数量已居世界首位,且少子化趋势正在加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尚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借鉴其思路和经验,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打造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及体系,积极布局服务智慧养老的数字化产品,创造养老服务的新业态、新模式,提升老龄人口数字素养,推动智慧养老成为未来的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3.
伴随人口老龄化问题而产生的养老服务供需矛盾,以及人工智能、物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发生变革.文章在厘清智慧养老服务用户采纳行为显著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对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性与作用机理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制度规范、感知成本、社会因素是智能养老服务用户采纳行为的表层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7,(8)
近几年来,基于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扩展,"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交通"等新概念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发展较快的"北上广"等地区,已逐步推行智慧城市建设。文章重点研究智慧社区的建设如何推动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以为我国养老服务建设献言献策。  相似文献   

5.
荆文凤 《经济师》2011,(4):220-221
黑龙江省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已经发展成为比较有潜力的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服务居家养老符合我国传统养老文化和该省实际情况,居家养老能够实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势互补。居家养老能够降低社会化养老成本,居家养老服务要在实现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服务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单大圣 《经济论坛》2011,(9):192-196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养老服务模式和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但现行养老服务管理体制仍不合理,存在着法制化程度低、行业管理职能薄弱、管理方式粗放、主管部门统筹养老事业的权限不足、公办养老机构行政方式运行等问题。在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过程中,需要努力推进养老服务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实现养老服务全行业管理,建立适度集中、权责一致的养老服务行业管理体制,建立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分类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7.
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老年人口的养老服务需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老年群体现阶段更需要的是高质量、多层次、专业化的服务,由此可见,传统养老服务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而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革新了养老服务的发展模式,人工智能赋能养老服务将有助于解决养老服务现存问题,成为养老服务发展的新引擎。聚焦人工智能赋能养老服务行业,以ZIGBEE通信技术、RFID技术、Bluetooth技术为理论框架,运用层次分析法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提出各个主体应明确职责,加强顶层设计,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养老服务行业中的应用,培养智能型养老护理人才,从而提高我国养老服务的质量,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变得刻不容缓,中医药在健康养老行业中具有自己的独特特点,因此在构建养老服务模式的过程中应当积极推进中医药与健康养老服务的结合.本文主要是从云南省的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出发,就中医药健康结合养老服务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实现机构养老模式创新,让中医药养老服务进入社区和居民家庭,建立中医药养老服务示范区,提升中医药养老服务的服务水平,利用好云南的中医药资源更好地服务于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  相似文献   

9.
养老产业PPP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参与养老服务的新发展模式,是我国优化养老机构建设、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养老产业PPP项目实施促进了养老、医疗、康复行业发展,增加了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吸引了更多民营资本进入市场,提高了养老服务产业管理运营水平;拓展了养老服务创新思路,有效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目前,我国养老产业PPP项目在运作过程中存在项目前期规划不合理、后期监管不到位;养老服务业需求与社会资本投资偏好不匹配;福利型、非营利型与营利型养老产业PPP项目布局不合理;社会资本承担的责任和利益不对称等问题。实现养老产业PPP项目有效运作,需要政府与社会资本充分合作,规范养老产业PPP项目运作机制;厘清责任—利益主体,实现政府与社会资本有效衔接;引导不同属性养老机构协调发展,保证养老产业PPP项目的服务性与营利性;完善促进养老产业PPP项目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的发展,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文章比较了德国、日本和新加坡三国养老社会服务的制度化、参与主体和服务内容等。德国突出了社区养老的特征,日本表现为社区为依托的多元化发展,新加坡由政府主导养老社会服务。同时,分析了我国现代养老社会服务的演进过程和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自立养老四种养老社会服务模式。在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探索我国养老社会服务未来可行的发展路径,养老社会服务在政府指引下形成政府与社区、机构、家庭、公民个人等多元合作共建局面,实现养老社会服务本土化改进,积极朝向制度化、体系化、机制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有关 "农村养老服务" 的主题研究整体上处于上升趋势, 尤其是从2008年开始呈现较快增长, 这说明农村养老服务这一主题开始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对养老服务这一主题, 国内学术界更多集中于城市养老服务问题, 并对城市养老服务供给达成 "以居家为基础、 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 的共识. 此外, 部分学者也对中国传统养老模式中机构养老进行了界定 (郭风英、 孙慧峰, 2011 ) , 机构养老是指依托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 清洁卫生、 生活护理、 保健康复和娱乐休闲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养老方式. 它要求老年人完全脱离家庭来到专门的机构生活. 它可以是独立的法人机构, 也可以是附属于医疗机构、 企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或组织、 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的一个部门或者分支机构. 关于社会养老的界定则有张文范 (1999) 认为, 社区养老突破了传统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壁垒, 它与家庭养老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9,(8)
居家养老一直是我国90%以上的老年群体倾向的养老方式,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推进居家养老是各类养老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受我国养老服务制度不完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利用落后、监管评估制度不健全、信息资源共享难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分散、割裂的养老资源较难融为一体,与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严重阻碍居家养老发展的进程。南京市江宁区"互联网+养老院"以江宁民政为依托,建立小江家护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申请、审批、派单、监管等为一体的服务体系,较好地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需求,推动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实现优化,进一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王羽 《发展研究》2024,(3):36-42
随着深度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任务。关怀伦理关注人的情感道德、需求情境和互动关系,对于实现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因此,要将关怀伦理融入养老服务制度、递送过程和技术手段,从情感服务内容、供给情境和多元主体关系等方面促进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扶持居家养老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普遍存在的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购买经费不足、投资渠道单一、服务人员培训方式单一、各地方政府投入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提出了扩大政府对居家养老的财政投入、鼓励多渠道筹集资金、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培训方式多元化、建立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监管机制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养老服务是近年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但各方对养老服务还缺乏统一的认知,学术界对此少有明确定义。政府提出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是从宏观上概述养老服务,接近于整个养老的制度安排;社会群众希望的养老服务,是对老年人的照料护理,以缓解家庭无力照顾的困难。中国政府发展养老服务的历程表明,只有从宏观上推进体系化建设,从微观上加强专业化建设,才能认清养老服务的本质,促进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进而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初步建立多支柱养老金体系和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但仍面临一系列问题与挑战。其中,养老金体系面临的核心问题是结构不均衡,挑战是财务不可持续;养老服务体系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挑战是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基于此,文章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养老金体系提出以结构性改革为主、参量改革为辅的改革思路,重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实现养老金体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针对养老服务体系,提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基础建设的完善之路,也提出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推动养老产业发展,完善养老服务监管体系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7.
针对承德养老现状,探索"医养融合"养老新模式,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提高专业技能,满足社会需求,为老年人服务好.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服务,促使养老服务专业化、系统化、产业化.通过建立一个医疗信息平台,整合现有医疗与养老资源,利用临床数据的共享和交换,实现医疗大数据的挖掘,优化老年人健康管理及就诊流程,培养养老事业专业人才,为老年人服务,使老年人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从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三方利益主体——政府、养老机构以及老年群体之间的行为特征与博弈关系入手,通过构建三方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得到实现三方均衡的条件,即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绩效最优的前提.经实证研究可知:政府部门的监督行为与其监督成本、双向激励机制、民众信任度相关,养老机构的行为选择与其作为成本、政府的激励手段、自身美誉度相关,老年人的行为方案与政府的监督行为、养老服务的供给质量、自身的获得感相关.对此,应努力提高政府监督的效率、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支持力度、确保养老服务的质量以及强化服务对象在绩效评估中的反馈作用,以促进普惠性养老服务绩效的优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急速改变,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如何解决养老问题已然成为社会的热点和难点。家庭养老、社区养老以及机构养老是构成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基本框架的三大养老方式,但由于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以及机构养老的局限性,社区养老逐渐成为了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中坚力量,实现社区养老服务保障均等化可以极大促进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研究表明,找准政府角色定位,实现城乡统筹和地区统筹发展,不断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最终形成多元化和多渠道投入的发展机制,是实现社区养老服务的均等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人口的急剧老龄化使养老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目前各地推行的养老服务仍然存在观念、机制、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养老服务社会化是解决当前我国养老服务的重要途径之一。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需要坚持"鼓励支持+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模式,而各级政府需要在领导重视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实现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强政府的监管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