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三角区域地方政府间竞争使得区域内产业分布格局表现出以行政区划为界的分散同构的特征,资源的跨行政区流动和配置受到一定的阻碍。区域地方政府间的相互合作可以使资源的跨行政区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得以实现。为进一步深化长三角区域地方政府合作,推进一体化的实现和资源的跨行政区优化配置,必须从构建强有力的区域组织、通过合作协议加强行政权力横向协调、联合兴办开发区等方式着手。  相似文献   

2.
城市群是空间视角下经济利益相关者自发活动的结果,这种区域整合是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我国现实中的区域经济壁垒及行政区管理体制阻碍城市群的形成和区域经济的自然组合,削弱了区域整体竞争力。要进行区域治理创新,就要在充分尊重市场的前提下,尽力协调政府间的关系,从而打破行政区经济藩篱,并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城市区域治理协调组织,以保证各种经济要素的充分流动与交换,要以"Citistates"理念为指导,弱化我国城市群治理创新理念发展的行政区概念,以形成常规化的合作协调机制。要建立健全区域共同市场规则,扩大城市群内企业的市场配置空间。推动建立跨区域的合作组织,以提升城市群公共政策的执行力。最后,还应积极引导民间力量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3.
江苏沿海城市群建设是发挥沿海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带动江苏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策略。然而传统的行政区行政治理模式下产生的行政区经济极大程度地减缓了城市群建设的步伐,已然成为城市群建设的体制性障碍。因而,革新政府治理理念,以区域公共治理替代行政区行政,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地方政府与地方社会之间的合作互动,以政府诱致性的合作机制推动江苏沿海城市群的建设进程,成为现实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胡舜  黄上国 《价值工程》2010,29(11):245-246
基于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地方政府围绕争取产学研合作的优势科技资源而展开竞争。竞争的方式和手段包括制度供给竞争、资金供给竞争、人员服务竞争等。地方政府竞争有利于产学研合作制度的完善、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扩大产学研合作的范围,但是也会导致政府越位、阻碍区域科技合作。因此,需要通过转换政府职能、完善产学研合作的市场体系及机制建设和完善专家评审制度等来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的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5.
一、区域政府合作的国内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区域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区域合作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拓展,合作规模不断增大,形成了像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翼等重要的经济区域.与此同时,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行政区经济",以及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地方保护主义,则严重地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从而增加了地方之间贸易的交易成本,损害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李悦  吴桐 《财会通讯》2022,(4):140-147
无法合理分享税收利益是阻碍地方政府深度参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机制障碍.区域内产业迁移会诱发税源输入地与输出地、税收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税收显性利益与隐性利益的冲突.究其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的"经济人"本质、税收绩效的科层考核压力、地方财权与事权的背离以及税收政策的软性约束.通过借鉴域外制度经验可知,合宜的区域税收利益分享平衡之道,在于以回应性发展为首要目标,以包容性发展为价值取向,以共享性发展为最终追求.基于此,我国应调适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税收政策,提升区内各地产业结构与税收政策的契合度,促进经济区域内税收征管措施的协同,提高区域内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效用,并完善区域内地方政府税收绩效评价机制,以此推动区域税收利益的持续增长与合理分享.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区域消除"行政区经济"的有益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20多年前,我国就提出了长江三角洲(下称"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经过多年的发展,尽管在区域整合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真正融合的一体化发展格局仍没有形成.地方政府不仅肩负行政功能,还担负着重要的经济功能.在以GDP增长为中心指标的考核下,长三角区域内各地方政府,因行政区划导致的利益主体差别、利益分割而显现的地区本位特征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了刚性的约束,"行政区经济"问题凸显.  相似文献   

8.
打破地方保护壁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像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重要的经济区域。与此同时,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行政区经济”,以及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地方保护主义,则愈发严重地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1987年我国消费者购买各自所属省份自制产品的数量是它省产品的10倍,而到了1997年,这一比重达到21倍。因此,如何打破地方保护壁垒,发展区域物流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政府和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地方政府日益成为具有独立利益和决策权利的经济主体,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成为协调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和衡量指标之一.本文在经典博弈模型分析基础上,引入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进一步分析地方政府在对抗竞争和合作竞争中的不同决策和不同收益,探讨地方政府行为中出现的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倾向,并对产生博弈行为的原因和影响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方政府"合作博弈"、谋求共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公路乱收费与公共景区门票乱涨价,本质上都是地方利益与中央全局利益冲突的表现。公路收费与景区门票价格上涨,最大的得益方是地方政府、民间资本投资者。但是这种情形却极大阻碍了我国经济内需的完全启动,以及经济增长模式的良性变迁。废除地方狭隘利益观,中央集中管理主要交通干脉以及5级旅游景区,以及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大力补贴,是拉动我国经济内需与实现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结合中国地方政府的区域经济合作资料,实证研究我国区域经济政策合作效应。结果显示:不同的经济主体政策合作的绩效不同,引入控制变量后,结论仍然成立。具体表现为:地方政府的政策合作取向以内部合作为主;政策合作条文显著提高了合作绩效;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政策合作有明显的合作绩效;而有显著合作绩效的政策对区域经济增长却有负效应。这些研究结论对地方政府提高对区域经济政策合作的认识有一定的帮助,对地方政府提高制订经济政策质量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区域政府经济合作的背景分析与相关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区域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区域合作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拓展,合作规模不断增大,形成了像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翼等重要的经济区域.与此同时,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行政区经济",以及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地方保护主义,则严重地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从而增加了地方之间贸易的交易成本,损害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区域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区域分工不断深化,区域作为经济利益"人格化"主体得以确立,创造和实现区域经济利益最大化成为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点。区域经济利益是利益范畴的重要组成内容,其理论溯源由利益观和经济利益构成。基于区域经济利益理论溯源及区域分工的视角,区域经济利益其实质就是一定社会关系在区域空间上的反映。区域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将促使各区域经济活动主体不断增强区域意识和区域经济利益意识,逐步摆脱传统行政区意识和地方经济利益意识。  相似文献   

14.
苏鲁豫皖边界区经济合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行政区边界理论、中心-外围理论和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的指导下,对淮海经济区的合作现状进行分析,根据合作的主体,该区域属于政府、市场共同主导的经济合作("一区二圈三带四板块"合作模式);根据经济空间结构,该区域属于轴带辅以圈层合作("双核双堡联动网络"合作模式);根据核心城市经济影响范围和主要经济联系,该区域属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六大城市经济区"合作模式).总体而言,淮海经济区的经济合作是多层次混合型的合作模式.通过对淮海经济区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探讨,为我国其他边界区域的经济合作提供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地方政府合作的兴起,然而对合作机制的选择无疑成为各地方政府的难题.文章合芜蚌自主实验区中地方政府合作的内容、组织形式以及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认为三市地方政府在合作中还需增强合作内容的连贯性和统一性,借鉴国内外合作形式以及选择公平长效的利益共享机制促进合作的共赢和持久.  相似文献   

16.
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矛盾,在物质生活领域中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其在区域经济中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中央与区域地方的利益博弈;二是政府所代表的社会集体利益与市场主体个体利益的博弈。而经济法理念是经济社会化条件下的实质公平正义,其核心内容是在兼顾私人利益的基础上的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实现。因此,区域经济制度现代化就需要以经济法理念为指导,借鉴我国区域经济制度演变的历史经验,实现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利益博弈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区域经济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在我国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中央政府的部分权力向地方政府转移,使得地方政府的行政和经济权力得以扩大。地方政府具有了相当程度的经济剩余分享权和控制权,成为辖区内经济的真正剩余索取者和控制者,地方经济利益逐渐显露。地方政府实质上成为区域经济调控主体,充当准市场主体的角色,直接或间接介入地方的经济活动。地方政府往往将促进辖区内的经济发展作为行政目标,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展开经济资源和利益的争夺。一方面设立开发区,使用土地、税收优惠等手段吸引外部资金,同时抑制资本外流,实施市场…  相似文献   

18.
王蕾 《企业研究》2012,(18):14-15
利益问题是推动地方政府间合作与竞争的核心。基于不同地区地方政府的不同利益,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差异,而地方政府就是在这种求同存异的利益博弈的过程中通过府际合作与府际竞争两种博弈样态不断地进行着利益的划分与分配,补偿与让渡,最终达成一个利益协调与稳定的状态。只有对政府间的一致性利益建构双赢合作机制,对其差异性利益建构良性竞争机制才能促进地区间的稳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市场化改革和经济制度变迁始终是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进行的.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市场功能过强,产生了政府失灵行为,从而对区域经济合作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适应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政府行为改革途径,一方面要强化市场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我国宏观调控法的定位与区域经济调控法的关系,就我国宏观调控法对区域经济发展科学调整所涉及的合理确定宏观调控法与区域经济调控法的界限,合理确认区域经济协调中宏观调控与区域调控的职责范围,将跨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纳入宏观调控法的范畴,以及确认与规范区域经济调控中的地方利益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