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靖莲 《企业导报》2010,(10):192-194
员工是企业生产要素中决定性的因素,员工的心理状态决定企业工作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决定着企业的生产效率,如何做好员工心理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面临的新课题。众所周知,"80后"员工的心理特点与"60后"70后"不一样,只有结合员工的具体状况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对工作的影响,并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才能做好"80后"员工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针对"80后"员工的个体化倾向等特征,从转变观念做起,以文化融合为抓手,以情感沟通为保障,创新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引导"80后"员工的工作活力,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激发"80后"员工工作创造力。  相似文献   

3.
李智伟 《价值工程》2014,(7):180-181
本文以"80、90后"和"知识型员工"两者的交集为研究对象,提出新生代员工的定义,在对他们人格特质和与众不同的激励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企业在对新生代员工激励方面应该转变思路,摒弃传统思维方式,努力寻求企业和新生代之间的契合点,满足需求,对症下药,达到激发他们潜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一大批80、90后(下称新生代)的新生力量不断注入石油销售企业,他们年富力强、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学历较高,然而他们的思想特点、价值观念、人生观又受复杂的社会因素影响具有其独特性。步入中年的"50-70后"(下称中年员工)普遍面临着老人、孩子与住房的压力,他们需要较为稳定的工作收入与相对规律的生活状态,新生代对他们形成了难以衡量的职业挑战,使他们处在深深的职业发展矛盾与尴尬之中。因此,准确把握员工的思想状况特点,开拓员工思想工作的新思路,切实做好员工思想工作,有助于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潜能,对更好地贯彻执行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促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80后”知识型员工的个性特征与激励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后"知识型员工已经成为企业知识型员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特定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80后"一代有着区别于以往员工的独特性,旧的激励理论和模型的生搬硬套对其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因此需要从"80后"知识型员工崇尚自由、追求自我、易于冲动和愤世嫉俗等个性特征着手,在激励的过程模型中着重体现对这些个性特点的重视,注意激励资源的有效均衡配置,并在整个激励过程的每个阶段都体现激励。  相似文献   

6.
【HR圆桌话题】幸福是人们对于生活和职业的主观体验,每个人对于幸福的理解各有不同。当"幸福"二字越来越频繁地进入公众的视野时,如何营造宽松活跃、富有激情的工作氛围,打造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相互激励、相互关心的工作环境来提高员工的的满意度和愉悦感,成为展现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面前的一大难题。那么企业该如何发挥内在能动性,打造"幸福企业"和"快乐员工"呢?  相似文献   

7.
"80后"员工跳槽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后"员工已经成为了企业的主力军,但其频繁跳槽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对在珠三角工作的"80后"员工跳槽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员工频繁流动背后所隐藏的规律与原因,期望有助于增进企业对他们的了解,为寻求有效的员工保留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当今企业中,“80后”青年员工已经成为发展的主力军,“80后”青年员工具有鲜明的时代个性,他们不喜欢束缚、崇尚自由、创造力强、善于接受新鲜事物,自身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同时,也存在着组织纪律性差、喜欢索求、付出甚少,自私与功利心理较重的共性缺点。如何针对“80后”青年员工开展好符合其自身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其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使其更快的融入企业,成为企业发展的知识型中坚力量,是现代企业政工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80后"员工的特点及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后"员工正陆续进入职场,给当前企业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他们具有学历高、求知欲强、关注职业生涯规划、对工作条件有较高要求、价值取向多元化、注重工作生活平衡和离职率高的特点,对他们的管理应采取科学招聘、加强培训、共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加强沟通、打造和谐包容的企业文化、完善激励机制、参与式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企业员工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在于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的协调一致。江西省机场集团公司党委把满足员工需求和促进员工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员工"职业有发展、工作有快乐、生活有品质"作为企业  相似文献   

11.
“80后”新员工工作特征对其离职倾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慈  赵亮  魏亭 《价值工程》2009,28(12):139-141
"80后"新员工频繁的离职行为,有多种因素造成,但跟"80后"新员工自身的工作特征是无法分开的。在总结"80后"新员工的工作特性的基础上,分别从其知识水平较高、有着独特的工作价值观和张扬的个性以及"80后"新员工的工作需求特征几个角度出发,分析其对离职倾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外企业文化》2007,(11):38-42
“快乐工作”是一种文化。 员工离不开工作,不仅是因为工作能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工作已经成为员工的一种追求,一种需要,就像我们对文体娱乐的追求和需要一样,它是人生追求快乐源泉的组成部分,它是企业所有员工共同的理念和思想。“快乐工作”是企业的文化发展趋势,体现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企业共同的文化。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的限制,因企业制度和机制的不完善,“快乐工作”虽没有成为所有员工现实生活的组成部分,但这种对工作的追求和需要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不可泯灭和阻挡。  相似文献   

13.
"快乐工作,健康生活"是企业应当提倡的一种理念。这既是员工对和谐的工作氛围和美好的生活情趣的向往,同时也是员工对工作、对生活的追求目标和努力方向。企业践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倡导"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理念,实现工作和生活、企业和员工的双和谐,要在以下七个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4.
所谓“活力旺盛”的快乐职场环境。是让员工来做决定、彼此间分享信息、以礼相待、针对员工表现提出反馈。快乐员工的生产力一般都高于不快乐员工。他们会准时上班,不会随便辞职,会主动做分外的工作等。然而要如何才能“对工作感到快乐”?老板要如何创造一个快乐的环境让员工持久维持良好的绩效呢?  相似文献   

15.
员工是企业生产要素中决定性的因素,员工的心理状态决定企业工作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决定着企业的生产效率,如何做好员工心理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面临的新课题。众所周知,“80后”埙工的心理特点与“60后”“70后”不一样,只有结合员工的具体状况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对工作的影响,并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才能做好“80后”员工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80、90后员工的特质及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对于所有的80、90后来说,也许并不是很特殊的一年。但这一年,全国几乎所有的80后都已经告别校园、步入了职场,同时,部分90后也紧跟其后。而作为当前社会管理高层60、70后前辈们,其工作严谨、讲求奉献和规则,当他们遇到古灵精怪、个性十足的80、90后时,管理似乎就不再那么简单。不少管理者前辈们在"控诉"这些"不懂事"的80、90后说:"这80、90后的员工管理起来真费劲!""整天不是疯癫,就是蔫儿了似的,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啊!"  相似文献   

17.
星巴克的崛起靠的不是营销技巧,星巴克经营的是人的、事业。我认为公司必须尊敬员工并激励他们,与那些对公司有长期价值贡献的员工分享公司成功的果实。公司创建良好的文化土壤和氛围,真正能够让员工伙伴感觉到尊重和快乐,他们会再用行动把自己的快乐传递给顾客,让顾客感受到温暖笑意的延伸,感受到优质体贴的服务;  相似文献   

18.
韩亚玲 《现代企业》2014,(2):51-51,60
一切管理问题,都是文化问题.我们可以随意列举出企业每天发生的事情,都无不带有企业文化的印迹: 企业经营者与员工经常交流,员工有什么意见与看法都会跟老板直接说,团队在一起工作很快乐,即使工作中有批评,也都是对事不对人,说明这家公司有阳光文化;公司开会一呼百应,中层承诺结果,员工快速行动,决不甘心落后,说明这家公司有执行文化;员工热爱公司,谁要说他们公司不好,他都会对你强烈不满,表示抗议,说明这家公司有凝聚力.  相似文献   

19.
善学有为 善新领先 崇尚"善学有为"、 "善新领先"的学习理念,推行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并举的激励机制,引导员工自觉把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员工的学习力和创造力;通过"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实践,拓展员工思维,创新发展理念,增强业务能力,追求卓越绩效.  相似文献   

20.
"80后"员工作为一个独特的职业群体,他们的思想意识及行为方式一直倍受社会关注。文章以189名"80后"员工为样本,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对"80后"员工不同类型工作价值观对人际促进、自愿离职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80后"员工工作价值观对人际促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自愿离职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同时,通过模型比较,我们还发现,持有社会型工作价值观的"80后"员工对人际促进正向影响最为显著,持有内隐型工作价值观的"80后"员工对自愿离职负向影响最为显著,在此基础上,对本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