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其重要的任务就是疏解北京过重的人口压力。北京人口的巨大压力导致了严重的"大城市病",而雄安新区在承接北京人口疏解上能够有效地缓解北京的交通、资源等城市问题。文章总结了韩国首尔和日本东京这两个国际大都市的人口疏导措施:采取利益引导方式,产业转移带动人口转移;政府带头进行行政事业单位的迁址,为新城增添活力;公共资源分配向新城倾斜,完善配套基础设施。通过分析雄安新区自身的现有特点,结合日韩的人口疏解经验,雄安新区为承接人口疏解所需要努力的方向主要有:在政府主导下,加大新区的公共服务建设;通过利益引导机制给予优惠政策,吸引企事业迁入;打造连接京津的智慧交通系统;借鉴筑波经验,建设创新科学城。  相似文献   

2.
雄安新区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准确识别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前瞻分析雄安新区功能需求的基础,雄安新区建设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需要做好“七个结合”,抓紧制定承接方案和配套政策,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制定差异化的政绩考核标准,增强承接“引力”,高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家级新区承载着国家重大战略落地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作用。随着社会风险的复杂化、多元化变化,建设更具韧性的国家级新区创新生态系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从学理基础出发重新认知国家级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内涵与特征,构建包括多样性、缓冲性、进化性、流动性与兼容性的五维评估体系,并基于文本分析法评价雄安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研究结果表明,雄安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呈上升趋势,但近年来增速放缓,且呈现一定波动状态。为进一步增强雄安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应从韧性政策供给、韧性共同体构建、韧性协商机制制定等方面,实现各创新主体的协同、共生、共创与共享。  相似文献   

4.
5.
创新驱动、研发投资短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必须调整与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完善相关制度。本文探讨了组织冗余水平、公司治理、政府支持、知识产权制度等因素对创新投资的影响,分析了管理层行为、产业竞争度以及风险与研发投资短视的关系,从自主创新投入的主体与内容、自主创新投入的动力源泉、自主创新投入的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机制、自主创新投入导向以及市场机制等方面研究了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投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6.
7.
上海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苏州是长三角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海门作出了高质量对接“沪苏”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海门在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能力上的驱动因素测定,对区域比较优势等作出实证评价。海门与“沪苏”产业同构事实客观存在,海门制造业在长三角区域具有较强比较优势。但近年来海门区域比较优势表现弱化,区域创新活动呈递减趋势。因此,必须重塑海门产业协同发展的内驱力,以合作性竞争新理念,实行融合发展与错位发展的双向推进;利用合意性产业同构,促进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培育和打造区域主导产业;以价值链的高端化、专业化嵌入上海、苏州等长三角相关城市的重点产业中,赋能海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产业协同集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然而,现有文献对产业协同集聚影响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不够深入,关于两者之间非线性关系的经验分析尚未达成共识,实证检验中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方法也有待改进。本文认为:产业协同集聚会产生专业化分工、规模经济、要素共享、知识溢出等正外部性,进而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但过度集聚产生的拥塞效应和竞争效应也会有损经济发展质量,因而产业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具有倒U型非线性关系,并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要素禀赋的不同而表现出区域异质性,同时高水平的产业协同集聚(如高技术密度行业协同集聚)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产业协同集聚可以通过提高地区创新效率的路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会强化产业协同集聚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采用2004—2020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基于经济增长效率、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稳定性、福利改善和收入分配、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等5个维度评估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而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总体上促进了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两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并表现出“东部地区显著促进、中部地区影响不显著、西部地区具有到U型关系”的区域异质性和“高技术密度行业协同集聚显著促进、低技术密度行业协同集聚影响不显著”的行业异质性;地区创新效率对产业协同集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中介效应,但样本期间产业协同集聚的创新效率促进效应不显著;地区人力资本水平提高会强化产业协同集聚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并在其创新效率路径中发挥调节作用。相比现有文献,本文在优化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产业协同集聚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关系及其区域和行业异质性,并探究了创新效率的中介机制和人力资本的调节作用,深化和拓展了相关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应重视产业协同集聚的合理边界,重点支持高水平的产业协同集聚,并提升产业协同集聚质量,加强人力资本积累及其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匹配性,进而通过因地制宜的适度产业协同集聚有效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进入新时代,面对新要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寻找突破点。尤其是国家在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背景下,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是确保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极为重要的一环。本文主要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进行了细致地阐述和分析,并对其发展提出了创新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复合基础观,以2013-2018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探索服务转型与产品创新对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互补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客户导向服务转型与突破式创新对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互补效应;产品导向服务转型与渐进式创新对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互补效应不显著.进一步将研究扩展至企业成长的动态视角,发...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行车产业的发展现在已步入瓶颈,在当代社会需求与生产供给发生了重大变革的情况下,我国自行车产业完全可以借鉴台湾地区自行车产业发展的经验,实施蓝海战略,朝着微笑曲线的两端及时推动产业的升级转型。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萧山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长期保持在全国百强县(市、区)第一方阵。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县域经济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对国家统计局2005年评选的"全国十强县"经济发展进行定性定量比较,分析先进经验和萧山区优劣势,提出萧山经济率先跨越发展的一些  相似文献   

14.
综观世界经济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经济最突出的问题,不是增速问题,而是质量和效益问题;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这为今后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国有企业如何响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最新变化的必然要求,不仅要保持企业的平稳发展,更在调结构、转方式、抓改革、促创新上谋划新思路,取得新突破,在中国经济经历从高速增长转为平稳增长、从规模扩张式发展转为质量效益型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转变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转变成科学、美丽的企业,这是颇为引人关注的。为此,本刊邀请部分上海国有企业的老总,就“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一解决质量和效益问题的必由之路并结合自身所在企业创新、转型的实践进行了专题讨论。兹择其要者,刊发于此,以供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各地区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强。结合2011—2020年中国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统计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分析方法,探究创新人才集聚、产业结构优化对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人才集聚与产业结构高级化融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更强。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创新人才集聚能显著推动江苏省、安徽省及大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但对浙江省和中小城市经济的推动作用不显著;产业结构优化及其与创新人才集聚的融合对江苏省经济的促进效应优于浙江省和安徽省,对大城市经济的推动作用大于中小城市。基于门槛效应模型的研究发现,创新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随着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增强。为更好地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各城市有必要提高创新人才与产业结构的适配性,通过完善人才引进制度和产业体系,提高浙江省和安徽省的人才储备质量和产业水平,从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创新政策结构优化是衡量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创新政策供给的新要求,分析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平台功能,由此将创新平台试点政策划分为战略引领型政策、资源整合型政策和平台扶持型政策三大类。将此分类与创新平台规划-建设-运营的全链条相结合,对创新平台试点政策结构体系进行了构建。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平台试点政策为样本,利用NVIVO和UCINET工具对试点政策结构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创新平台试点政策供给结构缺失,未能有效发挥政策对创新平台资源集聚与整合的引领作用,也未能覆盖创新平台建设与运营的全过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政策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大背景下,国家通过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助企纾困,拉动企业投资,以实现经济稳定持续增长。对地方而言,通过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拉动企业投资是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培植财源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回顾大连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情况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式,深入分析该政策对各类企业投资意愿的拉动效果,并从税费政策视角提出了加速大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8.
19.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提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并强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如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中国西部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成为学术界和决策层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2020年6月20日,为更好地发挥川渝两地社科界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由四川省社科联、重庆市社科联及成都市社科联等联合主办的“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论坛”在成都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高校、智库以及社科界和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和代表,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历史使命和战略定位、战略要点及推进策略等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