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救市进行时     
《房地产导刊》2008,(11):12-12
救市之策,如期而至。 10月22日,针对中国经济减速及房地产业急剧下滑的局势,中央集中出台七项救市举措,挽救楼市下跌之颓势,力挺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闻之 《房地产导刊》2014,(11):23-23
国民经济过于依赖房地产,实质就是“房地产绑架经济”。一旦经济下行,就放宽政策甚至足出台刺激政策,用房地产刺激经济,这无疑是一种恶性循环,只会进一步加剧国民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目前地方和中央都出台了一些“救市”措施,表面上和以往救市区则不大,但这次“救市”一个显著不同的地方,就是基本上部集中在交易环节,多是针对购房者的,而不是直接针对开发商的。我们提起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总会拿日本来类比。但日本的历史告诉我们,一是楼市“硬着陆”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二足在楼市下行之时,从紧的货币政镶、特别足央行大幅加息,是刺破楼市泡沫的首要原因。因此,在我国继续坚持“稳健货币政簏”的同时,采取措施加火交易环节的资金支持,本质上并不足让楼市逆转,而是避免楼市“硬着陆”,从而为走出依赖房地产刺激经济的恶性循环,提供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3.
喧嚣过后,房地产终于在中央政策层面迎来幸福时光。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重点推进六大领域消费。其中,“稳定住房消费,加强保障房建设,放宽提取公积金支付房租条件”引人关注。紧随其后,央行“降息”之槌落下。从“9·30新政”限贷松绑、“10·29”国务院“稳定住房消费”举措,再到央行“降息”。一时之间,“中央隐晦救市”、“政策托底意图明显”“楼市将探底回升”……等言论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4.
《上海房地》2014,(8):1-1
近几个月,房地产市场最火爆的字眼是“限购松绑”。面对楼市低迷调整,不少城市频频或明或暗出台政策放松限购,“救市”举措的背后,是地方政府对楼市下行的集体焦虑。  相似文献   

5.
第二轮救市是否能够刺激楼市尚不明朗。近期,央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将实施"认贷步认房"的政策。以松绑限购为特征的第一轮救市,经过近3个月的发展,仅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三亚等6城市仍在坚守,但从市场数据来看,本轮救市基本失效。  相似文献   

6.
潇琦 《北京房地产》2008,(10):10-23
岔路口一:楼市到底需要不需要救?各地政府救市措施能起到多大作用? 岔路口二:融资究竟走哪条路?新领域投资能使房企脱胎换骨吗?央行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让房地产市场回暖否?  相似文献   

7.
杨少锋 《东南置业》2008,(10):52-53
央行宣布从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同时宣布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而在刚刚过去不久的9月16日,央行已经进行了一次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个月之内连续两次降息,各界人士都将目光聚集于此。无论从世界经济环境、国内股市,还是楼市,诸多观点认为政府有明显的“救市”意图夹杂其中。  相似文献   

8.
马年才过去一个多季度,楼市没有一往无前的“龙马”锐气,从楼市“崩盘”论到“救市”说,看空楼市的言论成了主流。继福建口头传达“闽十条”救市措施的报道满天飞之后,南宁、天津、杭州等地限购松绑的新闻也广为流传。最为有趣的是,当这些新闻被报道以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都出来纠正,称报道失实。“救市”说当真是无风起浪,还是说政府有心“救市”口却难开?  相似文献   

9.
正喧嚣过后,房地产终于在中央政策层面迎来幸福时光。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重点推进六大领域消费。其中,"稳定住房消费,加强保障房建设,放宽提取公积金支付房租条件"引人关注。紧随其后,央行"降息"之槌落下。从"9·30新政"限贷松绑、"10·29"国务院"稳定住房消费"举措,再到央行"降息"。一时之间,"中央隐晦救市"、"政策托底意图明显""楼市将探底回升"……等言论此起彼伏。究竟该如何解读"稳定住房消费"这一举措?央行的突然降息又将如何影响中国济和房地产?业内人士认为,把稳定住房消费作为推进消费的六大领域之一,其实质是换一种方式为房地产业正名,不再妖魔化房地产业。  相似文献   

10.
张宏伟 《楼市》2012,(12):44-45
Q&A◆中央明确"两个不可能",为何却依然有人认为政府有救市可能?一则由于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短期内宏观经济面持续恶化可能导致重启楼市"救市计划"。二则楼市惨淡,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地方政府有可能持续微调,刺激楼市需求入市。  相似文献   

11.
继南京、长沙、宿迁、沈阳、厦门、西安之后,长三角重镇上海、杭州不约而同对楼市的低迷状态宣告“出手”,加入救市大军,建设部和国家发改委也公开表态支持地方政府的救市行为。笔者认同这么一种观点,站在楼市的边缘,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刺激市场,既是救市,也是自救。  相似文献   

12.
央行一个半月内三度降息,业内人士认为这并非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救市举措,虽有利好因素,但短期影响不明显。不过,近期中央政府出台一系列有关住房市场的新政策,引起业内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新年伊始,多地政府频繁祭出"救市地方版"。与去年相比,今年地方政府的救市举措,主要集中在税收减免、购房补贴等效果更明显的环节,但这样能否挽救低迷的房地产市场?2014年楼市交易情况,业内人士总结为"先抑后扬,分化加剧"。数据显示,2014年楼市总体成交量较2013年下降10.36%,"9·30"房贷新政的出台等一系列利好使得市场企稳回升,11月成交量年内首次同比增长,12月随着房企冲刺年度目标,成交量环比增长21.22%,同比也增长9.79%。  相似文献   

14.
苏秦 《上海房地》2012,(1):42-44
2011年11月30日,央行突然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三年多来央行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之后,大型金融机构由215%的历史最高水平降至21%.中小金融机构由18%降至17.5%。这一政策变化,引发各界强烈关注和热议。在中央坚持楼市调控政策不放松的形势下,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对楼市将有怎样的影响?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历次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楼市的影响,并结合当前货币政策变化和楼市面临的特殊环境提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5.
媒介视点     
中国广播网的报道认为,对比7月南京出台“救市”的购房政策,此番重出“限涨令”可谓是先扬后抑。业内人士指出,此举是担心楼市再次出现大幅上涨,防患于未然。而南京楼市政策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乐永春  鲁丽 《东南置业》2014,(10):22-24
弥漫着金光银气的“金九银十”,向来是楼市销售的旺季,是开发商收获的时节,也是购房人的圆梦时分。今年,虽说楼市持续下行,购房者观望情绪浓厚,但限购取消和信贷松绑的利好,能否给这疲软的楼市一剂“强心针”?政府释放的“救市”信号,是否能使今年楼市的“金九银十”风光再现?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我国楼市进入了调整期,特别是最近深圳等地房价的下跌所引发的断供风潮,更是让"是否该救市"成为中国楼市的热门话题。从房地产大亨、专家学者到政府官员、普通民众,纷纷被卷入这场大讨论之中。持"救市"观点的人认为,房价下跌特别是大幅下跌必定会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金融体系的安全甚至国民经济的运行,现在的楼市已到了不救不行的地步;反对"救市"者则认为当前我国的楼市调整才刚刚开始,广大购房者也正是因为房价太高而望楼兴叹,此时政府若救市必将让之前宏观调控的努力功亏一篑。在此,本刊特地选取了两篇持有不同观点的文章,作为这场救市大讨论的缩影,以期引发读者思考。孰是孰非本刊暂不作评论,欢迎读者踊跃来本栏参评  相似文献   

18.
同期声     
《北京房地产》2008,(8):27-27
“七招”可治理高房价,“救市论”应缓行房价面临信心问题,做好风险控制科学支持楼市健康发展,中央经济形势分析会定调短期内难加息,中国房地产业至少再增长30年,楼市下跌恐惧心理占上风不谈降价,房价预测都不可靠楼市发展有三大趋势。  相似文献   

19.
去年下半年以来,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中央果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其中也包括了刺激楼市的"一揽子政策"。在中央和各地一系列救市政策的刺激下,2009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急速复苏,商品房成交量、成交金额都大幅提升。当此岁末年初、市场形势变化的情形下,以往针对楼市低靡实施的一些救市政策,势必将逐渐做出调整。如此判断主要基于以下三点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导刊》2009,(3):4-4
近日,尽管房地产业最终无缘“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但“中国房地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却为楼市回暖注入了强心剂。更早之前,重庆“购房退税”,上海“购房入户”,北京“十五条”救市,杭州“二十四条”救市,武汉、南京……各地纷纷生产自救。“销售重灾区房企要挟政府 地方博弈中央救楼市”的标题赫然纸上。有的干脆撕破底限,直言土地交易萎缩将导致部分地方财政出现负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