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股权分置”是长期我国资本市场最严重的制度性缺陷,在诸多方面制约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2005年9月4日证监会正式公布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它的发布将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的程序规范,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史上将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和转折点。一、股权分置改革的内涵和意义“股权分置”是指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股份按能否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被区分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这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形成的特殊问题。截止2004年底,上市公司总股本为7149亿股,其中非流通股份为4…  相似文献   

2.
2004年2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亦称《国九条》),明确指出: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规范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份的转让行为……。稳步解决目前上市公司股份中尚不能上市流通股份的流通同题。在2005年3月召开的两会上,股市困境以74.8%的关注度成两会热点之首。而其中代表和委员们最关注的问题就是我国证券市场的长期痼疾:股权分置。温家宝总理在两会后的答记者问中,再次指出我国证券市场在制度设计上存在问题。本文就股权分置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股权分置改革非流通股股东会计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是指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特殊的历史原因,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股份按能否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被区分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从而造成两类股票“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的格局。当前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非流通股股东主要通过现金、送股、缩股等方式支付对价,获得流通权。目前,对于非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的会计处理尚无定论,非流通股股东可以将其费用化、资本化,也可以将其作为权益的减少。一、将对价作为违约补偿而费用化在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和上市时,非流通股股东明确其持有的股份“暂不流通”,这是其他投资者做出购买决策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都说我国的公司治理存在很多问题,这已是现代我国公司治理研究中的一个共识。有种观点就认为:我国公司治理的基本问题在于国有股“一股独大”,以及国有股不流通对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固化。因此,解决我国公司治理问题的一个现实制度逻辑是:通过股权分置改革,使国有股真正参与市场流通,在流通中使国有股分散,总体上消除“一股独大”的国有股,从而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这种观点笔者也是认同的,毕竟“一股独大”确实存在着相当多的弊端。在我国,绝大部分上市公司由国企改制而成,尚未上市流通的国家股比重高达50%,有些上市公司甚至高达80%…  相似文献   

5.
截止2000年7月6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数已经超越千家,达到1004家,上市股票1086只。这1004家上市公司的总股本为3738.68亿股,其中,流通A股股本990.44亿股,流通B股253.82亿股。总股本最大的上市公司是上海石化,达72亿股;流通A股股本最小的是胶带股份,仅834.9万股。以7月5日收盘价计,沪深两市A股流通市值计12712.12亿元沪市B股流通市值24.61亿美元,深市B股流通市值163.83亿港元,约占去年GDP的16.4%。这千家上市公司累计筹集资金近4000亿元,沪深两市开户投资者超过5000万户。  相似文献   

6.
对“股权分置”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2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亦称《国九条》),明确指出: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规范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份的转让行为……。稳步解决目前上市公司股份中尚不能上市流通股份的流通问题。在2005年3月召开的两会上,股市困境以74.8%的关注度成两会热点之首。而其中代表和委员们最关注的问题就是我国证券市场的长期痼疾:股权分置。温家宝总理在两会后的答记问中,再次指出我国证券市场在制度设计上存在问题。本就股权分置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股权分置是指国有企业在实施公司化改革的过程中,受中国社会特殊经济制度的影响,对上市公司的股份人为地分割成流通股(社会公众股)和非流通股(国有股和法人股)两部分,从而产生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和同股不同利的一种不合理的制度安排。为了打破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安排,获得流通权,非流通股股东需要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合理的补偿,从而产生了对价。股权分置改革中涉及到了三个不同的会计主体:非流通股股东、流通股股东、上市公司。对价支付过程中并未直接涉及上市公司,对价解决的是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以非流通股股…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会计》2006,(1):23-24
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4]3号),根据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等相关文件,现就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股东(以下简称企业)有关会计处理规定如下:  相似文献   

9.
荀厚平  周丽容 《水利经济》2006,24(5):31-31,60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仅仅规定了股权分置改革中的非流通股股东会计处理,而没有对流通股股东的会计处理作出规定。因而,探讨股权分置改革中流通股股东获得对价的性质,提出了股权分置改革中流通股股东会计处理的原则,建议设置“股权分置流通溢价”和“认股权证投资”两个科目,用以流通股股东在取得对价时进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0.
股权分置现象是我国资本市场所独有的现象.2005年4月底我国正式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使得非流通股取得流通权.在股权分置改革中,权证的运用成为一大亮点.本文就权证的运用对股市和投资者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改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分置现象是我国资本市场所独有的现象.2005年4月底我国正式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使得非流通股取得流通权。在股权分置改革中,权证的运用成为一大亮点.本文就权证的运用对股市和投资者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改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关于近来股市下跌并持续低迷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因为股权分置试点方案不合理;有人认为是大型国有企业增发股票使主板市场成为“圈钱”机器的现象依旧没变;有人认为近来券商出问题太多使得市场顿生投资的恐惧之心;有人认为是上市公司质量差和大股东一股独大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股  相似文献   

13.
<正>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世界各国对其上市公司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最主要制度之一。充分、及时而有效的信息披露,是维护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防止欺诈和垄断行为,维护广大投资者和公众权益的重要保证。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我国资本市场进入了以股份全流通为特征的后股权分置时代。在后股权分置时代,资本市场的利益机制、运行规则和市场  相似文献   

14.
<正>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世界各国对其上市公司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最主要制度之一。充分、及时而有效的信息披露,是维护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防止欺诈和垄断行为,维护广大投资者和公众权益的重要保证。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我国资本市场进入了以股份全流通为特征的后股权分置时代。在后股权分置时代,资本市场的利益机制、运行规则和市场  相似文献   

15.
在证券市场上,信息披露制度有助于投资者了解公司经营“黑箱”之内的情况。而在这个制度的范畴内,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无疑是全部问题的根源,也是其中的关键。我国证券市场上不断曝出“银广厦”、“蓝田股份’等虚假信息披露事件,有许多人将这些问题的原因归结为股权分置这一制度性缺陷。然而,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化,我国即将进入全流通时代。在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依然会像在股权分置时代一样有着信息披露失真的动机,其中有些原因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6.
一、已上市粮食加工企业的情况在沪深股市 1 1 0 0多家上市公司中 ,属于粮食加工企业的上市公司 ,据笔者查阅有关资料 ,仅仅两家 :一家是金健米业 ,全称 :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家是先锋股份 ,全称 :北京先锋粮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谓是凤毛麟角。      金健米业 (代码 6 0 0 1 2 7)是 1 998年 5月 6日在上交所挂牌上市的。总股本 3 0 50 0万股 ,流通股本 (A股 ) 1 1 50 0万股。上市初期总股本 1 50 0 0万股 (其中流通股 50 0 0万股 )。募集资金 2 .52亿元。 1 999年中期分红时经过了 1 0送 7的股本扩张。 2 0 0 1年 1月 9…  相似文献   

17.
截止到2007年10月,已经有1,370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股改并且实施了对价方案,已经完成股改程序的上市公司中有1,362家公司的对价方案获得通过,有8家公司的对价方案遭到否决。从已经结束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来看,每家公司都继续保持了大股东的控股地位。至此,作为分界岭,以后被专家称为后股权分置时代。它应该是由股权分置时代向全流通时代过渡,其基本任务就是解决一股独大问题,完善股市管理制度,全面提高上市公司法人治理水平,提高公司业绩。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股权分置改革并没有彻底解决上市公司治理的根本问题,完成这个基本任务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数据及财务数据,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的变化。实证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高管减持本公司股份,且持股更分散,同时股权激励的效果比股改前差。最后就所得结论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股权分置问题是指由于某些历史原因,中国的上市公司中存在着非流通股与流通股两类股份,非流通股的控制权、所有权不能自由转让,导致同股不同权现象的存在。激励和约束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是公司治理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核心内容。然而,由于股权分置问题的存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着激励制度缺陷。  相似文献   

20.
对价是股权分置改革的核心问题,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确定对价是一项全新的事务,既缺乏理论指导,又牵扯到十分复杂的利益关系,要顺利推进,会遇到许多问题与困难。因此,统一认识,总结经验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支付对价合情合理股权分置溢价是对价的理论基础。股权分置溢价即公司发行上市时由于人为控制流通股数量而导致的发行价格和再融资价格高出全流通条件下均衡价格的部分,以及上市后包含在流通价格中的流通权溢价。由于股权分置,公司股票的发行价格和流通价格中都有一部分溢价是制度缺陷造成的,支付对价就是共担改革的代价。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