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殿广 《沿海经贸》2003,(12):66-67
商品房销售欺诈的法律构成 从民法角度讲,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构成商品房销售欺诈应具备以下要件:一是出卖人客观上有恶意违约和欺诈的行为;二是出卖人的欺诈行为与买房人陷入错误及其意思表示有直接因果关系;三是出卖人主观上有制造假象、隐瞒真相的故意;四是实施欺诈之人为出卖人或者第三人.  相似文献   

2.
马丽娟 《商业研究》2003,15(22):147-150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之“欺诈行为”的构成要件中,经营者主观上只能是故意的,客观上,经营者告知虚假情况会构成欺诈,隐瞒真实情况并不当然构成欺诈。第49条的适用范围中,认为非《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不能适用本条规定,对于商品房、汽车等大宗商品,宜在规范相应市场的前提下,通过专门法规解决问题,而非简单适用本条。  相似文献   

3.
目前网络购物价格欺诈行为泛滥,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014年3月15日,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实施,该法对网络购物价格欺诈行为进行了法律规制。在阐述网络购物价格欺诈行为概念、构成要件及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分析了《消法》对网络购物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制,并就进一步完善《消法》网络购物价格欺诈行为规制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价格欺诈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第三条对价格欺诈行为的明确定义是:价格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从定义可以看出,价格欺诈行为有两个构成要件:一是行为——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二是目的——欺骗、诱导消费者或  相似文献   

5.
吴智 《消费经济》2003,19(3):43-46
一、首例商品房双倍赔偿案简要介绍2001年3月5日,河南省鹤壁市一名消费者购买了当地一家房地产公司的一套住房,总价65780元。消费者交付了54800元,另打了10980元的欠条。但是,在消费者入住后不久,发现房子多处开裂,开始与原房地产商协商退房。随后,消费者又得知自己所购买的这套住房不但是房地产商在1999年底未经规划部门批准擅自建设,鹤壁市建委已经下发了拆除令,法院正在强制执行,而且整栋楼房的房产证又被抵押给了银行。消费者此前对这一切毫不知情。消费者据此认为这家公司在销售住房的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于是以欺诈销售商品房为由将这…  相似文献   

6.
随着福利分房的终结,商品房成为城镇居民的消费热点,从而使房地产成为国家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重要产业。与此同时,由于市场发育不成熟,在房地产开发和经营方面出现不少的问题,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断受到各种侵害。能否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保护商品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能不能依照《消法》第四十九条向实施欺诈的经营者要求双倍赔偿,相当一段时期以来这个问题在司法部门和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也有不同的看法。4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将从6月1日起实施的《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商品房的预售合同、广告、面积误差、交付使用及质量等方面作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更早的突破在一些地方立法上。福建省2001年实施的《福建省房屋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第十五条就明确规定,经营者将违法建设的房屋销售给不知情的消费者的;将同一房屋销售给不同消费者的;故意隐瞒房屋权利受限制的情况,诱使消费者购买的;以虚假承诺诱骗消费者签定购房合同,以及其他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消费者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消合同,并可以要求经营者加倍赔偿损失。上海、浙江等地近几年出台的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办法中也明确把商品房纳  相似文献   

7.
房屋装修是一项综合整体工程,具有专业性和知识性,消费者在装修过程中常常会遭遇到价格、品牌、质量方面的欺诈。房屋装修是消费行为,装修公司进行装修提供的是一种服务,因此房屋装修构成欺诈,应当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双倍赔偿的规定。同时,对装修行业中的恶意欺诈实施惩罚性赔偿,不仅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还有利于预防恶意欺诈和打击违法经营,有助于在装修行业中企业诚信制度的建立。当然,具体在适用惩罚性赔偿的罚则时应区分以下两种情况处理:全面欺诈的按照所收取装修款的一倍赔偿;部分欺诈的按照所欺诈部分价款的一倍赔偿。"房…  相似文献   

8.
据了解,目前政府对商品房市场的监管措施和方法主要有四种:一是对有关房地产机构的资质管理,如建筑资质、设计资质、监理资质;二是对商品房的基本质量要求制定国家标准;三是对商品房销售中的合同进行规范管理;四是对商品房欺诈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从传统的行政管理角度看,政府对商品房市场的监管似乎已经很到位了,但是,近年来商品房消费者投诉现象的日益增加却说明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本公司研究人员根据实践中对商品房市场基本情况的调查和了解,结合对市场中各行为主体的分析与观察,认为:出现这个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对商品房消费者…  相似文献   

9.
黎平  杨志民  程婷 《商业时代》2003,(20):57-5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解决我国当前商品房交易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难点问题,如产权证和房屋交付使用时间、商品房的销售广告的法律效力、商品房认购书及定金、商品房欺诈的“双倍赔偿”等问题起到了填补房地产交易法律空白的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可能引发新的争议的问题。探讨这些问题对正确地理解和适用该司法解释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解决我国当前商品房交易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难点问题,如产权证和房屋交付使用时间、商品房的销售广告的法律效力、商品房认购书及定金、商品房欺诈的“双倍赔偿”等问题起到了填补房地产交易法律空白的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可能引发新的争议的问题。探讨这些问题对正确地理解和适用该司法解释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的普及,电子商务的发展愈来愈迅速。网络交易之所以能够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和喜爱,主要是因为其具有很大的便利性,可以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购买到需要的商品。然而,在网络环境下,一些销售欺诈行为也屡见不鲜,同时由于我国现阶段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尚未对网络交易构成完善的保护,因此导致网络销售欺诈行为愈发猖獗。本文主要探讨了在网络环境下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虚假陈述是造成证券欺诈的核心与根源,也是我国证券市场的瘤疾,严重地侵害了广大投资者的权益。我国《证券法》拟在规范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而因果关系是相关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一,它不仅属于侵权行为法基本规定内容,而且构成了其他几乎所有赔偿责任构成要件的基础。目前,我国关于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责任中的因果关系较多借鉴了美国证券市场的立法经验,但是相对陈旧的民事侵权责任法理缺乏对规定的解释力,难以发挥司法实践的指导功能。  相似文献   

13.
惩罚性赔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裁了经营者的欺诈行为,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然而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也暴露了该制度的缺陷:适用范围过窄;赔偿倍数数额太低;赔偿倍数的基数不合理.因此,为了与国外法律接轨,切实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我国应完善消费合同领域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明确欺诈的含义;确定惩罚性赔偿的具体数额;将惩罚性赔偿的基础确定为实际损失;消费者提起惩罚性赔偿诉讼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相似文献   

14.
在商品房销售中推行明码标价,常常遭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个别商品房没有明码标价、部分商品房标价内容不全、有些商品房明码标价不实,并存在商品房标价外搭车收费和标价中的欺诈行为。为此,必须完善商品房明码标价制度、构建商品房价格公开平台、对商品房进行科学核价、加大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提高明码标价政策执行力,让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政策惠及广大购房者。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以来,受国内经济形势和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等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出现新变化,持币观望者增多,一些地方甚至开始出现抛售现象。少数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商品房销售广告上欺骗消费者,引发的价格投诉不断增多。规范商品房销售行为成为价格部门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江苏省泰州市价格主管部门在这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商品房销售中不规范价格行为的主要表现商品房销售中的信息不对称、销售宣传误导消费者和投诉处理难三大顽疾广为社会所诟病。销售宣传中的  相似文献   

16.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主管市场监督管理的行政执法机关,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更是重任在肩。新时期广东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要从实际出发,着重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充分发挥地方法规的作用。8月30日公布施行的《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规范了从事商品房开发或销售代理的行为,细化了欺诈行为,具体规定了处于垄断地位的公用事业单位侵犯消费者权益问题,还明确规定了消费者的人身安全权,对举证责任作了有利于消费者的规定,细化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这意味着…  相似文献   

17.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第四十九条规定,销售商品有欺诈行为要加倍赔偿。一些商店为逃避处罚,在填写小票上做起文章来,如消费者购买皮鞋或旅游鞋,小票上不写全称,只写一个“鞋”,或索性用起了代码:“YY-1084”、“1096”。消费者因质量问题找到商店,便会在消费者究竟买的是什么商品上发生争执。 一消费者在一家小有名气的商店以每克一百六十  相似文献   

18.
<正> 对于"欺诈"的界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曾颁布实施了《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该办法第三条、第四条对经营者的欺诈行为作了界定。其中第三条规定,下列情形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一)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二)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分量不足的;(三)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四)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标示销售商品的;(五)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  相似文献   

19.
不作为行政行为是一种特殊的行政行为.这种行政行为既有合法的,也有违法的.由于不作为行政行为违法向来不被人们所重视,一些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且一时难以获得赔偿.本文试从分析不作为行政行为违法的涵义和构成要件出发,重点论述这种行为侵权是否赔偿以及赔偿范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欺诈消费者,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 (一)、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