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充分利用济宁高新区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推动济宁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1999年6月济宁市人事局、高新区管委会联合共建了济宁留学人员创业园,与济宁高新区创业中心合署办公。现拥有高标准设计的孵化厂房12000平方米,园区内规划合理,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水、电、暖及网络设施齐备, 相似文献
2.
作为新疆目前惟一的留学人员创业园,乌鲁木齐留学人员创业园(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自2003年成立以来,竭诚吸引、服务来新疆发展的海外留学人员和科技项目人驻孵化,成为新疆吸引留学人员归国创业、帮助新疆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摇篮”和“乐园”。 相似文献
3.
留学人员创业园是国家"火炬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吸引与支撑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自1994年首家留创园成立以来,历经20年的艰苦奋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跨越发展,建成了支撑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孵化体系,从中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行业驱动力和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培养了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与国际号召力的企业家,加速了中国和国际间的接轨,为推动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起到了良好示范,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6.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和构建“智慧图书馆”的时代热潮下,高校图书馆应把握机遇,与时俱进,实现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其综合水平和竞争力。文章对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探索历程以及研究主题做了梳理和探讨,内容涉及智慧图书馆的内涵、特征、技术应用、管理、服务和馆员等方面。通过对智慧图书馆发展现状的研究,认为智慧图书馆建设将会是一个长期化发展过程,同时在新理念和新思路的指引下,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水平和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7.
8.
上世纪60年代起,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在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的驱动下,创造了跨越式发展的亚洲“四小龙”神话,并在上世纪90年代迎来了海外留学人才的回归大潮,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关键力量。研究“四小龙”吸引海归人才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加快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归国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亚洲“四小龙”吸引海归人才的成功经验出发,为我国吸引海归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机遇。在"二次创业"的大潮中,无锡高新区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建成国内有影响的集成电路产业化基地和软件产业基地;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全面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建成长江三角洲经济圈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增创新优势,着力营造无锡高新区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区域经济的规模、质量和水平;力争到2005年, 相似文献
10.
回眸宁波市创业中心走过的13年,其发展路程可以用八个字浓绲应运而生、应时而进。1999年9月,为积极响应“科教兴市”一号工程精神,宁波市科技创业中心成立。2002年12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宁波市科技创业中心升格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11.
12.
曾航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10,(2):24-29
天使投资在中国是典型的市场失灵行业,中国的创投基金一直很少投资初创型项目,而无锡政府开创了政府对创业项目的大规模持股孵化的先河,成为中国最大的天使投资人。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火炬计划”实施20周年。作为改革开放的探索者、实践者的火炬人,经过20年的洗礼与考验,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高新技术产业为使命。通过高新区、孵化器、创新基金等各种政策工具。逐步形成了体现时代特征和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创新思想、创新作风、创新价值观和创新行为准则,进而形成了独特的改革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文化。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武汉东湖高新区战略研究院 《中国高新区》2010,(9):24-25
武汉东湖高新区在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战略研究,在管委会内部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战略研究体系。如此同时,高新区还十分重视外脑的作用,在东湖高新区每一个历史转折的关头,均要借用国内外顶尖专家把脉东湖高新区的发展,外脑在高新区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港区城建设模式的系统范式和理论创新论证了多式联运港口支点建设的可行逻辑与协同联动可持续的发展思想,从历史实践中归纳了港区城建设模式的政府推动、企业主导、空间递进、协同联动和发展可持续的基本特征。全球支点空间格局、支点现实基础、雁型模式组团出海和建设运营模式是“一带一路”海外支点构建的关键要点。政府要鼓励和引导以全产业链为轴线的抱团出海协同形态的形成,加强港区城系统协同联动。“一带一路”海外支点的构建将联通全球区域性大市场,并主导包容性新型全球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世界金融危机发端于货币、资本市场,也影响着未来的国际金融走向。如何汲取世界金融危机的教训,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又要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创新和金融国际分工,发展民族经济,是摆在我国经济和各个城市经济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重点阐述金融风暴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的相关影响、“后金融危机时代”可能发生的系统风险,提出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的金融体系建设和发展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