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背离的原因及特点,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及其与金融危机的爆发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对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表明,近几十年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金融危机的频繁出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源自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性对虚拟经济稳定性的影响,因此认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会在宏观层面上对金融危机产生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在谨慎和适度地推动虚拟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同时对金融市场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2.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作用途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条件下,虚拟经济所具有的独特的资源配置功能以及由这些功能而带来的负面效应,成为各国人民关注的焦点问题。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基本上有五个方面,即财富分配机制、产业结构机制、股权变动机制、信息传递机制和风险累积机制,通过这些机制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能够产生促进和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双刃剑"特征。  相似文献   

3.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虚拟经济的支持。虚拟经济的发展必须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落后的虚拟经济会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而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又会引发泡沫经济导致金融危机,阻碍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虚拟经济的自我膨胀机制及创造GDP的特殊方式,决定了货币政策冲击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不对称影响。运用S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美国货币政策冲击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这种不对称效应的存在。货币政策是决定美国虚拟经济兴衰的直接变量。因此,从长期看,美国要恢复实体经济,实现"再工业化"就不能仅仅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整经济,必须考虑到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不对称影响,从结构性政策入手来调整美国经济。  相似文献   

5.
胡晓 《财经科学》2015,(2):52-62
虚拟经济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如何让虚拟经济有效服务于实体经济是当前关注的重要论题,而虚拟经济发展影响实体经济的方式则是问题的关键,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虚拟经济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方式及其程度与其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随着虚拟经济的不断发展,它对实体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越来越强,而对实体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小,超过一定水平后,甚至会抑制实体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在房地产经济虚拟化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出现的种种问题无法用实体经济的相关理论解释,而广义虚拟经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文章首先对房地产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进行了界定,并在其基础上分析了虚拟经济对房地产实体经济的影响,继而又剖析了房地产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转化的表现,最后提出了房地产实体经济和虚经济均衡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爱俭 《现代财经》2003,23(1):8-11
本文从探讨虚拟经济的发展现状出发,重点研究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从正效应和负效应两个方面分析了虚拟经济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最终论述了虚拟经济、实体经济、泡沫经济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考察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非协调发展影响企业资本投向的微观传导途径,及其对企业金融投资挤出效应的间接影响。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首先,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非协调发展促进了企业的金融投资,同时抑制了企业的实体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与研发投资);其次,与挤入效应相比,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非协调发展中介效应的影响下,企业金融投资对实体投资的影响更多表现为挤出效应,且与固定资产投资相比,这一挤出效应在研发投资中更为显著。另外,本文还考虑了企业内外部因素的调节效应,发现在产权性质不同、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不同的企业之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非协调发展对企业金融投资挤出效应的间接影响都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论虚拟经济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虚拟经济源于货币资本的运行 ,并随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发生深刻的变化 ,形成了虚拟经济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的三个阶段。虚拟经济的发展来源于实体经济的需求 ,它一旦形成 ,便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 ,既有积极作用 ,又有消极影响。虚拟经济发展过程中 ,常常最容易被忽视的是管理缺位。为此 ,要加强对虚拟经济的法规建设和监督管理 ,使虚拟经济成为实体经济有益的延伸和补充。  相似文献   

10.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比较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芳 《经济问题》2003,3(5):10-11
虚拟经济源于虚拟资本的运行,它一旦形成,便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这里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通过宏观调控等手段,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两者的关系,使虚拟经济成为实体经济有益的延伸和补充。  相似文献   

11.
虚拟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华霖  任啸 《经济师》2002,(2):25-27
虚拟经济是虚拟资本追逐增值而独立运动的经济模式 ,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 ,又反作用于实体经济 ,并有其独特的运动规律。虚拟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 ,表现在为实体经济开辟融资渠道 ,优化资源配置等等 ;也可能对实体经济造成危害 ,如导致泡沫经济 ,扭曲资源配置等影响。我国既要大力发展虚拟经济 ,又要采取措施防范其风险。  相似文献   

12.
虚拟经济的发展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并服务于实体经济,以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为目的。虚拟经济的基础是实体经济,但虚拟经济又具有独立性。虚拟经济具有寄生性、规范性、复杂性、高风险性,使得虚拟经济可以脱离实体经济扩张发展,过度膨胀就会产生泡沫经济,对实体经济产生破坏作用。因此要引导、规范、适度地发展虚拟经济,使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产生良好的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国内虚拟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论述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并提出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在次贷危机背景下长三角地区与中部六省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互动影响机制。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分别代表长三角地区和中部六省的虚拟经济综合指标与实体经济综合指标,基于VAR模型的方差分解分析,得出危机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跨区域影响。在此结论的基础上,对分指标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进一步确定具体的影响渠道。  相似文献   

15.
实体经济是指涉及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流通的经济活动;虚拟经济由虚拟资本运转而形成,是经济中的软件;广义虚拟经济则是人本经济和需求经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和广义虚拟经济是经济体的三个面,通过信息衍射和融汇构成了完整的经济体。基于此,本文构造了经济体"金字塔"模型,研究了"金字塔"模型的运行规律,分析了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些失衡问题,并探讨了"金字塔"模型对我国经济改革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郑利 《当代经济》2008,(9):150-151
党的十七大报告以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及时提出了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的科学论断,为虚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理论认识方面的障碍。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充分发挥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防止其过度膨胀而产生消极破坏作用,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简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虚拟经济的规模日益扩大,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日益脱离,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成为现实经济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18.
虚拟经济刍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首先应当把握好虚拟经济的有关概念。目前,国内对于虚拟经济概念的界定,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结果。本文就理解虚拟经济概念有关的几个问题展开探讨,以期有利于全面把握虚拟经济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为基本目的。虚拟经济不能完全脱离实体经济而存在,它应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对实体经济做出一定形式的反映。它的发展总体上对实体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如果发展过度也会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我们必须发展虚拟经济,做强实体经济。为此,本文针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在次贷危机背景下长三角地区与中部六省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互动影响机制.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分别代表长三角地区和中部六省的虚拟经济综合指标与实体经济综合指标,基于VAR模型的方差分解分析,得出危机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跨区域影响.在此结论的基础上,对分指标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进一步确定具体的影响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