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企业角度研究过度信贷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考察了过度信贷与政治关联并存时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特别是过度信贷能否增强或削弱政治关联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实证结果表明,过度信贷能够促进企业的研发支出,但无法有效提高其专利数量,甚至会降低企业的创新效率,且上述影响主要体现在小型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上。此外,过度信贷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增值不仅不能通过财富效应促进其创新活动,股票投资还会显著抑制其创新活动,降低专利数量与创新效率。最后,当企业无政治关联时,过度信贷能显著提高研发支出,但会显著降低创新效率,并对专利数量无影响。但当政治关联存在时,过度信贷不影响企业的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建设"数字中国"与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本文利用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创新要素区际流动视角实证考察了数字化对创新要素错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化能够显著降低创新要素错配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通过促进研发资本流动来缓解创新要素错配,但基于研发人员流动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数字化对于创新要素错配的改善效果存在区域异质性,其有效缓解了东部地区和配置过度地区的错配程度,而对中西部地区和配置不足地区的作用尚未充分展现。本文结论为新发展格局下以数字化为抓手促进我国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罗薇薇  卢爱珍 《现代金融》2024,(3):11-18+25
推动企业绿色创新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迫切需求,利用金融科技手段能否解决我国企业绿色创新中存在的融资难、成本高等问题呢?本文选用2011-2021年主股和创业板681个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金融科技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传导机制。基准回归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该结论在改变样本区间、工具变量法和其他模型回归后依旧稳健。中介回归发现,金融科技能够通过扩大绿色信贷的广度和深度来推动企业绿色创新,倒逼污染企业进行绿色转型。异质性检验发现,金融科技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更显著。企业绿色转型不仅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应当不断探索金融科技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新赋能方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的土地财政行为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其中也包括失地捉民问题。农民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社会群体其切身利益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本文将对地方政府热衷于土地财政的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一些遏制土地财政、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一楠 《投资研究》2016,(4):123-135
使用2003-2015年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1数据,从营运资本管理角度探究企业高杠杆对创新活动的抑制机制及所有制异质性。研究发现,营运资本对于创新活动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缓冲作用,国有企业的缓冲作用更强。高杠杆通过削弱营运资本对创新的缓冲作用抑制企业创新,这种抑制作用在2012年后更为显著。本研究为供给侧改革、"企业去杠杆"提供了来自企业创新的微观证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中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并结合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中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并进一步研究这种影响效应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显著抑制企业的创新产出,并且这一现象在非国有企业和小规模企业中更为显著。其内在作用机制是,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会通过加重企业金融错配程度来抑制企业的创新产出。因此,中央银行应合理调整货币政策,降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和精准性,进而缓解企业金融错配,促进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7.
8.
钱龙 《金融论坛》2019,24(5):32-45
本文运用中国某省2011-2016年间近100万笔信贷数据,考察利率市场化对企业信贷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利率市场化加剧银行之间市场竞争,考察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不仅需要区分企业特征因素,还要考察不同类型贷款的差异。从企业视角看,利率市场化利于缓解银行对企业的"套牢"问题,降低大企业和高资信企业信贷成本,但会增加普通中小企业信贷成本。从银行视角看,利率市场化对企业信贷成本的影响与贷款契约有关,贷款期限会弱化利率市场化对增加企业信贷成本的影响,且不同类型银行的差别化定价策略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金融业应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初衷,合理配置金融资源.但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我国金融业出现了脱离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倾向,融资难、融资贵成为困扰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通过对金融错配背景下的2009-2019年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受金融错配影响程度的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金融错...  相似文献   

10.
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纠正了金融错配,为结构性去杠杆提供新机遇。文章以2011-2020年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借助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考察数字金融赋能对企业结构性去杠杆的助推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赋能可以显著降低企业的杠杆率水平,这一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法、系统GMM、分位数回归来缓解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进一步从企业内部视角检验发现,数字金融赋能更有利于企业调整短期杠杆率;从企业间异质性的视角检验发现,数字金融赋能促进国有企业以及低盈利企业去杠杆更加显著。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校正金融错配这条路径,引导信贷资源合理配置,从而促进企业结构性去杠杆。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由供给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农户生产经营活动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整个农村地区的资金需求越来越旺盛。然而,由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在现有经营模式下开展的一系列信贷创新对农村金融需求,尤其是一些特色需求仍具有较强的金融排斥性,使得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创新与"三农"的需求很难达成一致。本文运用金融排斥性理论,全面分析了农村信贷创新的现状、问题与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农村信贷创新的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参考报》报道,随着一些地方土地财政能力逐步丧失,对企业征税、罚款就加大了力度,以开辟新"财源"。浙商投资研究会副会长蔡骅说,目前情况是,企业没有利润,但是税务局的办案、征税力度比以前更强了。有些地方几乎完全依赖"土地财政"筹得海量巨款,以应付  相似文献   

13.
本文聚焦我国实体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以信贷资源多维度错配为切入点,选取2006-2020年省(区、市)际面板数据,运用非线性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表明,实体企业影子银行化对金融稳定表现为“倒U型”的非线性影响,信贷资源企业所有制、规模和活性三类错配对实体企业影子银行化与金融稳定的关系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近年来,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地方政府建设资金缺口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逐步形成了以土地财政为支撑、以地方融资平台为核心的融资体系。本文基于我国土地财政的形成原因及现状,分析了土地财政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关联机制,阐述了过分依赖土地财政可能引发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从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两个方面考察了土地财政的体制成因:财政分权下的预算约束和政治集权下的升迁锦标赛激励模式使地方政府日益依赖土地财政。土地财政在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却因推高房价、非经济性公共品供给失衡、土地违法案件频现和强制拆迁威胁执政基础等原因饱受诟病,建议从改善政绩考核体系和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两方面来治理土地财政。  相似文献   

19.
史小坤  高蕊 《甘肃金融》2020,(2):57-63,69
本文采用2007-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金融稳定性指标,实证分析了商品房价格、土地财政与金融体系的关系。结论表明:商品房价格上涨不利于金融稳定,在考虑土地财政的情况下,商品房价格与土地财政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负,即商品房价格上涨的同时,土地财政规模也随之变大,商品房价格对金融稳定的边际效应加强,土地财政是造成商品房价格对金融稳定产生影响的重要原因。提出可通过完善分税制体系、推进税制改革、规范房地产市场金融监管等政策措施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已成为地方政府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然而,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中国的"土地财政依赖"模式已经难以持续,"土地财政"模型面临重要拐点。"土地财政"的转型已成为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一个绕不开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