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部地区优化经济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如何优化中部地区经济结构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制约我国中部地区经济经济结构优化和高级化的主要因素在于:经济发展起点低,基础薄弱;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失衡;“条块”分割和部门封锁,使存量资产难以流动;投资增长缓慢,结构调整缺乏财力支撑等。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优化中部经济结构: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科学界定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健全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2.
2005年建设银行全行计财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和强化综合经营计划的两个核心机制。即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风险与效益约束机制和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绩效考评体系;并就如何在股份制改造后做好计划财务工作提出了“五个转变”和“五个能力建设”。作为基层行,围绕两个核心机制,以科学的价值创造理论,进一步探索提升长期价值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代日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伊藤诚,在“宇野学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双重幻灭”人手,提出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并从货币、劳动、分工、价格、企业形式、社会剩余和产业后备军等方面对该理论进行了论述。伊藤诚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但是该理论也存在重大缺陷,需要我们在学习中加以规避。  相似文献   

4.
《经济利益理论与实践丛书》提出了“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利益,经济学是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经济利益问题的科学”等一系列重要的观点。该书结合现实经济问题,围绕经济利益展开研究,形成了经济利益理论。主要涉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利益关系、综合经济利益、分享利益、机会利益、风险利益、保险利益、开放利益和创业利益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针对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现出的新问题和新任务,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经济理论,并创造性地提出了经济发展的“四大”战略。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规划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体现了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在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论述中提出了“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的要求,这是针对当前农业保险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来的,是非常客观的和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7.
党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这个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新贡献,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充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只有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胜利前进。  相似文献   

8.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实践的向导。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具有重大先导作用。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问题的精辟论述,把人们从市场经济姓"资"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基人。在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指引下,中共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中共十五大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纳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中共十六大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全面规划;中共十七大提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中共十八大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领域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创新论断,为攻坚克难、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根本途径。本文从县域经济的发展指导思想、财政管理体制、县域经济发展的财力保障、“三农”问题等论述了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一是发展县域经济要有新理念、新思路、新规划;二是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为县域经济发展松绑;三是化解县乡债务,为县域经济发展减负;四是完善财政管理体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五是重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发展,是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一大理论支柱,也是中国经济体制模式的最大特点。《决定》明确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借鉴国外理论科学抽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职能殷杰引进公共经济理论,合理划分经济形式。资本主义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分为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私人经济是以市场方式向社会提供私人产品的经济形式;公共经济是为弥补市场的缺陷以非市场方式进行资源配置向...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深刻总结了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经验教训,提出了许多新理论、新观点。《决定》是指导计划体制改革的纲领,是社会主义计划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 (一) 《决定》突破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理论。 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能否和发展商品经济并存?商品经济是不是排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理论的确立,为金融体制改革,探讨银行经营机制的转换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石和实践依托。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加大企业制度改革份量,转变政府职能,重新认识计划和市场两种调节关系,直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这些都要求金融业的改革务必抓住时机奋起直追,以便与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解决了当代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提出的最重大的问题,发展了市场经济理论,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熟的表现,创造性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5.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新模式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那么,“计划商品经济”这一命题在我国是谁提出的呢?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研究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徐强胜 《投资与合作》2014,(11):338-338
本文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和特征,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存在的诸多问题,区别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新主义自由经济改革,并提出了-系列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作出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这既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也是指导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同时,它也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需要深入探索的新课题.笔者于此抛砖引玉,拟对其中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18.
王立彬 《金融博览》2005,(11):11-11
区域经济: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区域经济从字面上看也许不新鲜,“七五”计划时期提出的“梯度规划”以及东中西部划分都包含区域经济的概念。“但是只有中国发展到目前的水平,区域经济才成为一种现实,并使区域经济规划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袁钢明认为,从内容上说这是对封闭的自然经济的真正超越,“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市场发育结果。”  相似文献   

19.
今年年初,中央1号文件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目标。该目标的提出,为金融机构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有效发挥金融对“三农”经济的支持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植根于农村、服务于农业的金融机构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对于当初以在农村金融市场“逐步淡出”为主体发展思路而目前处于“进退两难”尴尬境地的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则应抓住时机,转变观念,突出重点,有效投入,与其他金融机构并驾齐驱,共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移到经济工作上来并逐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这种战略“转移”决定,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史必然是党领导经济工作、领导改革的历史。本文正是基于此点,探讨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又及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党对经济体制改革认识的发展阶段。全文结构分三部分:一、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最初探索;二、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三、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