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信息范式的形成和运用,突破了新古典范式的界域,形成了一些优于新古典范式的特点,将经济学分析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大大地外推了。本文认为,已经形成并仍在发展的信息范式的基本假设只有两务:经济人行为最大化效用动机假设和信息不完备或不对称假设。区分经济人行为的动机、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对于理解这两条基本假设,理解理性和非理性的关系,特别关键。  相似文献   

2.
从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看现代经济学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经济学各分支都是在一定假设基础上,通过逻辑的抑或是数学的演绎推理,最后得出一定的结论。假设条件越是逼近现实,结论就越是接近现实。从假设条件来看,现代经济学的历史发展有两条基本脉络,一是将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理性人假设推广到其他学科如政治学,从而导致了公共选择理论、新政治经济学等学科的产生,此即人们所说的经济学帝国主义;二是将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理性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做出更接近于现实的修正,从而导致了信息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诞生。循着经济学基本假设的演变,就把握了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企业行为特征的视点来分析两种不同的企业治理观。各种企业理论遵从不同的分析传统,形成了对企业行为特征的不同认识。新古典经济学遵从“完全竞争市场模型”范式,产生了企业的同质性假设,由此形成了股东单边治理逻辑;现代主流的企业契约理论由于坚持新古典的分析传统,得出了与新古典一致的企业治理观;企业能力理论重新关注了企业契约的“生产性”,产生了企业的异质性假设,由此可引出另一种企业治理即合作治理观。  相似文献   

4.
心智成本理论:一个超越新古典经济学的解释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经济学提出了一种不同于新古典理性人假设的行为模式。行为经济学基于实验和经验的证据虽然解释了许多复杂的人类行为 ,但其结构零散需要进一步的理论提升。论文试图在心智成本范式的框架下把新古典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5.
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即以一般均衡理论为核心的新古典经济学在方法论基础、前提假设、基本观点等各方面一直受到来自主流经济学内部、非主流经济学和激进经济学的批评。各种批评理论之间存在诸多冲突,批评理论需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考虑到西方国家的现状,西方经济学可能会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基础,实现新的综合。  相似文献   

6.
张五常经济学以新古典经济学的个人争取利益最大化为内核,加上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产权与契约等约束条件作为保护带,推导出一系列可验证的理论假说,从而得到一般化的经济解释范式。它继承了穆勒范式和马歇尔范式的"稳定性偏好与理性选择"前提假设,又增加了"科斯革命"中的交易费用约束,因此,其解释能力远远超过了萨缪尔森范式和新凯恩斯范式。经济解释范式与穆勒范式、马歇尔范式、萨缪尔森范式和新凯恩斯范式一样,都应该是经济思想史中的一次重要综合。  相似文献   

7.
新制度经济学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基础上加以修正和拓宽,主要表现在制度内生、有限理性、交易成本为正、局部均衡等方面。新制度经济学方法论的特点是:既是证伪的又是证实的、个人主义兼有制度主义、社会进化论而非历史唯物主义、推崇案例研究方法、既强调自然秩序观又强调演化等。但从本质来说,新制度经济学的假设论和方法论并未脱离新古典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张庆伟 《当代经济》2007,(11S):142-143
本文通过对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三种不同的分析范式下劳资关系涵义的比较分析,认为前二者要么把劳资关系抽象地看成一种经济技术关系,要么把劳资关系表面地看成一种平等的契约关系,只有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将劳资关系纳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范畴,看到了劳动契约关系平等表象背后的经济实质。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信息范式刍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信息范式的形成和运用,突破了新古典范式的界域,形成了一些优于新古典范式的特点,将经济学分析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大大地外推了。新古典范式是信息范式由以形成的最直接基础。信息范式本身,不过是经济学理论演进的当代一环,也面临着未来的被批判和突破。初步顺次考察经...  相似文献   

10.
新古典经济学与经济学创新李衍龙新古典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主流学派。该学派因假设行为最大化并以机械均衡为理论核心而招致诸多批评。在批评新古典经济学的同时,人们也在试图改革和创新经济学。目前,就经济学创新问题人们远未达成共识,但探讨基本上沿着两个方向走,...  相似文献   

11.
Neoinstitutional thought is based on an integration of Thorstein Veblen's evolutionary theory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John Dewey's theory of instrumental valuation. It offers a coherent methodology that guides both 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 formation. Neoinstitutionalist methodology differs from mainstream economic methodology in its rejection of the normative-positive dualism. It denies that "objectivity" requires that science be wertfrie, arguing instead that normative propositions based on instrumental valuation are the foundation of scientific objectivity. The analytical focus of neoinstitutional economics is the process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which it treats as a change in the value structure of the institution.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关于“人性假设”争论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经济学关于"人性假设"的争论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注意。经济学关于人性假设争论的意义在于说明经济理论体系的建立有无逻辑起点,逻辑起点是什么,从而确定某种经济理论框架及范式。经济学中"人性假设"争论的焦点是人性假设只是得出某种经济学理论的逻辑起点,它将理论分析导入一种特定的"科学方法",从而导出科学的结论。人性假设争论的焦点,无法判明任何一种经济理论的科学性。人性假设及其争论的发展,都只反映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一定真理性。而人性假设的层次性,能使经济学家们在不同层面上发展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3.
人性假设是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有什么样的人性假设,就有什么样的适合这种人性假设的经济理论和政策意蕴。马克思经济学的人性假设有三个维度:哲学层面上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经济层面上人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资本主义经济层面上人是阶级人。从方法论上看,阶级人假设与经济人假设的不同导致了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根本观点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产理论研究方法上存在三个方面本质区别:西方经济学的生产理论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出发点,把劳动者仅仅作为生产要素研究;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产理论是以"历史的、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把劳动者既看作生产要素,又作为生产主体来研究.西方经济学的生产理论只研究生产一般,因而使用价值(即效用)范畴是其研究的核心;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不仅研究生产一般,更注重研究生产的具体社会形式,因而把价值范畴作为研究的核心.西方经济学用个体主义方法,把生产理论仅仅置于微观领域来研究,致使其理论体系在微观与宏观上形成脱节;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运用唯物辩证法,在宏观和微观的有机联系中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再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到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对"政治经济学"概念的演变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述。本文认为,在经济学体系、研究范式及方法论日益完善的过程中,经济学家对"政治经济学"的理解不断深化,且日益呈现出多元视角;而"新政治经济学"的兴起,一方面体现了新古典经济学方法论和分析工具的进一步成熟,另一方面也预示着经济学家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博大思想体系的回归。  相似文献   

16.
Neuroeconomics and behavioral economics (NEBE) is one of the most dynamic fields in contemporary economics. However, from the viewpoint of economic methodology there are still substantial reasons why NEBE is irrelevant for economic theory.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y will only become an essential part of economics if they are embedded into a fully-fledged institutional and evolutionary paradigm. I develop a Neo-Veblenian theory of the individual that starts out from the observation that modern brain sciences do not support the notion of the brain to be an integrated and consistent rational decision apparatus. An evolutionary explanation is offered for this, which reinstates Veblen's distinction between adaptation as engineering optima and social selection. Individual identity does only emerge through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among brains, in particular via language. The concept of the "extended brain" is proposed, which is applied to define human individuality as a social phenomenon. Thus, the systematic unity of neuroeconomics and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is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17.
章玉贵 《财经研究》2007,33(2):70-79
文章结合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理论的演进,论述了比较经济学在中国经济理论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文章认为,比较经济学对中国经济理论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对中国经济理论范式转换的影响,对中国经济理论的方法论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的影响等。分析表明:中国经济理论是在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践探索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的。在中国经济理论发展进程中和改革开放形成的中外学术交流的背景下,比较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中国经济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西方经济伦理研究的实验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实验经济学在经济学界越来越受重视,作为科学认识的经验认识方法的实验方法,逐渐被广泛运用于经济伦理学的研究.目前国外关于经济伦理学的实验主要有基于主体博弈的实验;基于计算机模拟仿真的实验和基于脑科学的实验三大类,这些实验都对传统经济学和经济伦理学的偏好理论、效用理论和"理性经济人"假设等提出了挑战.实验方法仍然是基于经验主义的传统,寻求实验力量与理性力量的结合,运用真正归纳法得出了普遍具有自然主义特征的经济伦理思想.实验方法虽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主观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但其具有可控可检的优势,可为我国完善经济伦理学研究方法论体系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经济人”假设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对经济个体行为动机的最基本假设。它被认为是一种简单而有价值的经济学智慧。但现实生活中也有大量现象无法用“经济人”假设来解释。为了加强该假设的解释力,经济学家不断拓宽和发展其中心概念的含义,但这样做的一个不利后果是基本概念就往往变得过于宽泛和模糊,从而失去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段学慧 《现代财经》2012,(9):3-10,50
循环经济作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实质上是利益关系的变革,因此,循环经济驱动机制的研究应以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为根本指导。时下学术界用"经济人"范式、技术经济学范式、生态经济学范式来研究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都有失偏颇。循环经济动力机制的构建应在公有制为主体、政府为主导的前提下,围绕利益机制把产权激励、价格激励、财政政策激励、行政激励等结合起来,激活市场主体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